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747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河流 导学案导学案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主备人: 执行人: 温馨寄语:温馨寄语:只要强迫自己散发热情,一旦需要热心参与某种活动,便能立刻 感到这股热情的力量,进而勇往直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内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2.记住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分布,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知道我国内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记住主要河流的名称及分布,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 上认真学习。 2、按

2、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内流区 外流区 水文特征Xk b 1. Com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一、以外流河为主一、以外流河为主 1.外流河是 ,所在区域是 区。我国外 流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_ ,水量超过_。 2.内流河是 ,所在区域是 区。我国内 流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_,水量不到_。 3.位于外流区的湖泊称为 湖,这类湖泊是 湖(咸水湖或淡水湖) , 位于内流区的湖泊称为_,这类湖泊基本上是_(咸水、淡水)湖。 4.我国最大的外流河是 ,我国最的的内流河是

3、 ,我国唯一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_ 。 5.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 部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而且长,夏季易形成 期。西北内陆河流较少,一些地方为_区。 6.我国夏季降水 ,河流水位 ,流量 ,形成 ;冬季降水 ,河流水位 ,流量 ,形成 。 7. ( 山脉)- (河流)一线以北河流,冬季普遍有_现象, 越往北方,_期越长。 8.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 、开凿时间最 的人工河流。 9.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 、 、 、 、 五大水 系。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44 活动题。【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

4、旅的果实吧。: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 1、我国河流大部分注入太平洋,其主要原因是 ( ) 。 A 季风气候的影响 B 受山脉分布的影响 C 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D 社会环境的影响2、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 A 黑龙江 B 额尔齐斯河 C 雅鲁藏布江 D 塔里木河 3.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 B.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 C.主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D.主要补给为地下水 4.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 ) A 东南沿海地区 B 东部季风区内 C 西部非季风区内 D 黄河和长江流域 5、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 。 A

5、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塔里木河 6、塔里木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 )A 夏季降水 B 地下水 C 泉水 D 冰雪融水 7、下列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流向国外的河流就是外流河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B 我国没有河流注入北冰洋 C 我国西北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D 怒江、雅鲁藏布江均流向国外,最后注入印度洋 8、关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流量大 B 汛期长 C 含沙量小 D 冬季河水结冰 9、下列反映我国图中河流水量的,其中表示长江的是 ( )10、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

6、运河 D.京杭运河【学练感悟学练感悟】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给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启示是什么?评定等级:第二章第二章 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河流 导学案导学案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主备人: 执行人: 温馨寄语:温馨寄语:只要强迫自己散发热情,一旦需要热心参与某种活动,便能立刻 感到这股热情的力量,进而勇往直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2.从河流和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从河流和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社会经济发展

7、的影响。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 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长江长约 6300 千米,中国第一大河w W w.xK b 1. c o m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流域概况(1)长江的源头是 河,发源于 高原上的 山脉,从源头玉树称为 河,玉树宜宾称为 江,宜宾入海口称为 。流经 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 海,全长 千米,流域面积 多万

8、平方千米,年径流量 多亿立方米,是我国长度 、水量 、流域面积 的河流,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2)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 。 2、水能的开发 (1)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 ,被称为“ ” 。主要集中 在 河段。 (2)重要的水利枢纽: 和 。 3、航运价值:长江干流横贯 , 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河道 总里程近 8 万千米,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 ,货运量占 ,有 “ ”之称。 4、长江的治理 (1)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 和“九曲回肠”的 ,疏浚航 道。 (2) ,恢复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

9、P48-49 活动题。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细心高效的你,赶紧行动起来盘点收获之旅的果实吧。1、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 ) A.四川盆地地区 B.长江三峡地区C.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上游地区 2、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内河航道是: ( ) A.长江 B.珠江 C. 松花江 D.京杭运河 3、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 )A. 黑龙江 B. 黄河 C. 长江 D.珠江 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 A.治沙 B.防洪 C.减淤 D.灌溉 5、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段是 ( ) A.上游 B.中

10、游 C.下游 D.中、下游二、综合应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 _ 山,注入 _ 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 、 _ 、_ 、 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_ 米,因此 _资源非常丰富。(2)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 _ 地区,因为这里地势 _ 、水流 _、泥沙 _、排水 _ ,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wwW .x k B 1.c Om 【学练感悟学练感悟】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给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启示是什么?评定等级: 第二章第二章 第三节第三节 河流河流 导学案导学案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主备人: 执行人: 温馨寄语:温馨寄语:只要强迫自己散发热情,一旦需要

11、热心参与某种活动,便能立刻 感到这股热情的力量,进而勇往直前。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从河流和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 从河流和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黄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法指导学法指导】 1、预习时,基础知识用蓝笔标记,有疑问的或不能解决的用红笔标记,在课堂 上认真学习。 2、按要求积极互动,积极思考,展示规范,点评到位,大胆质疑。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黄河长约 5464 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 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流域概况 (1)黄河发源于_高原的 山,长约 米,呈巨大 的_字形,是我国第_长河,曲折_流,沿途流经了_个省区,最 后注入_海。(2)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 。2、母亲河的奉献 (1)发电:巨大的水能主要集中在_河段,已建的大型水电站和水利枢 纽工程有: 。 (2)灌溉:黄河是 和 重要的灌溉水源。 (3)塑造平原: 、 、 .历史以来黄河为沿岸 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_,创造了华夏文化。 3、黄河的忧患 (1)上游:气候干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