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528028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第一课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 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建立隋朝,定都大兴(今陕西西安) 。 2、 统一:标志:589 年,隋朝灭陈, 3、 意义: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中国重归统一。 4、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改革政权机构,确立三省六部制;重视选拔人才,推行新的 选官制度;废除郡一级机构,裁减冗员;修订法律,废除一些酷刑;减轻赋税 徭役倡导节俭设置义仓屯粮以备荒年之用。 5、 开皇年间,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 (二)科举制度的创建 两汉时,选官采用推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采

2、用九品中正制 隋文帝:分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时正式开设进士科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科举制度的主要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相对公平和公开。 影响(作用):通过科举考试,一些门第不高、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府担任官职。 这一制度沿用了 1300 年之久,影响深远。 (三)大运河的开凿 隋炀帝从 605 年起,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中心,北北达涿郡,南南至余杭,从北 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联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 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意义:它的建成加强了南北交通

3、,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 流和政治联系 3、由于隋炀帝的暴政,618 年,隋朝灭亡第二课第二课 从从“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到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1、618 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建立唐朝。626 年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继位。 2、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古训,基本做到了广开言路; 3、他采取的治国政策有: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简法轻刑,修 订法律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 贞观年间国家呈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3、712 年,李隆基(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继位,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他采

4、取的治 国政策有:任用贤能(姚崇、宋璟)采取措施发展生产整理财政废除酷刑苛法 倡导节俭。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开元盛世” 。 4、女皇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1、时间:690年, 国号:周 意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姚崇、宋 璟璟等有才干的人;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 生产; 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减免赋税徭役 3 作用: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第三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盛唐的社会景象 (一) 经济繁荣: 1 农业: 原因:原因: 统治者重视,农民生产积极性、主

5、动性提高;兴修水利 改进工具:创制 新式农具曲辕犁曲辕犁和水转筒车筒车。表现:表现:粮食作物: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种植技术:更加成熟,育苗 移栽技术开始推广 ;经济作物:桑、茶等 种植得到很大发展;江浙地区成为新的蚕桑 基地。茶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常用饮品。 2 手工业:分工细致、部门众多;代表:丝织业和陶瓷业。越州(越窑)的青瓷质如 翠玉;邢州(邢窑)的白瓷釉色如雪。 “唐三彩唐三彩”工艺精湛,造型多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工艺品之一。 (二)开放的社会景象: 1、原因:开明的政治、发达的经济、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活跃的思想,促使盛唐社会形 成开放的局面。2、表现:长安是开放的国

6、际大都会比之前朝后代,盛唐妇女的地位相 对要高一些。 (二) 诗歌的繁荣: “诗仙”李白,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我国古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他写出了“三吏” “三别”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孟浩然、 王维是盛唐山水诗人山水诗人代表;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边塞诗人的代表 第四课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一)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阿姐甲莎” 、唐柳)远嫁松赞干布。 意义:密切了汉蕃关系密切了汉蕃关系,加强了汉蕃经济文化交流。

7、加强了汉蕃经济文化交流。(二)遣唐使来华与鉴真东渡(唐与日本) 1、唐朝时,日本派使节到唐朝 目的目的: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 2、鉴真: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他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和传播 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三)玄奘西行(唐与天竺) 1、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2、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他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 第五课第五课 从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

8、的分裂局面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755 年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爆发,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胜到衰的转折点。 2、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末年王仙之、黄巢发动农民起义,907 年朱温建立 后梁唐朝灭亡。 3、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4、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都城:五个政权都在汴汴 梁;梁;统治地区:黄河流域。十国:除北汉外,其他九国都在南方。 5、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国家分裂,政权并立;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不断。这一 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有北方向南方转移的态

9、势已相当明显;后周世宗柴荣为结束全国分裂 割据局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1、建立:960 年赵匡胤(宋太祖、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 ,史称北宋。 到 979 年基本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上:中央:军事上:中央:设法削夺朝中大将的军权(杯酒释兵权) 。地方:地方:调精兵入中央军队, 禁止地方招兵; 政治上政治上:在中央:设政事堂掌管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国家大事 都由皇帝决定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州、县主官,在州之上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3、重文轻武的时代: 治国特点:“重文轻武重文轻武” ,宋朝为防止武

10、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选用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帅兵一般由文官担任主帅;科举制度日趋完善但主要 是选拔文士。 第七课第七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政权的并立 1、北宋与辽的对峙:辽的崛起:916 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 年改称辽国。1004 年北宋对辽取得澶州大捷;1005 年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意义:此后双方边境相对稳 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2、北宋与西夏的对峙:1038 年元昊建西夏,1044 年达成和议。意义:宋夏在边界地带 设置“榷场” ,进行交往互通有无,维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关系。 3、金灭辽、北宋:1115 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会宁建国号大金。

11、1125 年金灭辽。 1127 年金军攻下东京,北宋灭亡。掳走宋微宗、宋钦宗。掳走宋微宗、宋钦宗。 。 4、1127 年赵构(宋高宗)在临安(今杭州)即位,史称“南宋” 。在众多抗金雄狮中,岳 飞统帅的岳家军最为突出(堰城大捷) 。 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合约,史称“绍兴和议” ,意义: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 经济逐步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5、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的影响。 战争给双方带来损失。 和好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并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北宋每年向辽夏交纳大量岁币,加重人民的负担,成为北宋积贫积弱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八课第八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宋

12、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1、农业:兴修水利;广辟耕地(圩田、梯田)耕作技术提高作物种植扩大(水稻 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原产北方的小麦、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棉花和茶叶成为最 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两宋时南方成为我国手工业最繁荣的地区。 制瓷业:制瓷业:大规模发展。出现了景德镇窖、龙泉窖、哥窑等名窑; 造船业:造船业:进一步发展。建造了适合内河航运的江船、外海航运的海船及用踏轮驱动的车 船。丝绸业:丝绸业:(江浙一带)很大发展;棉纺织业: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3、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南

13、方自然条件的南方自然条件的 优越;优越;政府重视,人民辛勤劳动。两宋时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两宋时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2)进程: 东汉后期:东汉后期:南方开始开始进入经济开发期。2.隋统一时:江南基本经济区形成。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快速南移。两宋时:两宋时:南移完成完成(最终完成在南宋) 。 第九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统一的条件:铁木真凭借严密的组织严密的组织、有效的联盟有效的联盟和高超的谋略高超的谋略统一了蒙古各部 落。 实现蒙古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数百年来蒙古草原争战不休的局面。 建立大蒙古国:1206 年,铁木真并被推举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

14、汗 国。 建立大蒙古国的基本制度:实行军民合一的千户制;制定法律,设置最高行政和司 法官;扩建防卫军;创制蒙古文字。 2、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1227 年灭西夏,1234 年灭金, 3、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 第十课第十课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统一 1、1276 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 1279 年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文天祥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3、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统管 地方事务,大都附近地区有中书省直辖。行省制度的意义行省制度的意义:巩固了

15、国家统一,对后世行巩固了国家统一,对后世行 政区划影响很大。政区划影响很大。 4、设立澎湖巡检司设立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5、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宣政院 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务和西藏西藏的军政事务。又在西藏设置宣慰宣慰 使司使司,处理西藏的具体事务。意义: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 辖之下。 第十一课第十一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1、北宋时,纸币“交子”在成都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宋元时期都市生活丰富多彩:东京城里有“正店”和“脚店” ;两宋时有娱乐场所“瓦 子” ;瓦子内表演的地方称“勾栏”临安城内遍布“苑囿” ,喝

16、茶品茶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内容;元大都街巷排列整齐,居民多住四合院。 3、词在两宋时达到巅峰,著名代表有: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统一) ,婉约派柳永、李清 照。 4、元朝时曲是最活跃的文学形式。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大基本形式。关汉卿是元杂剧 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是窦娥冤 。 第十二课第十二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领先世界的科学技 1 1、活字印刷术:隋唐时,雕版印刷术发明,北宋时,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发 明了转轮排字法。它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保存古代典籍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文明发 展做出了贡献。 2、指南针:战国时,用于指南的工具叫司南,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 业。意义:促进世界航海业的发展。 3、火药:唐朝时,炼丹家发明了火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