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29823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一、本单兀的地位一、本单兀的地位全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宇宙和人生,怎样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呢?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本单元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人手,通过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正确处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来实现的。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这三方面内容构成了本单元最基本的知识目标。从能力目标来说,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2、分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意识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与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思想观点,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3、的思想,牢固树立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坚定真理的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总之,本单元探讨世界的本质,告诉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内容是任何哲学都无法回避、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因此,本单元在整本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同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确看待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实际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

4、识的关系,二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围绕上述问题,本单元设置了三课、一个综合探究。第四课和第五课主要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第六课主要讲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综合探究主要讲党的思想路线。基本结构是:物质(第四课)意识(第五课)实践(第六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76第四课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本课设计意图一、本课设计意图(一一) 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 识记识记物质定义。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2) 理解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 运用运用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

5、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作为物质观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从分析论证中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的理解。列举实际事例,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讨论如果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会导致的结果,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世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2) 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

6、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从茫茫宇宙到人类社会,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形态。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77(2) 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反对离开相对静止谈论运动,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二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7、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目标: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意义。提示和建议:例如,有神论与无神论的争辩,尊重规律或违背规律的事例,从中得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结论。从社会物质生产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探讨客观世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二、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一) 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框题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 物质的定义。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

8、社会。(2)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3)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框题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 运动的概念。(2)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基本含义。(2) 自觉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3) 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二二) 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结构分析及探究活动设计意图1本课的逻辑结构本课的逻辑结构 78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意识,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

9、这一单元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学生首先要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人手。根据课程标准,第四课的内容设计为两个框。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两个方面,因此,本框分为两个目(由于人的意识部分放到下一课中讲,所以在这一课中只是简单提及)。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一框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

10、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理解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后,本课将进一步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一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的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目的逻辑结构是:规律的定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利用规律,为自身造福。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和改造世界。在本课中,第一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

11、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第二框分析论证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2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本课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质性。此目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告诉学生,天地万物是本来就有的,不是上帝创造的。第二问要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科学知识,讲述自己知道的地球起源的故事,批驳上帝创世说。第二个探究活动也有两问。第一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认识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进

12、步性和局限性。其进步性就在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客观世界追根究底,试图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因而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这在本质上是正确79的。但是,这些观点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也没有被科学所证实,充其量只是一些可贵的猜测,同时,把万物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表明了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的局限性,也把问题简单化了。第二问是关于如何从具体、生动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共性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明白,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中都有其共同的属性,这种共同的属性就是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从中引出物质的概念。理解了物质的概念,学生才会进一步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二目,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此目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

13、有两问。第一问,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告诉学生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第二问,通过追溯从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的转变和从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社会的群体结构的转变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领悟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关键的作用。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自主讨论这个问题,从中认识到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一目,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此目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第一问引用了易传中的一段话,旨在让学生

14、从中体悟岁岁年年、寒暑相推的大自然生生不息、变化无穷的思想。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易传这一先秦哲学中辩证法思想最为丰富的著作。第二问直接导入主题,让学生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告诉学生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不能分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第二个探究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问列举了几种思想观点,要求学生分析这些话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从中领会到运动不是“心”的运动,也不是概念或精神的运动。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向学生说明,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载体,而人脑才是“心”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因此,要谈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理解了上

15、述第一个问题,第二问学生就会直接作出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的回答。第三个探究活动提出两个问题。设计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四个探究活动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探究活动通过诡辩家欧布里德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学生,只承认运动而反对静止,最终将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自己谈谈割裂运动和静止关系所造成的荒唐后果。第二目,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目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学生得出人类能够制造和发现新元素,是因为元素的排列和出现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紧接着第二问,就让学生得出结论:遵循这一规律人类就可以继续发现新的元素,也可

16、以根据这个规律推算出其他的新的元素。第二个探究活动有两问,比较简单。第一问通过制造“永动机”的故事,让学生理解“永动机”之所以无法制造出来,是因为它没有遵循科学的规律,永远转动的“永动机”只能是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第二问要求学生得出结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重科学,承认规律,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80第三个探究活动有两问。人类了解了规律,知道了规律的存在,能够自觉地遵循规律,是否就可以说,人们就只能顺应规律,任凭规律的摆布,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历史上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利用和改造的例子有许多许多,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谈谈这方面的事例,然后告诉学生人类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并不是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自然存在的,并不能被创造,人类只是改变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这一结论是这一框的落脚点,同时也为下一章讲意识的能动性打下基础。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一) 重点、难点问题分析重点、难点问题分析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