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628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巧嘴巴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巧嘴巴巧嘴巴单元概述: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巧嘴巴”组合,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声音创造之“巧” 。听赏我家小院嘴巴多 、 鸭子拌嘴 、 唱大戏 、 蝈蝈和蛐蛐 ,增强孩子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多种音响的好奇和兴趣,尝试模仿与表现。学唱歌曲数鸭子 、 猜谜谣和有创意地练习“绕口令” ,练练自己的“巧嘴巴” ,让小朋友对拥有“巧嘴巴”充满信心,并体验到音乐更讲究声音之“巧” 。单元主题目标:单元主题目标:1、关注生活中“音响”和“有美感的声音” ,乐于结交“巧嘴巴”朋友。2、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数鸭子和猜谜谣 ,数板与歌声、问与答之间能很好地衔接。能跟着伴奏音乐背唱数鸭子 。3、聆听我

2、家小院嘴巴多等歌曲,能把握作品的基本情绪,体验音乐美感和生活情趣。听赏鸭子拌嘴 ,能展开联想,并试用打击乐器表现自己感受的音乐形象。能认读唱大戏中出现的部分节奏谱。4、乐于参与“我的创造”活动,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体验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学说绕口令。课时安排:课时安排:4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欣赏我家小院嘴巴多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1、 我家小院嘴巴多是一首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歌曲,描述了农家小院的生活场景,极富童趣和生活气息。表现小动物们各有特色的叫声和逗人喜爱的憨态,是一首富有童趣、便于学生表演的儿童歌曲。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农家小院的生活,培

3、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及参与意识。 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我节奏念绕口令,知道不同的节奏和速度对表现情绪和气氛的作用。2、通过我家小院嘴巴多的听赏与表演,从各方面了解家畜和家禽的知识。五、教学重点:五、教学重点: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六、教学难点:六、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式和不同的速度有节奏感地念绕口令,尽量与其他同学不同。七、教学准备:七、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1、学生听音乐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动进教室入座。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二、学习二、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1、游戏导入师:今

4、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游戏的题目是“请你跟我这样说”。出示:今天 天气 真正 好今天 天气 真正 好今天 天 气 真正 好【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教师按不同的节奏、速度说一遍,学生跟一遍,并请学:教师按不同的节奏、速度说一遍,学生跟一遍,并请学生找出不同点。生找出不同点。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说的几句话,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相同话可以用不同的节奏与: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相同话可以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来表达,不同的节奏与速度可丰富表达方式,并为以下绕口令学习速度来表达,不同的节奏与速度可丰富表达方式,并为以下绕口令学习起到示范与铺垫作用

5、。起到示范与铺垫作用。2、用不同的速度和节奏念绕口令出示绕口令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成果,一起跟着读一读、比一比,哪一组的绕口令念得最有创意。教师总结表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巧嘴巴,会说唱,开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练,我也练,个个都是巧嘴巴”。【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并在朗读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并在朗读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评价。验的过程中学会评价。三、学习三、学习我家小院嘴巴多我家小院嘴巴多(一)情境创设师:其实,老师家的小院里也有很多的巧嘴巴,你们猜是什么?生: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动物的叫声与动作。【设计意

6、图设计意图】: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增加对各种动物的了:通过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增加对各种动物的了解与热爱,并为以下的演一演作好准备。解与热爱,并为以下的演一演作好准备。(二)导入学习1、学生听录音范唱,熟悉歌曲旋律,体验歌曲情绪。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合唱吧。2、跟着录音唱一唱,并模仿动物的动作演一演。3、把歌词中的动物换成其它动物唱一唱、演一演。说出其它动物的特征,在老师的帮助下创编歌词。根据创编的歌词唱一唱、演一演。【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习书本上的歌词后,创作自己的歌词并实践演唱,激:学习书本上的歌词后,创作自己的歌词并实践演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学生的学习积

7、极性。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1、师:今天,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念了绕口令,并给乐曲我家小院嘴巴多编了第二段歌词,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都是“巧嘴巴,会说唱,开口吐出一串花。你也练,我也练,个个都是巧嘴巴”。(出示顺口溜“巧嘴巴”,生齐读。 )2、随音乐“我家小院嘴巴多”律动出教室。课时安排:3/16 二(3)3/18 二(4)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1、唱数鸭子2、欣赏鸭子拌嘴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1、 数鸭子是一首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活泼可爱的个性。2、 鸭子

8、拌嘴是一首由创编的打击乐曲,重点让学生感受乐曲节奏的强弱变化。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在听赏,学唱过程中了解反复记号的正确运用,认识四分休止符。四、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自然清晰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数鸭子 ,能用唱名跟老师模唱该歌歌谱,并背唱这首歌。2、通过欣赏鸭子拌嘴 ,感受打击乐器用不同的节奏与速度演奏时,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绪与音乐形象,并能有所描述。五、教学重点:五、教学重点:能有表情地背唱数鸭子 。六、教学难点:六、教学难点:感受节奏与速度对乐曲的重要性。七、教学准备:七、教学准备:儿歌卡片;猫、鼠头饰;录音机;录像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一、组织教学

9、1、学生听音乐数鸭子进教室入座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二、学习乐曲二、学习乐曲数鸭子数鸭子1、听录音范唱师:上节课,我们在小院里看到了那么多的巧嘴巴,热闹的气氛引来了一群鸭子。瞧,它们过来了。听录音范唱,熟悉旋律,整体感受歌曲。2、有节奏地跟教师读歌词,并用动作模仿鸭子的形象。【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同时,为以下的表演唱做准备。:在熟悉歌词内容的同时,为以下的表演唱做准备。3、学生随着数鸭子的范唱乐反复学唱歌曲,并随歌曲自由律动。4、分组演唱两段歌词,并交换演唱内容。5、跟老师模唱歌谱。6、背唱这首歌,并请学生上台表演唱。【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巩固歌曲的

10、教学。:以不同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巩固歌曲的教学。三、鸭子拌嘴(打击乐合奏)三、鸭子拌嘴(打击乐合奏)1、初听乐曲,初步整体感受乐曲形象。导入:这么多活泼的鸭子我们数也数不清,哎呀,现在它们又在干嘛呀?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总结:原来鸭子们在拌嘴呢,导出曲目鸭子拌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在描绘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音:学生在描绘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师在学生的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出欣赏的题目。乐想象力。教师在学生的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出欣赏的题目。2、复听乐曲用动作模仿鸭子拌嘴,体验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对乐曲的重要性。学生分成几

11、组,边听音乐,边想象自己就是那群鸭子中的一只,随着音乐的进行用动作来模仿鸭子拌嘴的情景,并对有创意的动作小组予以激励表扬。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课时安排:3/21 二(3)3/22 二(4)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音乐课数鸭子,充满了童趣,音乐中我们感受到柔嫩明亮的音色,感觉到儿童天真烂漫的天性。生动活泼的说唱节奏,更看到了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的中国水墨风景画。桥上数鸭子的孩童,桥下放鸭子的老爷爷,有桥有河,有爷爷与孩子们风趣的对话,有鸭子的嘎嘎叫声。可谓是有情有景,生动可感。 在歌曲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玩中学,构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教学情景。首先我选择出示图片(红灯、绿灯

12、、黄灯),让同学重点对四四拍节奏“0”(空拍)难点进行处理接着从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显得亲切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容易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并增强学习兴趣。我通过让学生自己选择表演形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歌曲节奏鲜明利于上口,学生非常喜爱,很快就学会歌曲,还能理解其中的情绪。通过创编表演,让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穷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共放入了“律动”“情境导入”“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动作”五个环节。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13、1、唱猜谜谣2、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猜谜谣是一首山东儿歌。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向朋友们介绍了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指导学生模唱出问答的口气。蝈蝈和蛐蛐是一首诙谐的讽刺歌曲曲调充满京味,歌词具有叙述性,用音乐方式表现了蝈蝈和蛐蛐在一起吹牛的故事。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并拓宽学生对各种动物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对动物的热爱之情。新课标第一网2、通过听赏和表演蝈蝈和蛐蛐 ,了解这两种昆虫。四、教学重点:四、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五、教学难点:五、教学难点:歌曲猜谜谣中衬词的演唱。 六、教学

14、准备:六、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教学组织教学组织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2、安定情绪,师生问好。二、学习乐曲二、学习乐曲猜谜谣猜谜谣(一)导入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两个角,抱着头。上树顶,爬村头。扁扁嘴,细长的脖。坐着高,站着低。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游戏,熟悉歌曲内容,并且不公布谜底,引:通过猜谜的游戏,熟悉歌曲内容,并且不公布谜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学

15、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新课标第一网【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本来就是一首儿歌,颇具幽默性,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这本来就是一首儿歌,颇具幽默性,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既熟悉了歌词内容,又熟悉了歌词节奏,诱发了学习兴趣。既熟悉了歌词内容,又熟悉了歌词节奏,诱发了学习兴趣。(四)学唱歌曲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

16、,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以不同的演唱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以不同的演唱方式巩固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三、听一听,演一演三、听一听,演一演蝈蝈和蛐蛐蝈蝈和蛐蛐 (男声独唱)1、导入:在夏天的夜晚,当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田野却热闹了起来,同学们说说看都有些什么?(生回答,师出示一蝈蝈和蛐蛐的图片)师:这两只昆虫长得多像呀,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点后,教师可再介绍一下这两种昆虫。【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增长学生的知识面。: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增长学生的知识面。2、欣赏初听乐曲,熟悉乐曲。师:听,现在蝈蝈和蛐蛐它们唱起了歌,听听看,它们唱得到底是什么?复听乐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