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文学经典梳理发展脉络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517630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0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文学经典梳理发展脉络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文学经典梳理发展脉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文学经典梳理发展脉络(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E-mail:话题】本版编辑: 舒晋瑜 电话: 010-670780842015年1月14日编者按: 为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基本格局和重要史料进行认真、 切实的梳理, 将具有经典价值的文学作品收集整 理, 为后人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文学史编撰提供系列文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和文学评 论家, 历时五年, 倾力打造了 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2001-2010) , 并于 1月6日在光明日报社举行首发暨研讨会。中国作 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光明日报 副总编李春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彭志斌、 总编辑徐蕾, 以及在京学者、 文学评论 家围绕这套新世纪文学大系的

2、出版进行了深入探讨。 受多媒体的冲击以及出版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某种意义上,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2001-2010) 的推出更需要出 版家的眼光和魄力。那么,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2001-2010) 的出版除了学术的诉求, 还有怎样的追求?她的系统性、 专 业性、 经典性、 权威性是否会面临多重考验?这样一套品种齐全, 规模宏大, 几乎包括了新时期所有文学种类的大系出版, 对于文学界、 出版界将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报摘选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 他们独特的观点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考。阎晶明(中国作协书记 处书记) :从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 出版最成功, 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大系 是 20

3、世纪 30 年代赵家璧先生编的 中国新文学大系 。21世纪中国文 学大系 (2001-2010) 的出版意义重 大。首先是专业, 是对一个时期所有 类别的文学经典具有极强代表性作品 的一次集结。这在海量的网络阅读和 报刊杂志阅读中是很难得到的。所以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学资料编撰, 对于作家和读者以及专业人士来说都 具有极强的意义。对于很多爱好文学 的人来说,导言 是了解这十年文学 发展很好的途径。关于五四文学的总 结, 很多经典名言, 经典论断, 都是从 大系导言里表达出来的, 直到现在, 大 家还在不停地研究, 所以 导言 本身 成为一个独立的文本, 这方面还可以 继续延伸一些产品。孟繁华

4、(著名评论家) : 无论写文学史也好, 教文学史也罢, 我们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 就是当代 文学史究竟怎么写。现在当代文学 史已经有100多部了, 真正在文学史 观念、 在编撰方式方法上有建树的, 能够和西方进行对话的文学史事实上 是不多的。编撰文学史非常有难度, 比如港台为什么不写, 少数民族文学 为什么不写, 讲起来都有道理, 事实上 有些问题处理不了。我觉得编文学大 系要明确文学史经典是什么, 而不是 文学经典, 在某段文学历史过程当中, 不选这部作品或者不讲这部作品, 这 段文学史讲不清楚。比如像 班主 任 、伤痕 , 不是文学经典, 但是它是 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 不讲这两个 作品

5、, 新时期文学没法讲, 这个时候面 临的困难就比较大。 21 世 纪 中 国 文 学 大 系 (2001-2010) 面临更大的困难是什 么?它和80年代整个文学发展和走 向还完全不一样, 80年代文学是蓬勃 发展的, 都有代表性的著作和人物, 90年代也有, 比如 白鹿原 必须要选 入。这10年能够在文学史上石破天 惊、 非它莫属的作品几乎没有。我们 今天的文学条件和五四的时候已经 非常不一样了, 像鲁迅、 洪深、 郁达 夫, 他们编文学史的条件比我们要好 得多, 因为作品的总量摆在那里。而 现在是海量的作品, 怎么去把经典的 文学作品打捞出来, 这是一个巨大的 工程。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

6、系教授, 长篇小说卷主编) :这套 书印得这么漂亮, 让我眼睛一亮, 心 里为之一震, 南师大出版社非常有魄 力!编选文学大系实际操作起来很 难, 编选长篇小说是这样的策略: 首 先作家要对长篇小说有极大的贡献, 其次要考虑文体的多样性。选莫言 的作品时考虑过他的 蛙 , 后来因版 权放弃了。贾平凹也很支持, 当即就 答应了。选择韩少功的 暗示 也觉 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文本。在好多 次的评奖当中, 我力推 河岸 , 不是 因为我跟苏童是好朋友, 是因为我非 常喜欢这部作品, 我后来跟王德威对 河岸 有一个沟通, 他也非常赞赏。 相对来说 平原 这部作品放在更长的 时间去考验, 很少能够做成结构

7、这么 紧致的作品, 艺术上也是可圈可点 的。当然我们还要强调说, 长篇小说 确确实实受版权的限制, 但是我个人 觉得这样的结局还是经得起推敲, 这 几部作品在新世纪是完全可以作为 代表的。 新世纪之初的中国长篇小说表 现出更加多样和成熟的艺术特质, 其 艺术特征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颇 不相同。一方面是因为汉语白话文 学历经百年的磨砺, 其艺术也自然到了火候, 臻于成熟; 作家们也历经人 到中年的修炼和积淀, 在艺术上到了 形成个人风格的境地。当然, 新世纪 不再有硬性的任务式的时代意识, 作 家们可以从容地以个人对社会历史 独立思考的方式回到文学本身去写 作。这些个人的思想超出于原来的 那些已

8、经建制化的话语套路, 因而也 给汉语叙事的艺术表现方法提示了 更多的可能性。尽管从总体上来说, 其思想力度、 深度, 对现实的穿透力 以及艺术表现的创新性都还远不尽 如人意, 但这是时代给定的条件所 限, 一个时代注定只能有那种文化, 那种文学。中国有几位作家抵达了 历史给予的极限处, 有几部作品可以 立在路的尽头, 这就值得庆幸。施战军( 人民文学 主 编, 批评卷主编) :其实每一个编选 者都有一段很复杂的心路, 接到任务 的时候有点兴奋, 接下来犯难, 又不敢 轻易出手。很多评论家对于具体作品 评论非常多, 非常有影响, 可是事实上 没有好好地为哪一个作家写过作家 论, 大家对这方面不太

9、在意。还有要 照顾到文体的问题, 每个文体都应该 有不一样的, 有的文体上就那么几个 有名的作家, 而他们之间又是差不多 的分量。我想这本书出来以后不仅有 争议的问题, 还有别的问题, 甚至跟生 存相关的问题。选的过程非常纠结, 但是,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光荣、 也非常 有价值的一项工作。 已经出版的几卷, 确实很让人振 奋、 很让人佩服, 既有个性也很客观, 长篇小说创作不同方位上的代表作没 有漏掉, 而且60年代出生的作家分量 占得够足, 而且选得准, 非常有代表 性。尤其散文卷体现出了一种丰富 性, 让人感觉散文既是思想的, 同时也 是艺术的。很高兴无论戏剧卷还是其 它卷里, 几乎都有 人

10、民文学 发表的 作品。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教授, 理论卷主编) :我觉 得最近十几年来, 文学理论批评确实 和80年代、 90年代相比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 80年代大家比较热衷的是文学 性的诠释, 到90年代批评家的主体意 识还没觉醒, 学术建构性的特点就凸 显出来。到新世纪以后, 基本上是自 我本位, 批评家也都慢慢成长起来了, 主体意识开始膨胀了, 大家更倾向于 表达自己的立场, 表达自己的观念, 甚 至是要发生很大争议了。所以我归纳 了几个问题, 比如再解读, 再解读是关 于革命文学的一种再阐释, 是从海外出 口转内销席卷国内的一个研究路径, 一 个研究思路。 从再解读延伸出文化

11、研究, 文化 研究和再解读也是互为支撑, 其间又 分出左和右, 现在已然是学术界重要 的一个景观。此外还有关于世界视野 与中国经验, 或者说如何来评价中国当 代文学的现状, 这是重要的讨论热点。 还有关于底层写作的问题, 不只是文本 的梳理和批阅, 而是包含了写作伦理, 写作立场, 文学的基本使命等等重要理 论问题的讨论。除了这个还有关于如 何重构当代文学史, 如何看世界文学和 中国文学的关系, 最后我把它归为几个 类别, 然后把代表性的文章选进来, 也 是经过了反复的斟酌, 我最初选定的篇 目有300多篇, 后来缩小到80多篇, 再 后来才把它锁定为现在的格局。既要 体现客观性, 也要体现选

12、取的眼光, 但 是同时要体现当代理论界争论, 体现丰 富性。 十年这么一个时段, 可能我们赋 予他一定的总体性, 但是原来在那样 一种总体的逻辑建构, 则是隐而不显 的, 所以文学大系的方式结合了文学 史和作品的编撰, 这种呈现是理论和 文本的共同呈现, 而且经典化的诉求 非常明显, 我们这个选本不一定是最终的, 但是它一定会推动这些作品的 经典化的进程, 至少在经典化格局当 中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工作责任重 大, 意义确实是深远。我编这一卷, 我认为基本上秉持了客观的立场, 比 较全面地反映了最近10年的理论批 评的状况。王家新(中国人民大学 中文系教授, 翻译卷主编) :“大 系” 把翻译

13、文学加进来, 这个想法特 别好, 甚至说是一个创举, 以前的此 类大系包括鲁迅主编的当年都没有 翻译文学卷, 所以这套 “大系” 的出 版很有勇气, 很有创意, 其实也切合 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多少年来翻 译和文学创作, 基本是一个互动、 共 生的, 构成了包括这 10 年文学气候 的一部分, 很重要, 这些作家和读者 都在关注翻译文学, 实际上和我们 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种共生、 互动 的作用, 大家都要深入去考察。好 的翻译文学就应该成为文学的一部 分, 它也体现了近10年, 总体文学成 就的一部分。 最初我曾试图推掉翻译卷的编 选。为什么推有几点原因, 第一就 是我对10年文学翻译的了解是

14、不可 能全面的, 80 年代我读了很多翻译 小说, 但到后来了解得越来越少, 各 种关注点越来越集中, 所以对小说 戏剧了解得很不够。近 10 年, 翻译 文学还有一个特点, 翻译重头就是 跟着诺贝尔奖走, 一获奖马上翻译, 很多都是急着赶, 马上出全集, 但是 这是非常难翻译的。 编选起来很难, 因为不仅诗歌、 小说, 还有戏剧, 涉及的面比较广, 又比较杂。另外翻译界受商业化的 冲击, 外国文艺都变得通俗化, 翻译 文学也很商业化, 而且在翻译领域, 有一种写手, 现在还叫译手, 完全像 翻译机器就是为了赚钱, 我怀疑是 借助翻译软件来翻译, 非常快, 一两 个月翻译一本, 但是非常难以令

15、人 信服。这些内容量很大, 需要了解, 但很难从中选择。我编过不少书, 都是带着很个人化的选本, 无法选 一个面面俱到的、 人们都说好的、 能 够反映全面的选本。包括对翻译文 学的认定, 后来我也写了个序, 这个 序也发了, 首先把 10 年翻译文学简 单梳理一下, 另外探讨翻译文学的 定义, 还找出这几年的关注点, 包括 翻译文学, 探讨近年的关注点。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 究会会长、 著名评论家) :这10年 是在更为复杂、 更为多变的氛围里 头, 现在整个文学的状况, 比如说网 络化、 信息化、 商业化、 媒体化, 这样 的东西冲击构成新的关系, 跟过去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 文

16、学整体状况比任何时候复杂, 怎 么选, 怎么编, 编了之后谁看, 这都 是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时候还敢干 这样的事, 真是要对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报以敬意。 不说中短篇和散文的海量, 就是 长篇小说选编难度也非常大, 长篇小 说现在已经每年达到4000部, 量特别 大, 怎么选是巨大的挑战。越是作品 纷繁, 越是写法多样性, 越要把好的 作品拎出来, 实际上就是要做一个文 学经典的建构。文学经典的建构非 常重要, 现在文学生态和面貌不断地 表现出广泛性, 它的质量在哪儿, 高 度在哪儿, 我们选这样一套书做这样 一件事, 就是做文学经典化、 建构的 努力。这非常重要。这两年做了很 多阅读调查, 包括去年广西师大出版 社统计 “死活读不下去的书” 前十名 全是经典, 为什么读不下去, 难道经 典出问题了吗?不是, 是阅读的问 题。我们现在要做的事, 包括文学 界, 包括到文学文化, 要做的事就是经典的建构, 把它用一个比较能接受 的低价的方式, 甚至半买半送的方 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