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6429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二八年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2、结合课文、奏折、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二、学习重点、难点二、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2、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大规模政治运动的高潮。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在变法法令的内容中有集中体 现。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当时历史潮流的。3

2、3、难点、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只有在逐项分析变法法令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变法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和其爱国、进步的 历史意义。变法在社会上所起的思想启蒙作用,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三、学法指导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 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中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容易停 留在现象上比较、低层次上比较,或在枝节上比较,难以切入事物本质。因此教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

3、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思 想观点的产生。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 18951898 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四、学习过程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一)公车上书1 1、发生的时间、发生的时间 ,发起者是,发起者是 。 2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目的是,目的是。3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公车上书失败后

4、,康有为、梁启超创办 ,继续宣传变法。他们在北京组,继续宣传变法。他们在北京组织织 ,把,把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 1、 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2 2、戊戌变法的时间是、戊戌变法的时间是 年年 6 6 月到月到 9 9 月。月。3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政治:政治:经济:经济:文化思想:文化思想:军事:军事:3 3、18981898 年年 9 9 月,月

5、, 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1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上书上书”皇帝吗?为什么?皇帝吗?为什么?2 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思路点拨:从根本原因、次要原因方面去分析)、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思路点拨:从根本原因、次要原因方面去分析)3 3、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6、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死得其所”?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学史感悟:学史感悟:达标检测:达标检测:1、 “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德国“强租”胶州湾 D.“门户政策”的提出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 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3、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 “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

7、事宜 D、 中外纪闻的出版4、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训练新式军队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但在位期间,中国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皇帝是( )A、慈禧 B、光绪帝 C、道光帝 D、溥仪6、光绪帝颁布诏书的根本目的是( )、发展资本主义 、维护清朝的统治 、镇压农民起义 、抵抗外国侵略7、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是的目的是( )(1)推翻清政府 (2)发展资本主义 (3)救亡图存A、(!)(2)(3) B、(1)(2) C、(1)(3) D、 (2)(3)8、 “有心

8、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哪位维新志士说的话(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光绪帝阅读下列材料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请求光绪帝当机立断,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请回答:(1) “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2)材料中的“拒和”主要指什么/?(3)你认为康有为提出的建议中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知识链接:知识链接:1、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是代表人物康有为在戊 戌变法前的有代表性的两部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著作。1891

9、 年他在广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时,组织子弟编撰新学伪经考, 同年刊印。后又编写孔子改制考,1897 年在上海刊行(著作的论述不必向学生详细讲述,可指导阅读课本的注释和小字以理 解教材)。康有为表面上是作历史考证的文章,实际上是戊戌变法的理论著作,其特点是“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 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当时古文经学是儒家的正统,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变法的最大障碍。他敢于予以否 定,宣布是“伪经”,是假货,这是对恪守祖训不可变的封建传统理论的尖锐批判。他又把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打着孔 子这个保护神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这个特点,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

10、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向 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而且 他在思想上还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色彩。2、梁启超的变法通议。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人称“康梁”。康有为是变法理论体系的创始人, 梁启超则以办报纸、学堂等方法,成为杰出的维新思想的宣传家。1896 年,他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等文章, 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系统宣传 了变法图强的理论,强调非“变”不可,天地万物,人类社会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之中,“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他主张学西学、废科举、兴学校、育人才,“欲求新政,必

11、兴学校,可谓知本矣”。康、梁 的维新思想影响了许多读书人,使一批传统士人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四问题探究四问题探究1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就课文所示的两种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赋于人的多元化。思路一:可从谭嗣同献身精神给后人的激励方面考虑。思路二:可从维新人士逃脱后继续斗争的作用方面考虑。2假设:“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这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如果袁世凯站到光绪帝一边,中国早 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了”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请陈述理由。让学生讨论,不必给答案,可以告诉学生到哪里去寻找有关资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七、活动与探究七、活动与探究1、将

12、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较,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却失败了,从而进一步了 解历史发展的轨迹。2、“自由阅读卡”叙述了康有为拒绝给女儿缠足的故事(课前已发),你还了解哪些维新人 士向传统陋习挑战的事例?你受到哪些感动?下一课我们再听听你的议论。目的:引导学生自动阅读,交流信息,表述史实,提升认识。八、课后教学活动设计八、课后教学活动设计本课戊戌变法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并不是变法的日日夜夜,而是维新人士在救亡图存的 运动中所作的努力与牺牲。尤其,以谭嗣同的慷慨就义,最为特出。所以,本课的课后教学活动, 是设计课后的模拟历史剧模拟历史剧,由学生进行编写剧本并从中选择较好的编排历史剧,教导学生、安排

13、 演出,目的在让学生加深印象,有所感动。九、教学过程(另页)九、教学过程(另页)十、板书设计十、板书设计一、背景1、严重的民族危机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与继承4、康梁的维新活动(上书、保国会)二、百日维新(1898 年 6 月 11 日9 月 21 日)1、标志:6 月 11 日颁布定国是诏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3、内容评价三、 戊戌政变1、 戊戌政变 2、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流程操作问题探究效果导入电影谭嗣同 就义片断借助影片提问:见 教法建议 1,通过设 问,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戊 戌变法中六君子事 迹激发学生爱国热 情和责任感及其 探究欲望 显示图片19 世 纪末列强瓜分中 国图八国联军 侵华图19 世纪末中国面临 亡国灭种的危机, 对此中国各政治势 力将作出的反应?使学生思考回顾、 阅读更深刻了解当 时中国严重的民族 危机以及资产阶级 发展情况学生归纳概括当 时民族资产阶级 经济状况及其政 治态度公车上书为何是 爱国思潮变成政治 运动的标志能够让学生明白 公车上书是爱国 思想与救亡运动 的结合(一)背景显示民族资产阶 级代表康、梁图 片及课本“公车 上书”插图 应诏统筹全局 折为何是维新派 的实政纲领在教师引导下,学 生看图,阅读教材、 讨论,并请学生归 纳概括 得出结论: 应规定 了变法的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