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5952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应用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a)解释现象;b)配平;c)简单计算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教学案(提高篇)一、 物质的化学反应考试范围:参见南京市中考化学指导书第 34 页 二、基础知识归纳 1 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信息有:书写原则书写步骤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 骤化学方程式质的意义: 量的意义: 微的意义: 一写;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能量变化典型示例方程式或说明化学能变热能热能变化学能化学能变电能电能变化学能3 3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验证 设计验证实验质量守恒定

2、律 定义 应用内涵意 义 a)描述: 化学方程式 书写原则 b)判断:书写步骤 c)书写: 根据化学方 计算依据 程式的计算 解题格式(六步骤)常见类型 化学反应中的改变和不变以及可能改变化学反应中的改变和不变以及可能改变 宏观:反应前后 不变; 不变。 5 5 个不变个不变 微观: 不变; 不变; 不 变。 宏观: 一定变。两个一定变两个一定变: 微观: 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两个可能变: 可能改变。 注意:(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参加反应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的过 程。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 没有变化,是导致宏观“质量总和必然

3、相等”的根本原因。(2)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条件与范围。它特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和反应生成 的各物质所组成的独立体系中的质量问题,不能离开反应体系谈质量守恒定律。 4 4基本反应类型: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反应特征A+B=ABAB=A+BAB+C=AC+BAB+CD=AD+CB 典型示例化合价是否变化注意:(1)但 CO+CuOCO2+Cu 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这一句,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2)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是: “酸溶液金属”: ; “盐溶液金属”: 。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4、复分解反应酸碱盐水酸碳酸盐盐水二氧化碳Na2CO3Ca(OH)2反应实质三、巩固练习 例 1、 (0707福建厦门)福建厦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 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 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 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 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 O3) 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物理性质:

5、 ;化学性质: ;用途: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3)写出材料 3 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6)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例 2、 (0707天津市)天津市)对于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BADC A. 若 A、B 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 若 A、C 为单质,B、D 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若 A 为可溶性碱,B 为可溶性盐,则 C 和 D 可能是两

6、种沉淀物 D. 若 C、D 为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例 3、 (0707广西南宁)广西南宁) (8 分)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如:22=2反应前后,钠元素、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0Na0Cl1Na1Cl还原反应。请你仔细阅读表格的内容,回答问题。序号化学方程式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Fe + SFeS加热combination reactionCu(OH)2 CuO + H2Odecomposition reactionH2 + CuOCu + H2Odisplacement reactionHCl + AgNO3 = AgCl+HNO3dou

7、bl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请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进行分析,表格内列出的化学方程式中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序号) 。 根据以下要求,写出有碳元素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decomposition reaction : ; displacement reaction : ; combination reaction : 。 例 4、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 I:称量镁条,点燃,待反应结束,再称量。 实验 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 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

8、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型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 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 再称量。数据见下表:编号实验 I实验 II实验 III变化前/g4.8112.6118.4 变化后/g8.0112.4118.4 (1)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 、 “增大”或“不变” ):I ,II ,III 。 (2)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 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4)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 的不

9、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 (5)由此可得出,在做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必 须在 _ 体系中进行。 例 5、 (0707山东潍坊)山东潍坊)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 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物的个数比是( )A5:l:2 B2:1:2C1:l:l D2:3:1 例例 6 6、密闭的容器内有 A、B、C、D 四种物质,有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的质量/g19.78.731.60.4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7.40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 C 一定是化合物,物质 D 可能是单质 B.

10、反应后密闭的容器中 A 的质量为 19.7 g C.反应过程中,物质 B 与物质 D 变化的质量比为 87:36 D.若物质 A 与物质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97:158,则反应中 A 与 C 的化学计量数 之比为 1:2 例 7、下列各组物质间分别完全燃烧,得到二氧化碳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相同的一组是( )ACH4和 C2H4 BCH4和 CH3OH CCH4和 C2H5OH DC2H4和 C2H5OH 例 8、(0707江苏常州)江苏常州) (5 分)将水中的钙离子转化为草酸钙(CaC2O4)后进行反应与计 算是测定水硬度的一种方法。下图是 6.4g 草酸钙固体在受热分解过程中所得固

11、体产物的质 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中 A、B、C 分别代表三种固体。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1)6.4g 草酸钙 A 完全分解为碳酸钙 B 和 CO 时,生成的 CO 的质量是 g。 (2)当温度从 500升至 840时,为什么碳酸钙的质量保持不变:。 (3)试据图计算并推断 C 的合理化学式 。 例 9、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两只等质量的烧杯,杯内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稀 HCl, 往左烧杯里加入 0.44 克 CaCl2,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可往右烧杯加入的适宜物质是( )(相对原子质量:H 一 1 Cl 一 35.5 O 一 16 Ca 一 40 Mg 一 24 )

12、 A任意质量的 Mg 粉 B0.48gMg 粉 C0.44gMg 粉 D4.8gMg 粉二、物质的化学变化二、物质的化学变化教学案(提高篇)参考答案教学案(提高篇)参考答案例例 1、(1)淡蓝色气体;淡蓝色气体;具有强氧化性;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2)构成它们各自分子的氧原子的个数不同;构成它们各自分子的氧原子的个数不同; (3) 3O2 放电放电 2O3; (4) 6P + 5O3 点燃点燃 3P2O5 (5)CO2 可用于灭火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可用于灭火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6)(合理答(合理答案即给分)案即给分) 。 例例 2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