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379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政治下册第三单元备课资料(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杭州市朝晖中学杭州市朝晖中学 刘粉莉刘粉莉 一、单元地位一、单元地位本单元是全书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权利与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中,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初二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时期,这一课内容与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接近,与学生的活动最密切。经济权利也是公民的重要权利,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总之,这一单元是增强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和经济权利方面的权利观念和义务观念的思想教育的落脚点。 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本单元由“终身受益的权利” 、 “

2、拥有财产的权利”和“消费者的权益”三课组成。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包括两框:“知识助我成长”和“珍惜学习机会” 。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 ,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到教育及义务教育的含义、地位和特征,让学生理解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是在学生理解了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并认识到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己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时候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让学生明确应该珍惜受教育机会,更好地履行受教育义务。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包括三框。第一框“财产属于谁” ,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 。第二框“财产留给谁” ,主要让学生知道有关财产继承方面的基本知识,未成年人享有财产继承权,继承人继承遗产除依据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三框“无形的财产” ,主要让学生懂得智力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发明创造,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由两框构成。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角色,了解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 ,主要帮助学生提高鉴别水平,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

4、权利的有效方法。这三课主要是从观念和行为方面入手,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以内化学生维权意识和履行义务的意识。 三、对应的课标三、对应的课标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课标要求: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对应的课标为“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5、,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四、教学方法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联系实际。实际生活中侵害学生的文化、经济权利的行为和事件目前是比较突出的,但却并未引起一部分学生、家长、社会的重视,正因为如此,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明辨是非。让学生就身边事学法讲法,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反结合:选取案例要注意正反面协调,以防给学生错觉,如西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程度问题,要正确认识。注重体验。大量事实表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与人的道德素质直接相关,所以教学中安排典型案

6、例使学生从道德与法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体验和感悟。突出实践:目前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等法律概念已经为大众知晓,欠缺的是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所以课堂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从而加强行为实践训练,这样的行为活动也有利于强化维权意识。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以学期授课时数共 35 课时为计,建议单元安排 11 课时(其中主题探究 1 课时)。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1课时知识助我成长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1课时珍惜学习机会第1课时合法的财产及其所有权第一框财产属于谁课时第2课时怎样保护财产所有权第1课时我们享有财产继承权第二框财产留给谁课时第2课时怎样维护继承权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第三

7、框无形的财产1课时无形的财产第1课时我们都是消费者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课时第2课时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1课时维护消费者权益第六课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终身受益的权利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受教育权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地位、含义和特征;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法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

8、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二、学生分析二、学生分析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终身受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式下,一个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有的校舍危险不能上课,有的教育场地被非法占有,有的不法分

9、子扰乱学校秩序妨碍学生学习,等等,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家庭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学生则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但在中学生中还存在一些不认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如迟到早退,逃避作业甚至逃学,因此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初中生来说,要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一、知识助我成长一、知识助我成长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

10、定,知道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即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有义务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理解教育与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有关受教育权的典型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以后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作好铺垫,并由此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教

11、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框包括两部分: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其中第一部分是重点,第二部分是难点,同时它也是第二框内容的铺垫。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学生:学生:收集“知识改变生活”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知识助我成长知识改变生活学习成就未来综合设计思路综合设计思路教学教学环节环节教学活教学活动设计动设计设计设计意意图图情景导入阅读课本第 58 页故事,思考: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小结引出课题。将教育对人的作用生动化,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故事续写学生阅读课本第 58 页笛福的信。

12、(1)根据假设续写故事:假设笛福的孩子最终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假设笛福的孩子最终没有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2)学生交流续写的故事,讨论两种不同的假设带来的结果有何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与否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可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设置情境,通过课堂演练,以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真实感受。深化认识提供两则故事:(1)大眼睛苏明娟的今昔对比。(2)放羊娃的故事。并设问:苏明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放羊娃靠放羊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通过正反案例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接受教育与否对个人的发展至关

13、重要。接受教育、掌握知识的益处:学习语文,能使我们 ;学习英语,能使我们 ;学习历史,能使我们 ;学习绘画,能使我们 ;帮助学生将 教育对人的作用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 接受教育的好处。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思维体操学习防火知识,能使我们 ;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培根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一问题,还可补充民工找工作越来越难的事例来说明。你说我说出示材料:如

14、何从人口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哪里入手? 小结:对民族国家而言,教育成就未来。帮助学生把 对教育作用的理解提升到一个高度。我来断案出示案例:“父亲不让女读书 少女与父对公堂” ,思考:(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2)如果是谢友兰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3)处罚谢友兰的家长有什么法律依据?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是 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学知

15、导行就当地情况,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既是对本框知识的延伸,又是下一框内容的预习。二、珍惜学习机会二、珍惜学习机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受教育既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知道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法律依据。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通过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读当前我国相关公民受教育状况,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思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受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利益,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和利益,

16、从而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通过对依法施教事例的分析,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从理论上弄清受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可以增强受教育的义务感,增强接受义务教育的自觉性,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故本框的重点是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这也是本框的难点。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教师:搜集视频片段及相关案例并制成课件。学生:学生: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二、珍惜学习机会1维护受教育权利2履行受教育义务3把握好学习时机综合设计思路综合设计思路教学教学环节环节教学活教学活动设计动设计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录象导入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片段:小代课老师雨中追找逃课学生张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