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6276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复习学案复习学案知知识识要点要点第一框: (原理)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 表现: 、 、 、 (误区:联系的普遍性就是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 ) 3、 (误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 结论:联系是 、 的。 4、联系的客观性:含义、原因、方法论要求 5、乌鸦叫不吉利、88 即发发、性别歧视(裴=培)等,这些违背了联系的 性, 是 的联系,是 的表现。 6、事物的联系就其 来说,可以分为 和 。他们 都独立于人的 。 其中,中国建筑中的飞檐是 的联系。 7、误区:联系是客观的,所以人们在事物

2、的联系面前时无能为力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人们创造的。 结论:人们如何建立新的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 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 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 ) 针对练习:针对练习: 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 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

3、物 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8、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要求? 9、理解:联系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条件性) 第二框: (方法论)1、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区别 联系 3、误区: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 4、整体与部分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两个方面 5、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体现的哲理是 “只有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是人身体的一部分” 体现的哲理是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体现的哲理是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体现的哲理是 “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体现的哲理是 6、系统的基本特征: 误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7、系统优化的方法的要求:三个 8、系统优化的方法论意义:全面理解联系全面理解联系: 1 1 含义、2 2 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的起点和开端;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层次来说明世界的普遍 联系;是否坚持联系的观点,使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之一) 3 3 特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4 4 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