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4935 上传时间:2017-02-0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第三章杆塔选型及校验(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输电杆塔及基础设计 主讲:陈祥和 电话: 13972603361 第三章 杆塔外形尺寸的确定 第一节 杆塔高度计算 第二节 导线间距离计算 第三节 地线支架高度及地线水平距离的 确定 第四节 杆塔横担尺寸的确定 第五节 通用设计杆塔命名规则 杆塔外形尺寸 (见图 1),主要包括杆塔呼称高度 H、横担长度(即导线间的距离 上下横担的垂直距离 线支架高度 地线的地线挂点之间水平距离等 、电杆埋深 塔总高 一、杆塔总高度 杆塔的总高度等于呼称高度加上导线间的垂直距离和地线支架高度,对于钢筋混凝土电杆总高度还要加上埋地深度 第一节 杆塔高度计算 第三章 杆塔外形尺寸的确定 图 1 (电杆 ) 影响总高

2、的因素: ( 1)档距: 档距 ,弧埀 ,呼称高度 , 总高 。 ( 2)地理条件: 影响导线对地面的垂直距离( 跨越物) ( 3)电压等级: ( 4)气象 :温度(高温,弧埀大),冰(重冰 弧埀大)。 ( 5)电气条件 ;各种电气安全距离。 二、杆塔呼称高度 杆塔下横担的下弦边缘线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H 称为杆塔呼称高度( 见图 ) H=+h 式中 绝缘子串的长度 ( 包括金具的长 度 ) ; 导线的最大弧垂; 导线到地面 、 水面及被跨越物的安 全距离 ( 查 线路设计规范 ; h 考虑测量 、 施工误差等所预留宽度 。 由电压等级、污秽级别确定; 气象条件有关, 高温 , 弧垂 。 覆冰

3、, 弧垂 。 高温或覆冰取最大者。 电压等级,地理环境有关 如导线对地面最小垂直距离 见表 施工裕度主要考虑测量、安装等施工中出现的误差而预留宽度。施工裕度 参考表 。 图 2 三、杆塔经济呼称高度 1、档距 ,弧垂 ,呼高 杆塔高 ,但杆塔个数少。 2、档距 ,弧垂 ,呼高 杆塔高 ,但杆塔个数多。 两者一定有一个最优的呼称高度,使得整个线路杆塔材料用量最少,把这个最优呼称高度称为经济呼称高度 (如表 )。 8 ()J J h 2m a x 8、 H h 联立求 式中 导线最大弧垂时的应力; r 导线最大弧垂时的比载; 济呼称高度。 四、经济档距 济呼称高度对应的档距叫经济档距 第二节 导线

4、间距离计算 一、单回路两相导线水平排列线间距的确定 1000m a 式中 导线水平线间距, m; 悬垂绝缘子串系数 ( )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m; U 线路电压等级, 导线最大弧垂, m。 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 如表 3 (见图 1) 二、单回路两相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 线间距的确定 垂直线间距按正式计算: 规程还规定: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其垂直线间距不宜小于 表 3 10所列数值。 三、单回路两相导线倾斜排列 等效水平线间距的确定 按下列公式计算 : 224()3x P D(见图 1) (见图 1) 式中 线三角形排列等效水平线间距; 线间水平投影距离(上

5、、下导线 水平偏移); 线间垂直投影距离。 (四)多回路杆塔的线间距的确定 不同回路的不同相导线间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 规程 规定按单回路计算的线距增大 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最小水平偏移, 宜符合 表 3 11规定 (见图 1) 第三节 地线支架高度及地线水平距离的确定 地线距导线有两个控制条件 距 导 线 的 高 度距 导 线 的 水 平 距一、地线支架高度 下式计算: B D B D 式中 线与导线间的垂直投影距离; D绝缘子串长度; B地线金具长度 。 如图 示 二、防雷保护角 地线与导线形成一夹角 ,称防雷保护角 规程 规定: 根据地线与相邻导线水平偏移和防雷保

6、护角便可确定地线与导线间的垂直投影距离 : 1、对于单回路, 3305 , 5007500 ; 2、对于同塔双回或多回路, 1100 , 220 ; 3、单地线线路不宜大于 25 ; 4、对重覆冰线路的保护角可适当加大。 式中 线与导线水平投影距离,即水平 偏移,覆冰按 表 3 11取值。 三、地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指双地线两地线挂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规程 规定:双地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导线与地线垂直距离的 5倍,即 式中 线与导线间的垂直投影距离。 如图 示 四、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 规程 规定在雷电过电压气象条件下(气温 150,无风),应保证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须满足下列条

7、件 S1 式中 S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 L档距。 第四节 杆塔横担尺寸的确定 杆塔的横担长度可根据导线水平线间距和最小 空气间隙并考虑带电作业的要求来确定 。 当悬垂 绝缘子串长度和风偏角 ( 摇摆角 ) 、 最小空气间 隙确定后 , 横担的长度 ( 如图 ) 按下式计算 上字型杆塔的上横担长度: R b 上字型杆塔的下横担长度: 2( R b) 式中 R 最小空气间隙 , 不应小于 表 3 13中相 应的数值 m;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m; 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 ); b 杆塔上脚钉外露部分加杆径一半的长度 m 杆塔导线为双层布置时,计算出横担长度要考虑导线上下层间的水平偏移距离,并按

8、 表 3 11取值。 1、模块划分原则 本着“唯一性、相容性、方便性和扩展性”,通用设计将杆塔划分为若干个 模块 和 子模块。 ( 1)模块 相同的 电压等级 、 回路数 和 导线型号 划分为一个模块。 ( 2)子模块 一个模块中不同的 风速 、覆 冰厚 度和 海拔 高度划分为一个子模块。 2、杆塔名称编制规则 杆塔名称由 三部分组成 : 一、 110名规则 第五节 通用设计杆塔命名规则 杆塔名称编制规则 例; 210 500二、 66模块编号 塔型名称 系列号 三 位 数 组 成 第一位:电压等级 35 35二位:杆塔代号 A砼电杆 B铁塔 C钢管杆 第三位:模块代号 01、 02、 03

9、Z单回直线杆塔 回直线杆塔 J单回转角(或耐张)杆塔 回转角(或耐张)杆塔 塔型系列号: 1、 2、 3 例如: 表示电压等级为 35管杆 01 模块,双回耐张转角 1型塔 355电 杆 03 模块,单回耐张转角 2型塔 表示电压等级为 35塔 02 模块,单回直线 1型塔 355用杆塔模块选择依据 选择典型杆塔模块的依据是: 1、电压等级 2、气象条件 3、导线型号 5、地理条件、海拔高度 4、线路回路数 四、通用杆塔主要应用参数 (1) 气象参数 (2)导、地线型号及最大使用张力 (3)水平档距、垂直档距、代表档距、呼称 高度 (4)塔头荷载 (5)导、地线张力 (6)根开 (7)基础作用

10、力 (8)单线图 五、要求: 要 满足各种运行条件(电气要求) 结构的合理性 经济性好 外形的美观。 第六节 杆塔校验 一、塔型选用 1、已知条件 ( 1)设计条件 电压等级 导线规格 气象条件 理地条件 回路数 ( 2)计算条件 根据杆塔定位得到的呼称高度 ( 1)根据已知设计条件先选择相应模块, 2、选择杆塔 ( 2)根据呼称高度在本模块中选择杆塔 ( 3)列出杆塔的使用参数 1、导线与杆塔之间的空气间隙及校验 ( 1)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的计算(摇摆角) 2/2/2/2/14r c t r c t g式中 导线的风荷载; 导线垂直荷载; 悬垂绝缘子串风荷载; 悬垂绝缘子串垂直荷载; 二、杆

11、塔校验(见例题) 将实际参数与杆塔使用参数对比,如不符合, 必须进行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一 )塔头尺寸的校验(结构尺寸校验) 别为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 1、 4分别为导线的自重比载和风压比载 ( 2)空气间隙校验 用作图法 2、导线水平线间距校验 2m a x 8m a ( 1)求最大弧垂 ( 2)根据弧垂求水平间距 ( 3)当 足。 3、上下导线等效水平线间距校验 1、水平档距、垂直档距的校验(荷载校验) 定位图上的水平档距、垂直档距或通过计算的水 平档距、垂直档距应小于所选杆塔设计水平档距、垂直档距 5、上下导线水平偏移校验 大于表 3 11规定 4、上下导线垂直线间距校验 不小于表 3 10规定 224()3x P Z D D (二 )荷载校验 2、杆塔最大使用档距的校验 m a 2m a x 81、计算最大弧垂 注意 : 2、用下列公式计算档距 定位图上的档距应小于以上计算的档距 m a x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