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852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11-13章-苏科版初一七年级(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空中的生物 第一节 鸟类 教学目标 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 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阐明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独立完成“鸟适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的“观察与思考” 。 教学准备 课件及实验用具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内容 生物圈包括几部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我们的教材是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上,从动物与环境的适应性出发来安排 的。前面

2、我们学习了水生生活的动物及陆地生活的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空中飞行的动物。 学生例举会飞的动物并做简单的归类。 一、鸟: 世界上的鸟有 9000 多种,草原、灌丛、水面、树林、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鸟的踪迹。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 鸟不能飞行之外,绝大多数鸟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天高云 淡,望断南飞雁” ,迁徙的鸟类能从北到南,寻找食物丰富的地方越冬;或从南到北,返回产卵育雏的地方。 有些鸟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鸟何以具有这么强的飞行能力呢?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活动目标;通过探究,阐明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运用有关的材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确立生物的结构与

3、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活动准备鸟的标本和图片,鸟的骨骼标本和羽毛标本,收集与鸟类的消化、吸收、呼吸、循环等代谢活动特点有 关的资料。 过程方法1提出问题你要探究的问题是2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依据是:3制定计划活动的主要内容观察的对象:需要收集的资料: 4实施计划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如下: 结果和结论: 探究的结果: 结论: 提出新问题1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你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2你认为,在探究活动中,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做完这个探究,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请把问题记录在下面: 通过思考或与同学探讨后,将已经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对于没有解决

4、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 有关专家,继续探究 通过探究,你是不是对鸟类了解更多了?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 胸部肌肉发达;心肌发达; 胸部的骨很突出,骨轻而坚固; 食物残渣及时排出,有利于减轻身体的体重; 身体内有气囊; 体温高而恒定。 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归纳出鸟类的主要特征。第 2 节 昆虫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列举常见的几种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特征 (2)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1)与同学合作完成对蝗虫的观察 (2)在昆虫图片资料查询交流过程中,发

5、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蝗灾),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蝗虫并概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观察蝗虫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新 课标 第 一网 在自然界中,insect 的家族非常兴旺发达,已记载的种类有 100 万种以上,占整个动物种类数的 2/3。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昆虫的相关资料,课上交流汇报,以便同学了解昆虫的特点和习性等。) 天牛、蝴蝶、蜻蜓、螳螂、蜜蜂、蝉 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1 对复眼和 1 个口器。胸部有 3 对足和

6、 2 对翅。 注意区分蜘蛛、蜈蚣等不是昆虫,要求知道什么样的动物属于昆虫,什么样的不属于昆虫。 讨论分析: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根据意见不同,将学生分组,以“昆虫有利还是有害”为主题进行简单 辩论。 教师对辩论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中断,是为了接下来的课程。 下面我们就以“蝗虫”为例,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昆虫。 学生 2 人一组,将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活蝗虫、放大镜、镊子、小蜡盘等。如果捕不到蝗虫,用蝗虫 的浸制标本,或模型,也可以用蚱蜢、螳螂、蜻蜓等来代替。填写观察记录表: 头部胸部腹部 器官作用器官作用器官作用 触角-前足-气门- 单眼-中足- 复眼-后足-口-翅膀-学生交流观察,讨论身体各部分

7、的作用,教师总结指正: 头部:触角-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单眼-只能感受到光线,不能看东西复眼-真正的视觉器官口-取食器官(介绍关于昆虫的口器,5 种口器及代表昆虫)(蝗虫的咀嚼式口器)(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蝶的虹吸式口器)(蚊的刺吸式口器)(蝇的舔吸式口器) 胸部:前足和后足-适于行走后足-适于跳跃翅膀-前翅坚韧,覆盖在后翅上,起到保护作用后翅很薄,适于飞行 腹部:气门-气管的开口用于呼吸,蝗虫的呼吸器官 你还熟悉其他的什么昆虫吗?请你跟大家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昆虫 家蚕等 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简单讨论了昆虫跟我们人类的关系。可以说昆虫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 同学认为有益,有

8、的说有害,当时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例子来让大家信服,现在我们就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现 在要求你能够举例来证明你的观点。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创造和控制辩论气氛。 有益蜜蜂酿蜜,家蚕吐丝,蜂和蝶能传粉,紫胶虫和白蜡虫的分泌物可以做工业原料,地鳖虫等可以 做药材。此外,从虫体获取的蛋白质已成为动物饲料和人类食品蛋白质的丰富来源。 有害很多昆虫是农林害虫,有些昆虫不但吸人的血还家畜的血,还能传播疾病。 DIY:制作粘捕苍蝇纸 参照书本 89 页第 12 章 土壤里的生物 第一节土壤里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动物种类 2.说出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9、: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探究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保护蚯蚓等动物的情感,强化“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课前准备: 调查表、笔、放大镜、白瓷盆、小铲子、透明有盖的小瓶子。 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调查土壤中的生物种类 我们的脚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请大家观察一下,书本 94 页图 12-1 中的动物,你见过这些动 物吗?你能辨认一下吗? 今天我们打算带同学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 方法指导: 1.全班同学 45 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我们学校的某处选择一个地方,2.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

10、动物,放入小瓶里,并 加以辨认。每种动物收集 34 只,带回实验室。要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 3.参考下表的检索表,在老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设法认识从土壤离捕捉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要 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认真记录你观察到的每一种动物,并将有关 内容填在下表中。 班级组员记录员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环境特征 动物名称数量形态特征4观察完毕后,别忘了把这些小动物送回土壤中去。第二课时: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导言:小小的蚯蚓,泥水里有,花鸟市场有,渔具商店有,甚至饭桌上也会有,人们用它来喂鸡、喂鱼、做药,直至人类食品。可见它趋势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的朋友;

11、此外,蚯蚓在生物演化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许多形态结构在更高等的动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因此,研究蚯蚓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关蚯蚓的知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章我们学习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就是以蚯蚓为代表的。提出主题,指出探究领域。蚯蚓是大家熟悉的小动物,但大家未必仔细观察过。本节课我们着重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运动、对刺激的反应等,找出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主要特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创设情景 课前自己采集活蚯蚓,说出采集的地点及方式,用什么方法带到学校来。 看课本 19 页的图,归纳出蚯蚓的生活环境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食性如何?菜叶也行。大家是怎

12、么样把蚯蚓带来的?评价:用装有湿润泥土的广口瓶带最好,思考为什么? 补充:模拟了蚯蚓的生态环境。 提出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实验台上准备好的实验器具。完成观察蚯蚓的实验。观察时思考讨论下列 讲义上的问题。 1. 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状?有什么意义? 2. 它的身体组成有什么特点? 3. 所有体节的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有区别吗? 4. 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5. 用放大镜观察身体前端的口和后端的肛门。 6. 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面? 7. 用手来回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说明体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8. 手指沾点水后,轻轻地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何感觉?为什么?可用放大镜观察。

13、 9. 活蚯蚓放在粗糙的草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应注意随时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体表,为什么?)蚯蚓 运动时哪一端最先移动?移动时有没有声音?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声音? 10. 再把蚯蚓移到光滑的玻璃板上,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第 9 题作比较,说 明了什么?11. 用手指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各部分,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为什么? 12. 把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前端附近,然后再把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后端附近,看它分别有什 么反映?想一想为什么?再用这个棉球触及蚯蚓的体壁,看它有什么反映,与水螅相比,蚯蚓对刺 激的反映有什么特点? 13. 用手电筒照射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看

14、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想一想,蚯蚓有眼睛吗?为什 么?新 课标 第 一 网 14. 实验台上还有纸盒、沙土、黏土,你能用它们自己设计一些观察蚯蚓行为的小实验吗?试试看! 15. 如果在观察学习中发现什么问题,欢迎提出,大家一起讨论,而且,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可贵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可作补充、纠正,并作出及时适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表扬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学生小组合作,选代表发言,汇报观察结果,注意引导组间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蚯蚓适于土壤生活的主要特点: 1. 体形呈长圆柱形,减少钻土的阻力 2. 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 3. 刚毛可协助运动,肌肉的收缩是运动的动

15、力。 4. 没有眼睛,身体表面有大量感光细胞,尤其前端特别多 5. 神经系统比水螅发达,对刺激的反应灵敏而准确,身体后端神经细胞多,进一步指出还有一些特点 下节课讨论 布置作业教学后记:第二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概述土壤里主要的微生物种类 2.说出细菌的三种形态和基本结构,并与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比较结构的异同点 1. 说出放线菌的结构特点。 2. 识别青霉和匍枝根霉,并说出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3. 描述蘑菇的主要特征及其生长的适宜环境、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 4. 描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1.学会培养和观察青霉、匍枝根霉和蘑菇 2.探究土

16、壤中的微生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培养霉菌的过程,并交流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3.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同土壤里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圈平衡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细菌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 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 感性认识。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 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 问并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 同探究解决问题。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 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 的特点。阅读教材。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 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 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 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