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资料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808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文学习课文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 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 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 波) 和横波(S 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 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 一个在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2、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 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 2900 千米处, 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个圈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 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

3、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 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 果。突突 破破 思思 路路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 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 播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在教学时,首先掌握地震 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 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因此,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随着通过物质 的不同

4、而发生变化。同理,我们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 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至大陆部分)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 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 2900 千米处,在这 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根据这 两个界面,我们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 中还有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只是简单介绍了大气圈、水 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组成和总体特点。大气圈是由气

5、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 统;水圈是由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结果。规规 律律 总总 结结1知识与技能本节主要介绍了地球圈层的构造及其主要特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构造划 分与地震波的关系密切,所以教材介绍了地震波的有关知识。地球的外部圈层 重点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学习时要重点理清地震波和地球 内部圈层的关系。通过读图提高自己的读图、析图的能力,明确地

6、壳与岩石圈 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地球内部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循环。地球外部的各个 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在改造环境,环境对人类产生反 作用,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思思 维维 过过 程程1对于地震波的特点可以列表进行对比:地震波的类型传播速度通过的物质纵波(P 波)快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S 波)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2地球各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可以通过读课本图 1.26 和图 1.27 列表分析 、对比: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不连续界面 (圈层界线)

7、深度(千米)地震波的速度变化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上地幔地幔下地 幔(莫霍界面)上部由岩石组成,密度较大,有软流层外核地 核内核(古登堡界 面)1790029005150(纵波和横波速度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外核可能为液态,内 核可能是固态合合 作作 讨讨 论论1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我的思路:地震发生时,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强烈释放出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的震动。地震波分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 传播的速度较快,最先到达地面,引起地面上下跳动;横波传播的速度较慢, 随纵波之后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左右晃动。

8、所以,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 到地面上下跳动,然后左右晃动。2你知道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吗?你能 解释为什么吗?我的思路:从课本图 1.26 可以看出: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纵波和横 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一般认为是由于温度和密度都明显增加造成的;在经过 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一般认为地球的外 核是液态。3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构成的,你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我的思路: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 坚硬外壳。其大陆部分较厚,约 33 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只有几千米,整个地 壳的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 流层以上) 。决决 策策 参参 考考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 境,特别是生物圈,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样,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