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新课标人教版高一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334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新课标人教版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新课标人教版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新课标人教版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新课标人教版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章知识点复习-新课标人教版高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导学案:地理导学案:第三、四章知识点复习第三、四章知识点复习备课时间:2012-3-10 授课时间:2012- 3 - 班级 姓名 设计教师:王丹丹 备课组长: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 (A)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 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 化即 ,则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xK b1.C o m 2、(A)地质年代从远及近依次是太古代、 、 、 、新生代。 3、地质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时期是 和 。 4、古生代末期:60%以上 种类灭绝, 全部灭绝, 明显衰退。 5、中生代末期:盛极一时的 完全销声

2、匿迹,海洋中 50%以上的 种类灭绝 了。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 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 基础和植物 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 (A)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 关系密切。 3、 (A)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 。 4、有时,农民给土壤松土,这是为什么?5、我国东北黑土和南方红壤哪一种有机质含量高?6、森林土壤和草地相比,谁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为什么?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分异规律定 义成 因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延伸、随 变化,呈纬向带状 分布的差异。带来的热量在地 球表面从低

3、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 少,即以 为基础。干湿度地 带分异规 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 向 有规律地更替。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到 逐步降 低,即以 条件为主垂直分异 规律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 到 自 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地方性 分异规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 生有规律的变化,常常表现出 性和性的规律。w W w .x K b 1.c o M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 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1、纬度越高,雪线高度越 (高、低) ,纬度越低,雪线高度越 (高、低) ;迎风坡雪线 (高、低) ,背风坡雪线 (高、低) 。 2

4、、 填出下图中各自然带的名称并说出相对应的气候类型。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知识点 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差异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人口数量与 规模人口构成人口差 异人口密度1、分布:我国古代村落,坐落在( )阶地上我国地势平坦的北方:规模( ) ,分布( ) ,聚居人口较多塔里木盆地:分布在( ) 2、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 ) ( ) 、 ( )等;社 会经济因素如( ) ( ) 、 ( ) 、工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 然条件中, ( )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最为深刻。 3、 (1)地形大势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而

5、交通线路密度也表现出 西部( )东部( )的特点。 (2)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 ) ,交通线路一般呈( )状分布。 山区限制性因素比较( ) ,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 ”字形分布。 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 合影响,选择( )地形,避开( )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 )的破坏。 (3)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兰州市的主要道路成( )分布, ( )使 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X|k |B | 1 . c |O |m 二、全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全球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

6、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 、 或全球 变化的一种反 映。主要表现在冷暖干湿的相互交替变化。 2、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 时期的气候变化、 时期的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三种类型。3、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经历过 、 和第四纪大冰期。在地质时期 的气候变化过程中, 期较长, 期偏短; 期和 期相互交替,但 代以湿润期为主。 4、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公元前 5000 年到公元前 1500 年的温 暖期,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高 ;另一次是 15 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其中 1550-1850 年属于 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低 。 5、近现代的气候变

7、化:自 1861 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 趋势。20 世纪增幅最大的两 个时期为 和 ,1998 年则是最暖的年份;近现代,全球陆地降水量 发生显著变化。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平均每 10 年 5%到 1%,热带地区平均每 10 年增加了 ,亚热带地区则平均每 10 年 0.3%左右;雪盖和冰川的面积 ,全球海平面 。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 、自然资源概述 1、【A】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 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8、。 【巩固练习】下列物质与能量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焦炭、铁矿石、水能、雷电、 自来水、蔬菜(A 级) 2、自然资源的属性特征: 3、自然资源的分类【A】按自然属性分: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资源 【A】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 资源、 资源 【B】把自然资源的属性分类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哪些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二)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新|课 |标| 第 |一| 网1.【A】前煤炭时期(18 世纪中期以前)主要能源: 2.【A】煤炭时期(20 世纪初期至 20 世纪 60 年代) 主要能源: 生产力水平: 该时期骨干的大型工业区有哪些? 3、【A】后煤炭时期(20

9、 世纪 60 年代以后) 主要能源: 生产力水平: 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 能源为主,转向 能源 如: 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期,仍以石油、 天然气、煤炭为主 (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 2、工业社会阶段:煤、铁、石油、天然气、铜、铝等矿产资源对产业和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石油工业城市: 钢铁工业城市: 有色金属工业城市: 3、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而各种 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四、四、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一)、自然灾害 1、什

10、么是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特征?3、自然灾害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分为哪些?二、中国的洪涝灾害 1、什么是洪水,什么是雨涝,什么是洪涝灾害?2、读“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回答: (1)我国洪涝灾害形成原因复杂,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什么?(2)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有什么特点?)(3)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是什么?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雨带)原因4、5 月份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大雨天 气6、7 月份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7、8 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9 月份热带气旋或台风影响,形成狂风暴雨新课 标第 一 网 http:/ w W w .x K b 1.c o M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