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5206 上传时间:2017-02-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3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西傈僳族文化探秘 口蜂志明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 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 线,书中描写了香格里拉是一个神 奇美丽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是个 永恒、和平、宁静、幸福、圣洁的地 方。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苦 苦寻找香格里拉的原型,直到l 997 年9月迪庆被认定为“香格里拉” 才尘埃落定。2003年7月2日, “三 江并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 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从 “三江并流”卫星遥感图上可以醒目 地看到,维西处于“三江并流”的腹 心地带。无论是“香格里拉”,还是 “三江并流”,维西都是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再高的山峰也有顶,再长的江河 也有源,据传说和文献资

2、料记载以及 专家学者考证,傈僳族是氐羌族群的 后裔,从远古时就从青藏高原不断向 南迁徙。作为氐羌族群的后裔,傈傈 人是最早迂徙、定居于澜沧江流域的 土著民族之一。澜沧江沿岸雪峰峡谷 重叠,江河纵横交错,大山阻隔,江 河挡阻,居住在这里的傈僳族在长期 的生存活动中,适应了澜沧江流域地 理环境,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傈僳族保留了古老的傈僳族文 化,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澜沧江傈僳 文化文明。 维西热巴舞者李建生 鲜为人知的傈僳族音节文字 我曾有幸陪同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马列所、民族所的专家,到澜沧江畔 的叶枝镇新洛村探寻傈僳族音节文字 创始人哇忍波的足迹。在采访中,哇 忍波的孙子阿霜霜不懂汉语,

3、我就成 了僳汉语翻译。阿霜霜从低矮陈旧的 木楞房里拿出几本破旧的黄绵纸本子 让我们看,本子里写有酷似象形文字 的字体,还配有图,说是他爷爷哇忍 波留下的手稿遗迹。据阿霜霜的讲述 和史料记载: “哇忍波于清朝光绪 二十六年(1906年)出生于澜沧江畔 叶枝米俄巴村一户贫困的傈僳族农民 家庭。在哇忍波13岁时父亲去世了, 家里没钱为父亲办丧事,只好把一块 干地典当给同村的腊波惹,讲好今后 用3块银圆赎回该地。当时村里人用刻 木、结绳的方法记事,因此那时在一 块小木上刻了三转三道,作为典当的 凭证,三转三道代表着用三块银圆去 赎。但是,几年后等哇忍波和母亲攒 足了3块银圆去赎地的时候,腊波惹 抵赖说

4、三转三道标记表示的是,除了 赎金外,还要交三块银圆的利息。结 果哇忍波家不但没能赎回那块干地, 反而那三块银圆也被腊波惹家诈去 了。”这件事对哇忍波影响很大,于 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 他独创了傈僳族音节文字。据了解, 现在能够读写全部音节文字的人只有 三个人了,除了他,另外两个年岁已 高,一个是已经73岁的格子布,另 一个是近70岁的阿生,如果现在不抢 救爷爷所刨的音节文字,将面临着失 传的危险。哇忍波音节文字至今巳发 掘了识字课本和用音节文字记录的傈 僳族古老文化。我认为,今后对它的 发掘和研究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 说音节文字继承和创造的问题。哇忍 波生活的年代在近、现代,从云

5、南历 史来看,当时汉语文和一些民族文字 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哇忍波尽 管生活在比较封闭的时代,但不可能 一点也不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从 维西傈僳族民族传统舞蹈“阿尺目刮”李建生 字形看,傈僳音节文字有一部分像汉 字,有一部是像形文字,有一部分象 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字。这当中究 竟有什么借鉴和继承关系呢?值得研 究探讨。另外,纳西东巴文同东巴宗 教有密切关系,而哇忍波曾经“从师 学习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学会了念经 祈祷、占I、和祭祀鬼神,”当过祭天 主持人。因而,他应该接触甚至熟知 些宗教文化知识,由此我们可以假 设,创造音节文字与宗教文化有没有 某些关系?再比如,哇忍波创造了音 节文字,

6、采用了编写识字课本向本民 族群众传播,这又符合了教育的启蒙 和传授知识的规律,对我们研究音节 文字的社会文化环境提供了线索。总 之,哇忍波创造音节文字过程中有许 多谜需要解开,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 去研究,对弘扬傈僳族文化具有重大 意义和珍贵价值。 人神共居的傈僳族民居文化 僳僳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 三次大的迁徙史:先从青藏高原由北 而南迁徙到川滇大凉山一带;由于战 争,再从这一带往南迂徙到了澜沧江 一带;最后从澜沧江迂徙到更远的西 南方。在迁徙的过程中,勤劳勇敢 的傈僳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居住文 化。傈僳族是个追赶太阳、逐水草而 居、沿小溪缓坡而住的民族。 “三 江”腹地奇特的地理环境和茂密

7、的 原始森林,使驻足在澜沧江畔的傈 僳族更多地选择了依山而居、依水 而住的格局,形成了以“木楞房” 为主色调的山地傈僳族民居文化。 我们在澜沧江畔的叶枝镇同乐村调 查了解到,傈僳族往往有三处居住地。 一是半山区的住所,比较固定, 当地傈僳族叫念古,澜沧江畔的半山 区森林茂密、河流小溪众多,气候宜 人,氧气充足,空气清新,最适合人 类居住。叶枝同乐村傈僳族山地民居 建筑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乐村 距澜沧江直线距离约2公里,近两百户 人家居住在小溪边的缓坡上,村中有 树,树中有房,房屋是用标准的松木 建成的木楞房。木楞房能防风挡雨, 冬暖夏凉,据当地的长者讲,集居的 目的是为集聚力量和抗击来侵者

8、。起 初木楞房的功能是让人们遮风避雨, 防寒避暑。随着原始宗教信仰的产 生,各种鬼怪神灵意念和崇拜进入了 傈僳族的居住环境,与人朝夕相处, 丰富了僳僳族的精神世界,人神共居 的神话诞生了。建盖在半山区的木楞 房集聚了一家人百分之八十的财产, 每逢节庆,家人都要到这里团聚。 二是江边河谷的住房,当地傈僳 族叫“种很”,建筑风格相似汉族 风格,土墙瓦房,是到江边河谷收 割粮食用的暂住房,是青年男女谈 情说爱的地方,在这里形成了傈僳族 的“抢婚”文化。 三是高山住房,当地傈僳族叫“很 举”,是狩猎、放牧、养殖和种药材时 用的临时住房,房屋比较简陋,用粗糙 的木板间隔而成,只能遮风避雨,不能 防寒,只

9、适用于夏天,这里是老年人唱 高耸入云的维西最高峰麻几洼峰李建生 山歌、对调子叙旧的地方,形成了老年 人交流感情的世外桃源。 神秘莫测的傈僳族 原始宗教文化 经过几次迁徙,居住在维西澜沧 江畔的世居民族僳僳族由于山势险 峻、大山阻隔、江河阻挡、交通闭 塞,与外界的交流相对有限,导致 “三江”腹地的宗教形态多样化。代 代相传的宗教相对完整,具有原生性 的特点。澜沧江畔的维西傈僳族的宗 教信仰基本上以原始宗教为主,相信 万物有灵,天地有神灵存在,人死了 有东巴送魂,人病了有尼扒喊魂、送 神、驱鬼。在长期的宗教活动中,有 些尼扒成为用烧红了的三角套在头上 撵鬼,口叼烧得通红的犁头驱鬼,舌 舔烧红了的镰

10、刀驱邪的特技能人。这 些人成了当地神化了的传奇人物。维 西县境内澜沧江畔的傈僳族主要信仰 天神、树神、山神、家神,在漫长的 原始宗教活动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 宗教祭祀派别。祭天神是一种最古老 维西澜沧江沿岸的傈僳族妇女服饰李建生 的祭祀活动,有公认的祭天主持人。 主持人用三天三夜唱颂24部祭天经 典古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粮食丰 产,家庭顺利。有些傈僳族家里人病 了,吃药打针都不好,认为触怒了山 神,遇上了黑鬼(傈僳语叫米死奶), 碰上了山神爷,就请尼扒采喊魂驱 鬼。傈僳族的宗教仪式一般选择下 午,尼扒在做宗教活动时,主人家不 能说笑,不准吃蒜、烧肉,否则会 减少法力,病医不好。傈僳族认为 鬼

11、最害怕烧红了的犁头,所以尼扒 在做宗教仪式时候,最不可少的一 个环节是口叨烧红了犁头或头顶 烧红的三角,或以舌舔烧红的镰刀来 显示自己的法力,达到把鬼吓跑的目 的。 每逢遇上天旱少雨的年份,村子 里就要请尼扒主持,开展祭祀水神的 仪式,以求降雨。今年上半年恰逢干 旱少雨,在调研中, 了解到了叶 枝第二十代祭天主持人哇忍波的孙子 阿霜霜在祭祀水神。祭祀水神的仪式 非常复杂繁琐,整个仪式要两天两夜 才能完成。做仪式时必须准备三块木 牌,一块牌上写有求雨的咒语,一块 绘制男神,另一块绘制女神。当地的 傈僳族认为女神掌管地下的泉水,男 神掌管天上的雨雪。这三块木板要放 在尼扒屋里供奉两天两夜,由尼扒念 诵求雨的经文、咒语,然后将木牌护 送插到泉眼里,乞求天神降雨,水神 送水。 傈傈族在漫长的历史迁徙过程 中,一部份先民驻足于美丽的“三 江”腹地维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和 谐的社会环境,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傈 傈文化资源,继承和传承下来了一大 批宝贵的傈僳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 利用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何保护 与开发以傈僳族文化为主的优秀民族 传统文化,加快维西文化的可持续发 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