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19324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犷了乡一场一护一犷丁一了一洲少二尽护治学门径沪沪馋 程千帆飞 飞 程千帆先生谈人生与学肠沪尹办尹尹、。,。、尹、。二产尹、沪、。沪俨、尹沪沪今了分沪沪召户年月日下午时至时程 千帆先生与中文系级“文学沙龙”的 同学们在一起谈话,本文是刘重喜根据当时的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非常高兴有机会同比我要年轻得多的同学们一起交流。我到南大时已岁了,又工作了年,到岁才退休。当中,想做一些事,也做了一些事,但想做的与应该做的以及做了的都有些距离这一点使我觉得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你们请我来,我马上便来了我看了你们提的问题,都是非常好的,有迫切需要思索的问题。我也愿意就我想的无所保留地来与大家一起畅谈,对不对你

2、们 自己考虑。凡是认 为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的学生是没有出息的学生,因为你不能独立思考。哪能说老师就是上帝,上帝也不是上帝,他也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老师只能给出某些想法,但却不能代表你们的独立见解。第一个问题,“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和生活环境中,您对人生、社会所作的一些思考”。我是出身于一个很穷的读书人家,但我常说,我没有经济上的遗产,但我有文化上的遗产。我是一个单纯的人,一生都很单纯,除了当过一年小公务员外,都是教书。也有一个时期,被迫放下笔杆子,抓起粪耙子、牛鞭子,大概年。但我也从未放弃,我还是尽可能的鼓劲。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有这样的几个情况处于三 岔路口,就是说再往前迈一步,那么下面再走便会相

3、差很远。一个是年刚毕业,我考取了研究所,有机会 由哈佛研究所送到美国进修,但那时正在谈恋爱,就不愿去,好像恋爱要比读博士要紧一些。后来我才晓得西厢记中张生就在这一点上伟大,那时是考状元,而他不结婚而去考状元。不过这是后来听一位前苏联的文学批评家说的,当时还没有这些想法。第二个是解放时,我有机会走台湾、香港。那时我的很多同学,如汉学家潘重规教授都去了台港,不过这个问题是非上也难定。最终我也没有去。后来我接受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东西的确要比形式逻辑、乾嘉诸老考证要进步,能解决问题。当然并不是说全面的解决问题。所以唯物辩证法超过形式逻辑是可以肯定的 我们所使用的方法超过清代的

4、戴东原、王念孙等乾嘉大师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可以肯定的。第三个岔路口是年反右。在整整十八年中我也作了很多思考。那时惩罚我们的方式很奇怪比如你是学中文的,要你去教数学拿笔杆子的要你去拿牛鞭子。我在农村时也养过鸡,放过羊,还养过一头驴子,还有给牛接生接了五个都没死。虽是“右派”也得到了表扬还很会给牛穿鼻子,做的给牛穿鼻子的栓子大小正合适,连老农都称赞。但那时我也在时刻考虑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变成了劳动人民通过养兔子、养猪牛才为人们服务这个我想不通。所以在革命群众不管我们的时候革命群众也有累的时候,我就 自己读书。正好所谓“革命干校”小图书馆有 中华书局新版的二十五史,我便又把晋书一直到南史、北史看了

5、一遍。这一段正是中国历史互相融合、斗争的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时期。但是那时却把这看作是“利用自己的某些知识作为继续反党的资本” 。我常想,你们要我拿牛鞭子,但是终有一天我还是要拿起笔杆子。那时候很多人因为长时期过着这种不正常的生活,慢慢地,自己所学的那些东西,无论是精神上的认识还是本身记忆的资料就都很难得以恢复了。所以像我这样能回到南大,还带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第一个博士生这并不是我在夸奖自己,只是因为像我这样的情况太少了。因为,那种不正常的生活如果没有坚强的体力和毅力来抵抗,很难维持十八年、二十年之久。你们读过双城记 吧,那个多岁的老囚犯只记得 自己的号码,之外一无所知。我经过这一时期,

6、反觉得狄更斯写得很真实。所以我觉得现在你们过得太舒服了。我告诉张春晓 程先生的外孙女,南京大学 中文系级学生,我读大学时,几年没有穿过袜子,穷啊我说你现在不止一双袜子,真了不起。生活变化太快了,现在顺利,但是是否一直很顺利,这很难说。所以你们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耐力。这对做人来讲十分重要。在反右时,我也同很多人一样想到自杀,但我最后想到 我的文化对于祖国的未来是有用处的而且我也不相信一切不合道理的会永远存在,它必将慢慢地改变过来,历史就是这样。我们不能说历史是合理的,但我可以说要比过去合理得多。“文革”时的孩子多可怕,比你们还小就闹派性,拿着梭镖、刀子就对杀。都是父母养的啊人到了失去理智的时候,动

7、刀子、杀人,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所以在这种平定正常的时候,要锻炼应付不正常的能力。现在你们拿磁卡一弄,便有饭吃,但如果到插人磁卡,没有米饭的时候呢所以古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我不是讲我自己,我是讲居安思危,用现在的话讲即是有“优患意识”。不然,便是过糊涂日子。你现在考分,但要想到以后如教书作研究员,遇到一些问题,连分也拿不到。这也是忧患意识。有的同学问我在大学求学时,对于人生之路和人生 目标的看法。我当时很单纯,一心想当一名好学生,最大的野心便是当教授。那时文官制不稳定,一个厅长下面有一批官员,但一旦换了厅长,则底下 的饭碗都得打了。相比之下,教育界是 比较稳定的,

8、而且当教授受人尊敬,收入也很好,所以我为此十分用功,野心不大。当然后来年就升了正教授。那时教育制度与今天不同,教授没有“全国粮票”,只有“食堂粮票”,你在一个学校当教授,或许到另一个学校只能当讲师。而且当时竞争也很激烈,并非总能保住饭碗不被打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也比较用功,而且也更知道当教师的责任感。比如年代毕业后,即到南京第中学现在的金陵中学去教书。我先找刘国钧先生是哲学家,也是图书馆学家,问他有什么话对我说。他说“只告诉你一条 讲错了,什么时候发现了什么时候告诉学生,说我讲错了。”我说“那不丢人啊”他说“顶多是丢人,但也不一定是丢人,如果你讲错了,又不更正,就会害学生们一辈了,你忍

9、心 吗这话很重。所以我一直到南京大学,上课还有时讲错。吴翠芬先生便告诉我什么错误 第二天,我上课便讲“我上次讲错了,吴翠芬老师告诉我,应该怎么讲。”我想这些对我一辈子都有好处。人生是什么人生就如同一块干海绵,就是在不断地吸收水分,有一点就吸一点,然后才会大起来,而不是干瘪的。你们提的第二个 问题是关于“一 个时代有一 个时代的文学评论”的问题。其实这是第三线的问题。首先是一 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然后才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最后是文学评论的问题。所以我们无论是研究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首先要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这与下面所要谈的“文史”问题是有关的。史”是现实的记录,即是生活,如果你对

10、那个时代熟悉,你就可以从记录的现实生活来看作家是否如实地写。当然,“如实”应该由作家选择,不能全是人生疾苦、阶级斗争人不能整天地愁眉不展,也有高兴、喝酒下棋之时。我们讲“文学是阶级的工具、阶级斗争的工具”,并没有错,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是唯一的,便站不住脚了。所以周总理讲文学应有娱乐性 他就是针对现实情况而说的把文学与现实之间理解得太狭窄,便会走向其反面。杜甫能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惊心动魄之句,“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你们这么多大小官吏站在台上拿工资,有良心的人会发抖但同时也能写出“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钊一作钓钩”这样闲适的生活文学批评是干什么用的文学批评是通过对于文

11、学作品本身的分析,帮助我们对于作品的成就理解得更深。但这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已有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作品的分析、评论来进一步指导当前的文学创作现在我们研究古代文学,写成评论,最大的危机是与现实脱节,研究古代文学的人不太看现在的文学创作。你们看过最近高晓声出版的 年轮没有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当然你们现在时间紧,不能让你们一天到晚去看,但你们总应挤时间来看我不是说要如海绵吸水那样才好吗你不是古人你不是乾隆时代的人啊你是年代的人因为当你与现当代文学、现代的人疏远得很的时候,你研究古代的人就没有动力。是为了写文章、投投稿,拿几十块钱的稿费吗应该投身到现代整个的文化运动中去。在研究古代作家之时

12、,你心 目当中应该有现代人的生活在里 面。在这一方面,也不要机械模仿也不是说谈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时,忽然想到它与机械运动联系在一起,这样单纯的拼凑是不可以的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拿着被开拓的诗世界。我们写这本书有两个目标一是师生共同研究提高,是一种很好的合作方式其次我们写的一些 题目,多多少少有些开拓性。现在写杜诗文章很多,在这么多人中,你怎么提出一些新东西呢其中,我只搞了几个题目。大家合作,并且也不是为了写那样一个题目而写一个题目一你们看那些东西,是不是觉得有些立体感,而不是平面化呢比如,我们写,写知识分子下乡,每一个人的遭遇不同,题材就会不同主题不同,艺术风格上也会不同,因此塑造的人物典型形象

13、便不 同所以大墙文学之下,知识青年下乡就成了一个很灿烂的花园。我们写那个大家都上去做诗的慈恩寺的宝塔。为什么大家都从上往下看,杜甫就想得那么深、那么远那时安禄山快造反了,他便觉得自己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心情感到压抑。为什么别的人就没有如他把生活看得很深,把整个时代的脉搏摸得那么准他感到了危机。冯雪峰对于鲁迅很有研究,他讲了一个论点,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他说鲁迅看问题总比其他理论家早一两年。我们如果能这样来写古代文学评论,也就不会使得 为学古代而学古代,如果为古代而古代,最多也只是把一首诗讲清楚。而不讲清楚对于我们文学研究又有多大损失呢这样的一些东西,即使你不去研究也没有关系。因为杜甫诗放在架子上,

14、你年不动它,它还在那里。这样的研究便没有意义了。所以,你们在心目中研究古代是为了现代,甚至 于要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你们不能脱离群众,也不能回避当前政治和社会问题。第三个问题文史结合。为什么在古代没有所谓“文史哲结合”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有哲学,但没有“哲学”这个词。“哲学”一词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哲学”在希腊文中称为“爱智慧”,即是喜欢智慧,对于智慧的追求与探索。我们便没有这个词,像“道”、“天命”、“天性”等词也不能完全相当于“哲学”这个词。但中国哲学也相当发达,特别是关于人事方面的哲学,如伦理哲学、道德哲学、人生、政治哲学等等。因为从孔子起,哲学便比较切合于人伦事用,如孔子不言怪力乱神,“

15、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不大谈这个问题。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录,在这方面讲得十分详尽。慢慢地,从魏晋之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又讲理学、心学,才介入到中国体系中。“文史”,“文”是作为表达的手段,“史”是作为记录的实体。很早是一个东西。我们是先有文史一家,后来文与史分开,最后我们要求文史再相互结之、 如章学诚提倡“六经皆史”,意思 是六 经是古代文化的记录,其中就有诗经。这个“文”从魏晋开始走向自觉的时期,地位逐渐提高。之前如史记、汉书中有儒林传 ,就没有文苑传,因为那时文章不独立。从曹工起,“文章者,经国之大亚,不朽之盛事,开始有了文学的自觉。但现在,我们为

16、什么又要强调文史结合,就是因为我们分得太细,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可以不读中国历史。在年代,我们是要读的。我跟王绳祖先生读西洋史,跟缪凤林先生学中国通史,跟陈登原先生研究中国文化史。读中文的人一定要读中国通史,我想如果在这里做一个测验 每个人拿一张纸,从尧舜文武起一直到清代,把年代写出来,不要写年号,也不要写有多少皇帝,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都不需要写,只写中原的正统朝代,你们可能答不出。因此,这样你们研究古代文学就少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就是说,你们背后靠着一个非常坚实广博的文化背景却都不知去用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可能常会感到 自己的浅薄。分得太细的毛病,使人知之甚少。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如清人说的“一物不知,儒者之耻”,这个要求太高,不合理。但说专精一 门,并且对其他学科有比较多的常识,这是一个合理的要求。我在武汉大学教书时,历史系学生还要读中国文学史,现在也不读了。大家都认可专业,但是什么专业呢即是在很大一片地中留一块两分地的自留地种白菜、种萝卜,这不叫专家。真正的专家应对某一门知识知道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