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802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复习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物体的运动复习导学案导学目标: 1,复习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重点复习刻度尺的正确用法 ,复习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回顾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方向和速度不变,巩固平均速度公式的使用 ,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并会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导学过程: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导入】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前测量前,观察它的 和 ;测量时测量时,使刻度尺 的一端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 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读 数时数

2、时,视线与尺面 ,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记录时,记录测量结果 时,要写出 和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注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减小误差的 办法: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取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取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结果是常用方法。误差不是 错误【自主学习】,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A.4.3m4.3100430cm B.4.3m4.3100cm430cmC.4.3m4.3m100cm430cm D.4.3m4.3m1/10000.0043km,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窗户的高度约 2 ;(

3、2)乒乓球的直径为 4 ;(3)小明的身高为 17 ;(4)一张纸的厚度约 70_。(单位在物理学中相当重要,会使用合适的单位尤为重要)(单位在物理学中相当重要,会使用合适的单位尤为重要) ,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4,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A 的长度为 cm.B 的长度为 cm。5,下列情况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尺是( )0cm12311121314cmAB012 3 4012 3 40 41230 1 2 3 4ABCD乙甲A、零刻度线磨损的尺 B、量程比被测物体长度小的尺C、刻度不均匀的尺 D、最小刻度不是毫米的尺 (刻度尺的使用有比较多的要求,不

4、仅要求熟记方法,而且要求会灵活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有比较多的要求,不仅要求熟记方法,而且要求会灵活使用)二,速度,直线运动,世界是运动的【复习导入】 ,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它指的是物体在 时间内通过的 。常用公式: ;基本单位是米/秒 (m/s),还有常用单位 。人步行 的速度是。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根 据 的特点 ,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我们常常用 速度来表示,公式是 ,对于这个速度, 我们应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用实验来测量这个速度时,常用到 测时间和 测路程 ,机械运动指的是 ,其中假定不动的物体称为 物理学中的

5、静止意思是: 【自主学习】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远,表明该物体运动的越 ;运动相同的路程, 所用时间越少,表明该物体运动的越 。 ,在 1m/s、1dm/min、1km/h 这三个速度单位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小轿车正常行驶时速度为 28m/s,它表示 。该小车通过 50.4km 需要时间是 h。 (本题不仅要求熟记速度单位,而且熟练掌握速度单位的转(本题不仅要求熟记速度单位,而且熟练掌握速度单位的转 化)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则物体运动得越快 B、物体运动得时间越短,则物体运动得越快 C、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6、D、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运动得越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 6s 内通过 30m 路程,则它在第 2s 的速度是( ) A18km/h B5km/h C18m/s D无法判断 ,下列物体中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从楼上阳台掉下的砖头 B草坪上滚动的球 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 D沿平直轨道正常行驶的火车 (,两题考察了匀速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等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两题考察了匀速运动的概念和特点等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 小明与小华两位同学跑了 1000m,所用时间分别为 3min25s 和 3min30s,则( ) A小明的速度大 B小华的速度大 C小明和小华的速度相同 D条件不

7、足,无法比较 ,小汽车的速度为 100km/h,自行车的速度是 5m/s,这说明( ) A汽车的速度一定比自行车大 B自行车运动的时间一定比小汽车长 C在相同时间内小汽车行驶的路程可能比自行车的大 D小汽车一定始终行驶在自行车的车前方,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汽车和苹果运动的两张图。观察甲图可知 汽车做_直线运动;观察乙图苹果下落时的频闪照片,可知苹果 做_直线运动。,下列运动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天空飘动的白云 B流动的河水 C放在水中的食盐正在溶解 D自行车在公路上转弯 ,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 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

8、参照物是( ) A水 B桥 C人 D地面 , 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 得_的物理知识所致。【合作探究】(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实验中的难点)(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实验中的难点),如图所示,该机械秒表的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 ,其分度值为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 ,其分度值为 .此时该表的读数为 分 秒.,图是直尺和 直角三角板 配合测圆柱 体直径的示 意图,其中 正确的是( ), (本题引入坐标系,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图中如何显示出速度呢?)(本题引入坐标系,

9、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图中如何显示出速度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5-12 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vts 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甲 大于 v乙 Bv甲 小于v乙 Cv甲 等于 v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下面是某刊物关于“粤海铁 1 号”的报道,阅读后,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2003 年 1 月 7 日上午 9:15,我国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跨海火车渡轮“粤海铁 1 号”从广东 湛江下水驶向海南海口 “粤海铁 1 号”的设计时速不低于 15 海里(1 海里等于 1.854 千 米小时)仅 50 分钟便可渡过

10、琼州海峡,到达海口该渡轮全长 65.4 米,宽 22.6 米,吃水深度 5.5 米 此报道中,有一句话是错误的,请你用物理知识加以判断,并在该句话下划线,某乘客坐在匀速行驶的列车上,想知道列车运动的速度,请你设计两种测列车运动速 度的方法,要求写出必要的测量步骤和速度的表达式。6,沪宁城际铁路即将通车,南京至上海路程约为 300km,若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250kmh, 则乘坐该列车从南京到上海只需 h列车中的乘客看到车外的树木 飞驰而过,这是以 为参照物。【精讲点拨】 ,小华同学测得长 200m 的列车,以 2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 10min,如图所示。 (考察匀

11、速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计算)(考察匀速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计算) (1)列车做匀速运动的含义是 _ 。 (2)有关“列车通过隧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 B.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 C.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 D.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 (3)推算隧道的长度。(4)列车全部在隧道里行驶的时间,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12、.(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 15 乙中画出 st图像,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s1;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s2.如图16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

13、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2)分析表中测试数据可知: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 (制动距离)长为25m请你根据上表数据判断该司机是否超速? .(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述测试用的小车相同)(这两段过程中既有匀速直线运动过程,又有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综合考虑又溶入生活情(这两段过程中既有匀速直线运动过程,又有变速直线运动过程,综合考虑又溶入生活情境,难度颇大)境,难度颇大),P、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从 P 点、乙从 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4 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4 米从从 O 点开始的路程点开始的路程 s/cm01020304050从从 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01.252.503.755.006.25Ot/ss/cm1020304024681050乙图图15甲50cm0cm10cm20cm30cm40cmO原行驶速度 /kmh-1反应距离 s1/m制动距离 s2/m6011208015341001954图图161601 23456t/秒36912s/米甲甲01 23456t/秒3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