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804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初一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燕中心学校巴燕中心学校_七七_年级地理年级地理_ _学科学(教)案学科学(教)案 一周一课时一周一课时课题:地球的运动 设计者_李生月 评价组长签字_ 上课时间_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 1、用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4、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情景链接:情景链接: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一年中为什么有四季更替?自主研学:自主研学: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

2、的填写。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运动的意义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4、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教师课件演示地球的自传,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提问:观察实验,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 180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中国和0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

3、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二、 (1)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课件演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2)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 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新-课-标-第-一-网(3)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 ,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完

4、成填充图练习。3、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攀登高峰:攀登高峰: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方向;4、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5、根据 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五带: 、 、 、 、 ; 6、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 7、热带有 现象;寒带有 现象。8、知识串连:(1)经线 A、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2)纬线 B、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3)地轴 C、地球自转轴(4)南极 D、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5)北极 E、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9、判断:(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2)地球上也存

5、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7)与 50E 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130E 经线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1 假设你在北极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 样的,请绘出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线图 2.假设你在赤道的上空,观测经纬线的形状是怎样的,请绘出以赤道为中心的经纬线图新课标第一网学(教学(教) )报告报告: :巴巴燕燕中中心心学学校校_ _ _七七_ _ _年年级级地地理理_ _学学科科学学(教教)案案 一一周周一一课课时时 课题: 地地球球的的运运动动(2 设计

6、者_李生月_ 评价组长签字_ 上课时间_ 学学习习目目标标: :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重重点点难难点点 五带的划分 情情景景链链接接:情情景景链链接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 自自主主研研学学:1.五带划分依据: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及界线: (1)A_带 B_带 C_带 D_带 E_带 (2)a_(纬线)它是_带和_ 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 b、c、d。 _:终年炎热 3.气候特点 南北温带:_ 南北寒带:_ 合合作作学学习习 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A_ B

7、_ (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带和_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带和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带。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 12 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 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 小小结结提提纲纲思思维维导导图图 巴燕中心学校巴燕中心学校_七七_年级地理年级地理_ _学科学(教)案学科学(教)案 一周一课时一周一课时课题: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2 设计者_李生月_ 评价组长签字_ 上课时间_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 了解地球

8、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五带的划分 情景链接:情景链接:情景链接情景链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自主研学:自主研学:1.五带划分依据: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2.名称及界线: (1)A_带 B_带 C_带 D_带 E_带 (2)a_(纬线)它是_带和_ 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 b、c、d。 _:终年炎热 3.气候特点南北温带:_ 南北寒带:_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A_ B_ (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带和_带。(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9、_带和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带。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 12 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 么运动引起的?(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北寒带:_(纬线)以北地区_带:北极圈与_(纬线)之间 新-课-标-第-一-网 地球五带热 带:_(纬线)之间南温带:_与南回归线之间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 攀登高峰攀登高峰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亚寒带地区 2

10、.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3.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4.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 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5. 极圈是 ( ) 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 B. 热带与寒带的划分 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 D. 中纬与地纬的划分 6.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 A. 夏季 B. 冬季

11、C. 春季 D. 秋季拓展练习拓展练习: : 、判断:(1)南极和北极是穿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2)地球上也存在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3)过地球上任一点只经线和纬线各一条穿过。(4)地球仪上长度最长的纬线是赤道。(5)我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6)本初子午线在西半球。(7)与 50E 经线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130E 经线学(教学(教) )报告报告: :巴燕中心学校巴燕中心学校_七七_年级地理年级地理_ _学科学(教)案学科学(教)案 三周一课时三周一课时课题: 认识地图认识地图 设计者_李生月_ 评价组长签字_ 上课时间_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

12、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情景链接:情景链接: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 用图 自主研学:自主研学: 地图的基本要素 1. 比例尺(1)概念:表示_比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如 (3)表示形式_,如 1:4000 或 140000 _,如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80 千米 2. 方向 (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方向,纬线指示_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下_左_右_3.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符号和它们的_说明

13、,地理_和_。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 在比例尺为 1:32000000 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 为 5 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2、读图完城下列问题: (1)图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方向 (2)图中,教室在食堂的_方向 (3)图中,点 A 在点 B 的_方向,B 点在 C 点的_方向,C 点在 D 点的_ 方向,D 点在 B 点的_方向。新-课-标-第-一-网板书板书: 1、比例尺地图的三要素 2、方向3、图例和注记040 千米攀登高峰:攀登高峰: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 比例尺 B. 颜色 C. 方向 D. 图例 2. 在 1:30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 6 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 1300 千米 B. 18000 千米 C. 180 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