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748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学案-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2009-2010 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教案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历史科教案. .主备人:李英贤主备人:李英贤第十六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的情况。3、能识读历史“地图”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2、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桥梁作用。教学重点: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桥梁作用。教学难点:张骞两次出

2、使西域的史实。教学方法:自学法,学生互动识图比较法,圈点批示法。过程:一、导课教师利用汉高祖和亲、汉武帝反击、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交往,引出课题并板书。 (3 分钟)二、学习目标(出示) (2 分钟)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2、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的情况。3、能识读历史“地图”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自学指导:1 (8 分钟)P79 页 80 页。迅速浏览教材第一子目:找出汉高祖和亲、汉武帝反击、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问题:1、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交往方式是什么?(和、战)2、和战的结果及作用是什么?(P8

3、0 页下) 。自学指导:2(12 分钟)P81 页 82 页。 (学生活动:识图)阅读第二子目:学生小组活动。参考下列问题:明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包括时间、地点、目的。识图:划出西域的大致地理范围、出发点、最远点、经过的国家。思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参考:1、与西域各国关系密切,2、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奠定了管理西域的基础。3、保证了未来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自学指导:3 (10 分钟)P81 页 82 页。 (学生活动:识图)“丝绸之路”内容及作用阅读第三子目:明确:“丝绸之路”畅通原因、名称由来、路线、作用方式: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划出知识点,也可同桌间讨论交流。

4、学生自学,教师巡查 三、当堂训练课堂巩固 1、公元前 年,汉武帝为了联合 国夹攻匈奴,派 出使西域。2、公元前 年,汉武帝派 第二次出使西域。3、公元前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 。这是今的开始。4、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是从 经 、 、通往 、 直到 四、能力拓展:1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在哪里?答:首先,开启了西域各国和汉朝频繁交往的时代,沟通了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族人民的生活。其次,促进了汉朝同西亚、中亚的交流。再次,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2丝绸之路畅通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二是汉朝政府的保护和经营在丝绸之路上修长城、道路、起亭燧、设驿站,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五作业布置:资源与学案习题一、二。新课标第一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