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32057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第十单元人教版第十单元课题课题 1 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方案一第二课时方案一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教学设计的背景与定位在学完酸和碱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指示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还没有认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否指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也不清楚。而现在,物质的酸碱性即 pH 的大小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了解溶液的 pH 有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根据目前学生学习条件不足、资源缺乏等具体情况,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实践为辅。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教学设计注重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配套学案设计注重阶梯性,在学生探究过

2、程中起到提纲的作用。课堂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化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社会现象的习惯。教学相关资源教学相关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网络中有关 pH 与生活的内容。3、仪器和药品:pH 试纸、玻璃棒、20%和 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 0.1%盐酸溶液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橘子汁、番茄汁、肥皂水、立白洗衣粉等。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工作1、网络中有关“pH 与生活”的内容,教师和有条件

3、的学生提前完成并打印一式两份。其中一份张贴在实验室。2、分组实验仪器:pH 试纸、玻璃棒、20%和 0.01%氢氧化钠溶液各一瓶、20%和 0.01%盐酸各一瓶、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以下分四组)泥土、雪碧、洗洁精、洁厕剂、肥皂水、自来水、橘子汁、唾液、牛奶、番茄汁、立白洗衣粉、厨房清洁剂等。3、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限种类。教学设计的方案教学设计的方案1、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酸碱强弱可用 pH 的高低来表示。2、会用 pH 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

4、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学重点:认识 pH、会测定物质的酸碱度。通过对比实验与探究实验提高操作、观察、记录数据、思维等能力,初步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关心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你们闻过醋的味道吗?什么味道?你还尝过哪些有酸味的东西?这些都是酸。我们身边吃的用的物质有很多,哪些是酸性的?哪些是碱性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如何?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题。【板书】课题【提出问题】现在

5、盖房子少不了的是石灰,它溶于水是碱。可以尝味道吗?(不可以)有什么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地测定物质的酸碱性?(学生:用石蕊和酚酞。)石蕊遇酸变红,有的有酸味的物质很酸,有的微酸,通过石蕊可以区分吗?那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区分出酸或碱的强弱程度呢?(pH)【投影】学习目标。我们先认识 pH。【阅读】学生阅读 p61 页,讲出所了解的有关内容。教师板书。【板书】(或投影)一、一、pHpH 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是表示物质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简称酸碱度。1、pH 的范围是 0142、酸性溶液的 pH7。3、pH 越小酸性越强,反之 pH 越大酸性越弱。【投影】认识 pH【设问】如

6、何测定溶液的 pH?什么是比色卡?(教师简要解答)【演示】两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学生活动一】测定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并记录。【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所测得的 pH 与浓度的关系。【投影】投影学生实验结果并讨论。强调:酸越浓,pH 越小;碱越浓,pH 越大。两种不同浓度的盐酸浓度差别很大,但 pH 差别很小。【学生活动二】分组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 pH 并记录。【投影】汇总学生实验结果并投影。【讨论】将可食用与非食用物质的 pH 比较,有何结论?(酸性或碱性太强的物质即 pH 太大或太小的均不可食用,它们有强烈的腐蚀性)将酸性物质按 pH 大小进行排

7、列,有何结论?(酸味越浓的物质酸性越强,pH 越小;碱性越强的物质 pH 越大。)你调查到生活中哪些与 pH 有关的知识?【板书】师引导学生将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学生讲述教师板书:二、二、pHpH 与生活与生活1、pH 与人体健康人体体液的 pH 是 7.357.45 时正常;人体体液的 pH7 时,溶液显 性,且数值越大,碱性越 。6、同学测定了一些食物的 pH 如下。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蕃茄橘子鸡蛋清牛奶玉米pH43868A、病人适宜多吃橘子 B、牛奶和鸡蛋清都显碱性 C、蕃茄的酸性比橘子强 D、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业】1、测定家中常用物质的 pH。2、完

8、成课本习题第 1、2、7 题。五、教学后记五、教学后记本节课成功的地方之一是学生通过探究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的 pH,从数据上直观地了解到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与 pH 的关系,为以后高中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其二是充分发掘生活中物质的 pH 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课有很多学生意犹未尽向老师要 pH 试纸带回家;有的女同学对洗发水、洗面奶等的酸碱性特别感兴趣,教师这时趁机启发其对下一课时酸碱性与头发的关系进行研究。不足之处,一是学生学习程度差异较大,探究时间和讨论时间有别,所以教学时间紧迫,当堂检测不能在课堂上完成,建议有条件的可将 pH 与生活的讨论内容投影或让学生在课后交流,也可互相借阅或阅读事先张贴在实验室内的资料。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电脑或没有条件上网,所以有关 pH 与生活的资料准备主要是教师完成,学生参与度不高,尽管学生很感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