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4932 上传时间:2017-02-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第三章-第三章-设计用气象条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设计用气象条件 三峡大学输电线路研究所 空输电线路设计 一、主要的气象参数及其对线路的影响 第一节 影响线路的主要气象参数 风 覆冰 气温 气象条件三要素 3) 引起架空线舞动 , 使架空线相间闪络 、产生鞭击 。 2) 微风振动使疲劳破坏断线 1)架空线的垂直载荷增加,张力增大,可能成断线。 2)迎风面积增加,风载荷增加 5) 脱冰跳跃可引起相间闪络 。 4)使舞动的可能性增大。 1) 气温低 , 架空线变短 , 拉力增大 , 有可能断线 1) 形成风压 , 产生横向荷载 。 使架 空线的应力增大 , 杆塔产生附加弯矩 。 4) 引起风偏 , 悬垂绝缘子串偏摆 , 导线间及与杆塔构件

2、间 、 边坡间的空气间距减小而发生闪络 3) 使弧垂增大 , 电气距离减小 3) 最高气温下 , 导线温升 、 强度降低 , 可能超过允许值 。 2) 气温高 , 张力小 、 弧垂大 , 对地电气距离可能不够 。 1、 主要气象资料的搜集内容及用途见表 3 2、 注意: 气象资料应选用线路附近 100 站 ) 的记录 。 当此范围内的气象台 ( 站 ) 较少时 , 可以扩大搜集地区范围或向省级气象台搜集 , 并应加强对电业 、 邮电 、 铁路和军事部门等非专业气象单位的调查搜集工作 , 所得结果还应交有关气象单位鉴定 。 必要时应进行实地考查 , 访问当地群众 。 若沿线气象台 ( 站 ) 的

3、记录存在很大差异且线路较长 ( 100时 , 应考虑分为若干气象区段 。 对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 , 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 二 、 主要气象资料的搜集内容 搜集内容 用途 1 最高气温 计算架空线的最大弧垂 , 保证对地或跨越物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 2 最低气温 计算架空线可能产生的最大应力 , 检查架空线的上拔 、悬垂绝缘子串的上扬等 。 3 平均气温 微风振序号 动的防振设计条件 , 计算内过电压下的电气间距 , 耐张绝缘子串的倒挂等 。 4 历年最低气温月的平均气温 计算架空线和杆塔安装 、 检修的气象参数之一 。 5 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 计算导线的发热和温升 。 6 最大风

4、速及相应月的平均气温 考虑架空线和杆塔强度的基本条件 , 也用于检查架空线 、悬垂串的风偏 。 7 地区最多风向及其出现频率 用于架空线的防振 、 防腐及绝缘的防污设计 。 8 覆冰厚度 架空线和杆塔强度的设计依据 , 计算架空线的最大弧垂 ,验算不均匀覆 ( 脱 ) 冰时架空线的不平衡张力 、 上下层架空线间的接近距离等 。 9 雨天 、 雾凇天 、 雪天的持续小时数 计算电晕损失的基本数据 。 10 平均雷电日数 ( 或小时数 ) 防雷设计的依据 。 11 土壤冻结深度 用于杆塔基础设计 。 12 常年洪水位及最高航行水位 、 相应气温 用于确定跨越杆塔高度 , 验算交叉跨越距离 。 一、

5、气象条件的重现期 1. 气象条件的重现期:是指该气象条件 “ 多少年一遇 ” ,如年最大风速超过某一风速 强风平均每 R 年发生一次 ,则 R 即为风速 0545 110 750 范 、 0665 1000 空输电线路设计 规范 规定了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和大跨越的基本风速 、 设计冰厚的重现期 , 见下表: 电压等级 ( 110 330 500、 750 1000 重现期(年) 30 50 100 第二节 气象参数值的选取 一、气象条件的重现期 2. 基本风速 : ( 1) 10距平均 的 年最大风速 为样本 ; ( 2) 采用 极值 型分布 作为概率模型; ( 3) 统计风速的高度 : 一般线

6、路取 离地面 10m, 大跨越取离历年 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 10 m。 第二节 气象参数值的选取 3. 大跨越 : 指跨越通航大河流 、 湖泊或海峡等 , 因档距较大 ( 在1000m 以上 ) 或杆塔较高 ( 在 100 , 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 , 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 2. 风速的测量方法: 自记 10距;风压板一天观测 4次的 2 需要进行风速的次时换算 。 3. 设计高度: 导线的平均高度 。 110 330500 7500m。 需要进行风速的高度换算 。 4. 最大设计风速的选取步骤: 次时换算:将 高度换算 。 重现期计算:需要根据 3

7、0年 ( 或 50年 )一遇的重现期 , 经过概率计算得到最大设计风速值 。 二 、 最大设计风速的确定 1. 风级的视力鉴别方法 , 见表 33。 5、 10、 15、 35m/ 风 力 等 级 名称 相当风速( m/s) 海面物征象 陆地物征象 范 围 中值 一般 浪高 ( m) 最高 浪高 ( m) 海岸渔船动态 0 无风 0 海面平静 。 静 、 烟直立 。 1 软风 微波如鱼鳞状 , 没有浪花 。 一般渔船正好使舵 。 烟能表示风向 , 但风向标不能转动 。 2 轻风 渔船张帆时可行 2 。 人面感觉有风 , 树叶有微响 , 风向标能移动 。 3 微风 渔船感觉簸动 ,可随风移行 5

8、 。 树叶和微枝摇动不息 , 旌旗展开 。 4 和风 渔船满帆时 ,可使渔船倾斜一方 。 能吹起地面尘土和纸张 , 树的小枝摇动 。 5 劲风 8 渔船收帆 ( 即收去帆之一节 ) 。 有叶的小树摇摆 , 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 6 强风 渔船加倍收帆 ,捕渔需注意风险 。 大树枝摇动 , 电线呼呼有声 , 举伞困难 。 7 疾风 渔船不再出港 , 在海者下锚 。 全树摇动 , 大树枝弯下来 , 逆风步行感觉不便 。 8 大风 所有近海渔船都要靠港 , 停留不出 。 可折毁树枝 , 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 。 9 烈风 汽船航行困难 。 建筑物有小损 , 烟囱顶盖和平瓦移动 。 10 狂风 汽船航

9、行颇危险 。 陆上少见 , 见时可使树木拔出 , 建筑物损坏较重 。 11 暴风 汽船遇之极危险 。 陆上很少 , 有则必有广泛破坏 。 12 飓风 海浪滔天,能见度严重受到影响。 陆 上绝少见,其摧毁力极大。 ( 1)风速的次时换算 欲将定时 4 次 20距平均风速 需要有两种观测方法的 平行测量记录 , 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方程式 。 常用的是一元 线性回归方程 (最小二乘法 ) : 1 0 2v A v B2 1 0 2 1 0122221v nv 1 0 2B v A v次时换算系数 两种观测方法的第 分别为两种观测记录的平均值 两种观测方法的平行观测记录的总对数 由此得

10、到的回归方程 , 需经过相关检验才能应用 。 可按下面公式计算: 2 1 0 2 1 01 1 12 2 2 22 2 1 0 1 01 1 1 1( ) ( )n n ni i i ii i in n n ni i i ii i i in v v v vn v v n v v 地 区 A B 应 用 范 围 华 北 东 北 西 北 西 南 四 川 湖 北 湖 南 广 东 江 苏 山 东 浙 江 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河南 、 内蒙 、 关中 、 汉中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陕北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西藏 用于贵州 、 云南 限于四川 湖北 、 江

11、西 广东 、 广西 、 福建 、 台湾 上海 、 江苏 山东 、 安徽 限于浙江 风速的次时换算系数 ( 2) 风速的重现期计算 设年最大风速 v 的概率符合极值 型分布 , 即 ( ) e x p e x p ( )F v a v b 式中 a 分布的尺度参数 。 ; b 分布的位置参数 , 即分布的众值 。 ; 、 分别为随机变量 2 55a 由于搜集来的年最大风速样本是有限的 , 需要用有限样本的均值 和标准差 s 作为 和 的近似估计 。 均值 和标准差 s 为 : v 211 ()1v ()() v e () 11 ( ) 1 a v v e R 1 l n l 重现期 为 R 年 , 说明大于某一风速 强风的发生概率 为1/R , 则有 从而 1式中 修正系数 , 与样本中的年最大风速的个数 可查表 3 12时 , 尺度参数和位置参数分别按下二式取值 n c1 c2 n c1 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0 70 80 90 100 250 500 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