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4960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一中2014年高考历史必修1专题教案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必修 1 第第 1 单元单元第第 1 讲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巩固基础巩固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史称西周。2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2)内容:授予 王族 、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一定的土地和人民,让其建立 诸侯国 ,拱卫王室。诸侯必须服从 周天子 命令,承担 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和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再进行分封。(3)作用:加强了对 地方 的统治,开发了 边远地区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4)瓦解:随着 诸侯国 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内容:用 父系 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特点:(1)最大特点是 嫡长子继承制 。(2)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分封制,形成森严的等级。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根据教育部每年颁布的全国高考考试大纲 ,高考文科综合的历史试题,一方面考查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另一方面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 2007 年以来,“能力测试”已成为历史学科试题的鲜明特征。 “能力测试”的具体目标是:高考历史考什么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

3、,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考点深化考点深化1.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1)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

4、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2)分封制是周朝将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被封诸侯具有一定的权利, 同时又对周天子具有一定的义务。被分封的并不是完全具有王族血缘关系的诸侯。(3)宗法制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权力和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传承运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5、基础之上的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构建起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2010安徽滁州)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从“个人”到“家” 、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继承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个人到“家” 、再到“天下”是由血缘关系来维系的,故选 B。 B2宗法制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又实行了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度。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无论

6、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和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地位最尊贵,故嫡长子也被称为宗子。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周王的兄弟受封为诸侯,诸侯之兄弟受封为卿大夫,卿大夫之兄弟受封为士。士的长子为士,其余为庶人。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其余以此类推。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

7、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主要影响:(1)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严格的宗法制难以维持,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破坏。(3)在现在看来,宗法制仍然有着深远影响,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是其积极方面,而重男轻女的传宗接代思想、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就是消极方面。 右下图为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绪十二年(1894 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 72 县陈姓人氏合资兴

8、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广东 72 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祠堂,主要是因为( )A当时广州知府的命令B受宗法制的影响C西方思想的冲击D清朝重视培养实用人才BB。宗法制是在同姓同宗的人群中实行的,虽有大宗小宗之分,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恒的,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形成了“同姓一家亲”的传统;宗法制具有凝聚族群人心、促进族群团结的作用。“广东 72 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正是在“同姓一家亲”思想指导下,陈姓人的自觉行为。由题干中“广东省 72 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排除 A、D,陈氏祠堂为传统的中式建筑,排除 C。 热点溯源台海网 2010 年 8 月 9

9、日讯 昨日下午,在福建漳州市闽台族谱对接馆,150 名应邀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海峡西岸漳州行的台湾青年,一到漳州就开始“寻根之旅” 。他们在族谱馆内兴致勃勃地寻找自己的姓氏,了解姓氏的起源。姓氏起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一些姓氏源于西周时的分封制。姓氏的起源有:(1)以母系氏族社会部落符号为姓氏,如姬、姜、姒、妫、姚、嬴等。(2)以居住地为姓氏,如百里、西门、东闾、南宫等。(3)以官名为姓氏,如司徒、司马、司空、粟、贾、宫、上官、钱、农、师等。(4)以职业、技能为姓氏,如优、巫、卜、陶、裘、甄、屠等。(5)远古时代出于对自然物的崇拜,以崇拜对象为姓氏,如马、牛、羊、龙、凤、熊、虎

10、、鱼等;如红、黄、白、黑、蓝等;如山、水、杨、柳、花、夏、冬等。(6)以封地为姓。下列台湾青年,其始祖可能为西周诸侯的是( )A司马亮 B陶芹C燕有志 D黄大富C。 “司马”源于古代官制,A 项不对;“陶”源于古代职业,B 项不对;西周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如齐、鲁、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诸侯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氏,C 项正确;“黄”可能源于古代对黄色的崇拜,D 项错。 C预防陷阱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目的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共同目的、主要目的或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即维护(巩固)奴隶制政权。但直接目的是不同的,分封制是周王通过诸侯实行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宗法制是为了调整统治阶

11、级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下列哪一项能够说明材料所述现象( )A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 “天子受命于天”C “周公摄政四年建侯卫(指分封)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D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A材料中的信息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的主要是王族(姬姓)。周大量分封王族为诸侯,是为了让同姓诸侯代周王镇守各地,从而实行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B、C、D 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A 项与材料信息符合且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直接目的。 史料解读“在中国古代,家国

12、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中国著名哲学家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解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形成家国一体,政权组织与宗族组织合一的庞大层级体系。在分封制下,最高统治者为周天子,天子将其诸弟、诸子及一些功臣等分封为诸侯,诸侯分封其诸子及一些家臣为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其诸子及一些家臣为士。各级当权者同时也是宗族的宗子,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级宗族对上称小宗,对下称大宗, “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 ,这样,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金字塔形宗族结构。各级宗主同时领有封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等各种权力。天子的领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和士

13、的领地称为家(在这里,与国对称的士大夫之“家”同时是一个政治单位,拥有对领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各种权力,因此,孟子有“千乘之国,百乘之家”之说)。自天子以下形成层层依附的政治和宗法隶属关系。 下列对图片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血缘关系是政治关系的纽带B诸侯和卿大夫的地位是固定的C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D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一致C图片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根据图片内容和所学知识,A、B、D 正确;C 项不能从图片中得出。 走进高考走进高考1. (2010新课标全国卷)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

14、广东、广西C西周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魏、宋、晋等。齐、鲁在今山东,晋在今山西,山东简称齐、鲁,山西简称晋,即源于西周的分封制。2. (2009北京卷)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C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 、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封黄帝的后代为国君,故正确选项为 C 项。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 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除;B 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 项开始于秦朝,排除。宗法制3. (2010广东卷)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宗法制把家、国联系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A4. (2009天津卷)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唐太宗、宋太宗、康熙帝四子均非嫡长子。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