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案第二课时-苏科版初二八年级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752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案第二课时-苏科版初二八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案第二课时-苏科版初二八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案第二课时-苏科版初二八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案第二课时-苏科版初二八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生物的变异教案第二课时-苏科版初二八年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1 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第 2 节生物的变异(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变异的意义。2)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 重点:变异的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2) 难点:能遗传的变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复习,提问:(1)什么是变异?(2)变异的原因是什么?(3)变异对生物个体有什么影响?(4)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引入引入: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如春秋时代的楚辞中记载“马母驴父,生子曰赢”,意思就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表现出极大的优势。新授新授: :(五)变异在农业

2、生产上的应用(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

3、育成新品种。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六)转基因技术(六)转基因技术新课标第一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使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变生物的基因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创造新的生物。如将决定人的生长激素的基因、决定人的胰岛素的基因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植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让大肠杆菌发生变异,合成人所需要的生长激素或者胰岛素,造福于人类。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指按照预先设计的生物施工蓝图对基因进行操纵,以达到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目的。具体来说,是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甲种生物的基因(目的基因)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入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让引入的基因在乙种生物的细胞中能够自我复制并正确的表达。

4、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的生物品种。(彩棉)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什么是变异,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产生的变异选育适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科学的发展可以造福于人类,但若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也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创造新的生物品种和物种时必须慎重。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 21 章遗传信息的延续性第 2 节生物的变异(2)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2)用杂交的方法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3)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布置作业:补充习题课后反思课后反思:生物的变

5、异这节课理论性较强,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 40 分钟的课堂上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根据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开始通过情景引入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的内容上来,通过学生课前的了解调查,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通过观察比较 “ 太空生物 ” 与 “ 普通生物 ” ,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直观又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另外我还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性。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还注重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层层深入,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最后通过讨论发言,整节课进入了高潮。这一问题不仅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对 “ 生命科学 ” 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