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3204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3年高考生物第一轮课时同步全效复习教案8(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导学案【重难点突破】1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结构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一般相关种群数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可用如图曲线表示:(2)功能的相对稳定: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3)稳定性的比较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区别影响因素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

2、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联系(1)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2)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

3、热带雨林的y值。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要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典题演示1】(2010青岛质检)图示中,两条虚线之间的 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 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

4、时间; 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 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动态平衡;结合图象y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x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这都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TS值越小,即x、y值越小,y值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x值越小,说

5、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所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高。答案:A。【变式训练1】(无锡市2011届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16)解析:题中的表格列出的是植物总种数表示物种丰富度,样方法测的是植物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小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样方法测植物种群密度通常选用双子叶植物,统计数目时取样方内部和任意相邻两边的植物。答案:B。2 2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

6、 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 特别提醒:(1)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成熟稳定阶段)而具有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能力。(3)稳定性原因是系统的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它取决于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5)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外来干扰超过该限度,“稳定性”就会被破坏。【典题演示2】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A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导致植物数量减少,从而引起植食性动物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豆科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并从根瘤中获得含氮养料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后造成水土流失D废弃耕地上杂草丛生解析:生态系

7、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呈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选项符合要求;B选项叙述的是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C、D选项叙述的是环境的破坏引起的变化,调节过程较为复杂。答案:A【变式训练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解析: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有关,而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生态系统

8、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种类数,所以,生物类群的物种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B。【实验闯关】一实验梳理1、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瓶,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基本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3、实验材料:透明的塑料瓶等,河水,细砂,水草,小鱼,螺蛳若干,胶带(或凡士

9、林)。4、实验步骤:(1)瓶子处理:将瓶子和瓶盖洗净。(2)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3)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小鱼,螺蛳。(5)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6)粘贴标签:贴上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等。(7)放置瓶子:将瓶子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二【典题演示3】下面关于“设计生态瓶”应遵循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生态瓶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答案:ABD解析:生态瓶作为一个模拟的微型生态系

10、统,应遵循“成分齐全、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原则。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能够形成食物链(网);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保证可完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功能;生态瓶应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以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作为模拟的封闭生态系统,不能向瓶内通气。三方法指导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以便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也便于观察。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水温过高导致生物死亡。生态瓶必须是密封的。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它们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以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

11、的空气;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观察要求a.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断)及基质变化等。b.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记录。c.如果发现生态瓶中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时间。d.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瓶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变式训练】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设计4 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 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 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请回答以下问题:(1) 乙瓶中, 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_。(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12、,原因是_。(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4)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_; _。解析:据表格分析可知, 乙瓶无光照, 藻类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将死亡, 种群密度会下降。丙瓶与甲瓶相比, 少泥沙, 分解者很少, 无法将瓶中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泄物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 小鱼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 因此丁瓶与甲瓶相比, 其中氧气含量低。答案:(1) 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不能生长(2) 缺乏泥沙, 分解者数量太少(3) 少消费者较多, 消耗较多的氧气(4) 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太阳

13、能)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总结提升】1_生态系统功能之一信息传递中的关键知识点名词: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2、以往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但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遭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的恢复。相反,对于极地苔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恢复的时间也十分漫长。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可能这种分析本身就不合

14、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抵抗力稳定性看物种组成和营养结构,恢复力稳定性要看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这是我们在解决实际情境问题中需要注意的。2011.1117 生物高三试题一选择题(110 题每题 1 分,1130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绿藻被认为是 21 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15、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B 无机盐是 ATP、RNA 和磷脂的组成成分C 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D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 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 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 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 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 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