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Word版含解析地理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2945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Word版含解析地理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Word版含解析地理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Word版含解析地理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Word版含解析地理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Word版含解析地理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学案Word版含解析地理中图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题精讲典题精讲 例例 1 1(经典回放)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1)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的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 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9 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促进作用? (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 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 1.2 亿,读图 1-15 并完 成下列问题。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2001 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 图 1-15 2001 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

2、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 思路解析:思路解析:第(1)题,欧亚移民不仅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而且提供了欧亚当地 先进的技术。 第(2)题,我国跨省人口的流动主要是由乡村流向城市、由经济贫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 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现阶段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各地区 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人口流动对人口流入地区与流出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都 有积极意义。 答案:答案:(1)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2)C 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

3、流入地区的 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 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 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绿色通道:绿色通道: 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从三个方面分析:(1)对迁出地的影响;(2)对迁入地 的影响;(3)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之间的经济、社会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影响。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图 1-16 为“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地区 2004 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 (人口迁移差额 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与总人数的比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 1-16 (1) (200

4、6 湖北宜昌二调,10)该城市各区域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A.B B.G C.E D.F (2) (2006 湖北宜昌二调,11)若该城市位于我国某地区,则最不可能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京津唐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 思路解析:思路解析:一个地区的人口总数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 “人口 总数基本不变”的隐含条件为:人口迁移差额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为 0,第(1)题中 只有点 B 符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布局向四周伸展,交通四通八达,这要求地势 平坦,据此得出第(2)题答案。 答案:答案:(1)A (2)D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5、 2 2(2006 上海春季高考,13)读图 1-17,结合国情推断,当时我国人口移动方向和 年龄构成是( )中国人口迁移示意图(20 世纪 5070 年代) 图 1917 城市迁往农村 农村迁往城市 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B.C.D. 思路解析:思路解析:该题考查了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中时间和历史知识可知,当时正是知 识分子上山下乡,所以从城市迁往农村而且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自 然环境相对优越,人口稠密,故而是从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综上所述,正确 选项为 B。 答案:答案:B

6、例例 2 2 图 1-18 为“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口迁移量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 1-18 (1)阶段处于( ) A.原始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化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 (2)影响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战争 思路解析:思路解析: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与社会 形态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社会人类逐水草而居,处在不断的迁移之中。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人口迁移只是到了人类开始进入定居型农业社会之后才存在的。传 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人口相对稳定地集中在某一地域内,迁移只是发生 在

7、新的地域土地资源的开发,或者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及战乱,人口流动和迁移的水平比较 低。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大工业的兴起产生大量的劳动力需 求,同时产生了强烈的扩大原材料和销售市场的需要,从而导致了人类空前的大迁移大流 动。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的集中化,使劳动力迅速由农业转向工业,由农村流向 城镇。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答案:答案:(1)C (2)C绿色通道:绿色通道: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有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态 环境因素。解答这类题时,要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相结合,根据人口迁移的现象和特点,判 断影响人

8、口迁移的主导因素。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思路解析:思路解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多方面。其中交通通信属于社会经济因素,深圳特区吸 引大量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 答案:答案:C 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问题问题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材料一:材料一:民工潮的开始 1984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除县城以外 的各类县镇、乡镇、集镇,包括建制镇和非建制镇,全部对农民开放。这是在多年严格限 制后第一次对农村人口进入城镇敞开

9、了一条门缝。从此,农村人口进城便一发而不可收了。 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这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民工潮”现象。 材料二:材料二:庞大的农民工队伍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1999 年中国 农村的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 21.5%。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的农民工至少 1 亿 人。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在 19781995 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 9.4%,其中有 1%来自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表明,19821997 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 2

10、0%30%来自劳动力的转移。 材料三:材料三:农民工与农村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输出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提 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输出地农民开创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据报道,劳动力外出就业目 前已成为中国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中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00 年中国农民的人均 年纯收入为 2 253 元,其中农民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平均为 240 元。看来,中国农民外出 打工已成为增加个人或家庭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 材料四:怎样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 城市中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对中国社会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为此,许多

11、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此列举如下: (1)取消户籍制度。 (2)集中发展中等城市,以吸纳流动的农民工。 (3)政府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4)发展更多的中小企业,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5)国家推行适当的政策,鼓励农民成为经营性民工,而不只是来打工。 (6)控制农民工的数量。 (7)农民工得到和城市下岗工人同等的待遇。 导思:导思: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考虑: (1)农民工出现的背景是怎样的? (2)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发生在哪些行业中? (3)分析促成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4)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好处只是增加了经济收入吗?还有哪些?你认 为最主要的是什么?

12、 (5)农民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6)在所有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方案中,你同意哪些?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建议? 探究:探究:从我国人口方面的现状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 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从现行国家的政策来看,1984 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 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契机。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城乡 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对于农民工的影响,可以从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一分为二地分析,同时还需要考 虑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在就业、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产生的影响。例如对迁入地而言, 人口的迁入增大环境承载量、对公共设施加大负荷;对迁出地而言,人口的迁出缓解人地 矛盾,对环境有积极意义。 从有利方面来看,人口迁移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外地民工承担了 许多脏、累的体力劳动,加快了城市基本建设,改善了城市面貌,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 展;民工的劳务收入和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 要作用。 从不利方面来看,人口迁移会加重交通运输部门的压力,加重城市的负荷,影响计划 生育工作的落实,城市社会治安受到干扰,部分地方的环境卫生和市容状况较差。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 要求,只要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