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90470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震灾区儿童肠道传染病特点和防治陈 立 张欣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25通讯作者:张欣欣,E2mail :xin2xin2zhang 1631com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10 级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 产损失。截止2008年6月22日12时,四川汶川地 震已造成69 181人遇难, 374 171人受伤,失踪18 522人,累计受灾人数45 612 765人。在受灾人群中,儿童占了一定的比重。由于儿童生理发育不 成熟,加上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容易发生机体免疫 功能下降,且儿童对某些传染病比较易感,因此儿童 感染各

2、种传染病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使得儿童成 为灾区中的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地震发生后,山 体滑坡、 堰塞湖行洪、 暴雨袭击、 卫生设施的中断和破坏,容易造成水源污染,因此肠道传染病是灾后最 常见的传染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初步评估报告” 显 示,流行风险度排名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细菌性 痢疾、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霍乱、 甲型肝炎和伤寒/副伤寒。近十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了地震、 海 啸、 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财产 损失,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灾害防疫经验。本文重 点介绍国内、 外灾后儿童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 我国的灾后防疫工作提

3、供参考。国内、 外灾后儿童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情况11 感 染 性 腹 泻 感 染 性 腹 泻( infectiousdiarrhea)是地震、 洪水等自然灾害后最常见的肠道 传染病。其中,细菌性痢疾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重要原因。1999年土耳其科贾埃利省发生地震,对灾 后1个月内送检的1 468份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检 测分析显示,痢疾志贺菌的感染率最高(占419 %) , 但有92 %的标本未能检出病原体。细菌性痢疾主 要通过粪-口传播,由于仅需10100个痢疾志贺菌即可引起感染,因此细菌性痢疾也可以通过日常 生活接触传播。15岁儿童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最高,约占67 %。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为发热、

4、全身中毒症状、 腹痛和腹泻。初起为大量水样便,继之以黏液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儿童病例中有超过半数始终不出现血便,也有部分一开始就表现为血便。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多见于27岁儿童。多数起病急,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病情凶险,抢救不及时患儿往往死亡。2005年巴基斯坦发生里氏718级 地 震,据 世 界 卫 生 组 织(World HealthOrganization ,WHO)统计数字显示,在灾后第4550周,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23 405例。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0 %。地震造成的生活设施中断以及心理创伤是造成灾后细菌性痢疾感染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2004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

5、难民营内发生细菌性痢疾疫情,经调查发现,水源并没有发生污染,而是由盛水的容器污染而引起疫情的扩散。经过对盛水容器的消毒和灭菌,细菌性痢疾疫情得以控制。提示除了保护水源免受污染之外,改善日常的卫生状况对于切断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也具有重要意义。21 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腹泻(rotavirusdiarrhea)是幼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55 000名儿童因轮状病毒腹泻住院,全球范围内每年有600 000名儿童死于轮状病毒腹泻。轮状病毒通过粪-口传播,临床表现为稀水样腹泻伴有发热、 呕吐,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1988年孟加拉国发生洪涝灾害,对5 811份腹

6、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898份标本为轮状病毒感染(占1515 %)。其中712个月的腹泻婴儿的粪便标本中有4616 %可以检出轮状病毒,有112 %的2岁以下患儿死于轮状病毒腹泻。2004年印度洋海啸袭击了卡尔尼科巴群岛,由于饮用水受污染,在灾后20 d内,岛内临时安置帐篷里共发生了116例轮状病毒腹泻,占总人口的814 % ,其中婴幼儿全部感染,并有1例死亡。31 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也起到传播作用。061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9月第3卷第3期 Journal of Micro

7、bes and Infection ,September 2008 ,Vol 3 ,No.3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和电解 质紊乱,严重者会有外周循环衰竭,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根据WHO的报告,霍乱依然是众多发展 中国家主要受威胁的传染病,而且贯穿于任何一个 年份里。由于霍乱传播容易,可以在拥挤的人群内 迅速扩散,并且可迅速致死,因此必须在灾后早期及 时发现以防止疫情扩散。2004年孟加拉国的洪灾中,一家医院总共收治了17 000例腹泻患者,霍乱 是腹泻的主要原因,其中15岁以下儿童占51 %。回 顾分析孟加拉国首都达卡1988年、1998年和2004 年3次特大洪涝灾害的腹泻

8、原因,霍乱首当其冲,其 次是轮状病毒感染。尽管也有志贺菌和沙门菌感染导致的腹泻,但同比非洪灾的年份,只有霍乱病例成 比例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降雨和气温升高会引起 霍乱病例的增加,对于炎热夏天和雨季的四川地震 灾区而言,需要密切注意霍乱的发生。41 肝炎病毒感染 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和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 ,HEV)感染。HAV和HEV均通过粪-口传播, 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临床表现为乏 力和食欲缺乏、 恶心、 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伴有黄 疸。儿童戊型肝炎较少,可能与亚临床感染较多有关。1999年下半年,在短短3

9、个月时间内土耳其西 北部伊兹米特地区和迪兹杰省先后发生2次7级以 上地震。Sencan等分别对灾后2个地区的儿童进行HAV和HEV的流行病学调查。伊兹米特地区和迪 兹杰省儿童HAV的感染率分别是6818 %和4414 % ,而HEV的感染率分别是1712 %和417 %。由于有先 前伊兹米特地区的救灾、 防疫经验,迪兹杰省发生地 震后,政府和人道救援组织及时提供了清洁的饮用 水,因此迪兹杰省HAV和HEV的感染率显著低于 伊兹米特地区。2003年,这两个地区的重建工作基 本完成。同年,Kaya等重新对迪兹杰省儿童的HAV和HEV感染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儿童分为015519岁、6101219岁

10、、13101710岁3组。3 组HAV的感染率分别是2818 %、79 %、7618 %(平均6318 %) ,而HEV的感染率分别是0、0、018 %(平均013 %)。4年后迪兹杰省儿童HAV感染率升高,而HEV的感染率降低。灾后迪兹杰省拥挤的居住条 件、 较差的卫生状况、 低水平的社会经济是儿童HAV感染率升高的影响因素。提示在地震发生后 的相当长的时间里,HAV依然是感染儿童的主要病 原体之一。51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sis)可以通过水、 食物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急性期临床表现为暴发性腹泻和水样便伴腹痛。蓝氏贾第鞭毛虫除了引起地方性流行性腹泻外,还可 导致

11、水源性、 暴发性流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抵抗 力很强,有报道称在含氯饮用水中蓝氏贾第鞭毛虫 仍然可以存活。Ozturk等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土 耳其迪兹杰省地震灾后儿童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学习、 生活在临时安置房里的儿童蓝氏贾第鞭毛虫 的感染率达1014 % ,而学习、 生活在正常房屋里的 儿童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率为311 %。研究分析 显示,学校内每个儿童平均公用厕所的数量、 儿童的 社会经济水平、 每个儿童平均所占教室的面积以及在学校里洗手的次数是造成两者感染率差异的影响 因素。同年,哥伦比亚西部也发生里氏610级地震,70 %的民房倒塌。对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的调查 发现,蓝氏贾第鞭毛

12、虫是灾后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 感染。其中6014 %的粪便标本可检出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416 %的粪便标本可检出蓝氏贾第鞭毛虫 滋养体。研究分析认为使用公共厕所和市政管道提 供的水源与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密切相关。尽管各 国政府都非常重视灾后的水源污染问题,但是蓝氏 贾第鞭毛虫可通过人-人的直接接触感染,且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后症状轻微,仅有一般的腹部不适 和腹胀,不易引起注意;加上灾后临时安置房往往比 较简陋,住宿条件比较拥挤,卫生设施难以保证,容 易造成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儿童之间的传播。灾后儿童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与普通传染病相比,自然灾害后发生传染病的 首要问题是人口迁移。灾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与人

13、 口迁移的数量和特征有关,具体包括邻近是否有饮 用水及可用的厕所、 迁移人群的营养状况、 人群接受 免疫接种的比例以及是否有卫生保健服务等。其次,灾后发生传染病的风险还与灾前当地病原体的 地方流行特征、 灾害对水源和卫生设施的影响程度 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四川地震后,北川 县城等重灾区需要异地重建,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人 口迁移问题。在防治灾后儿童肠道传染病方面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1建立灾后疫情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公共卫 生应急反应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准确的疾病监测系 统,早期快速地发现腹泻等传染病能够有效地防止 疫情的扩散。根据当地灾前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对灾后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下转

14、第164页)161微生物与感染2008年9月第3卷第3期 Journal of Microbes and Infection ,September 2008 ,Vol 3 ,No.321 注意隔离观察 对新引进的动物要进行隔 离观察一段时间,确实证明健康后再转入养殖场饲养。31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 要对新引进的动物定 期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动物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动物疫病,要做到 “早、 快、 严、 小” 的原则进行处理。41 及时做好疫苗补种工作 对新引进的动物,要按照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疫苗免疫接种。(收稿日期:2008208201)(上接第161页)风险评估。2004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难民营和

15、2005年印度尼西亚海啸灾害的实践证 明,建立疫情预警机制对于早期发现和监测疫情的 变化是行之有效的。21控制传染源 对于急性期患者应当进行消化道求诊通道隔离和相应的病原体处理。对霍乱密 切接触者应当进行粪检并让其预防性服用抗生素。31 切断传播途径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2口 传播,因此必须严格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对生活用 水须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杀菌消毒,保证清洁生活用水的供应,直接饮用水须煮沸、 消毒方可饮用。改善 临时安置点的居住条件,减少人群聚集造成人与人 直接接触传播的机会;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在 临时安置点尽可能建设独立厕所,加强粪便管理,彻 底消灭苍蝇,防止蚊蝇孳生;加强个人卫生

16、观念,做到勤洗手;对于儿童玩具要注意消毒,防止通过玩具 的传播。41 保护易感人群 注意加强营养,对可以进食 的婴儿应坚持母乳喂养;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 儿童免疫力。目前细菌性痢疾、 轮状病毒腹泻,霍乱、 甲型肝炎都有相应的减毒活菌苗或减毒活疫苗 可供预防接种。参 考 文 献1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初步评估报告 12008 ,621Vahaboglu H, Gundes S, Karadenizli A , et al1Transientincrease in diarrheal diseases after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in K ocaeli ,Turkey:results of an infectious disease surveillancestudy1Clin Infect Dis ,2000 ,31:1386138931Ashkenazi S1Shigella infections in child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