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648551 上传时间:2017-08-10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指导(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提要中央电大 李 平绪 论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要点:中国当代文学开始的时间;开放性与整体性。两个传统:启蒙文化传统(“五四”新文学传统)和战争文化传统(解放区文学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和主要依据、主要特点。第一编 1949-1965 年的中国文学第 1 章 1949-1965 年文学运动概述 学习要求:了解第一次文代会;1949-1965 年间的文艺思想论争;“双百方针”和 1962 年的广州会议和大连会议;

2、中共中央对文艺政策的调整。要点:第一次文代会的全称和召开时间;被排除在大会外的主要作家。批判红楼梦研究和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主要原因。“双百”方针的主要成果。“反右”运动的开始时间;对“双百”方针的曲解。“广州会议”和“大连会议”。第 2 章 土地之歌学习要求:了解以赵树理、柳青、李凖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的一般特点。要点:农村题材的主要作家作品。赵树理的登记与小二黑结婚;处于两难境地中的赵树理。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的主要成就与不足。李凖的不能走那条路。两大流派:启蒙主义和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周立波笔下的人物与沈从文笔下人物的关系。学习要求:掌握李凖的李双双小传的局限以及李凖创作的变化趋势。

3、要点:李凖的 李 双 双 小 传 与 电 影 李 双 双 的 对 比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1)赵树理的“锻炼锻炼”与“山药蛋派”的艺术特征。要点:赵树理“细节的现实主义”与“锻炼锻炼”的三次冲突及其意义;采用“锻炼锻炼”作标题的初衷;“ 小 腿 疼 ”、 “吃 不 饱 ”和 杨 小 四 的 形 象 。 李 双 双 小 传 与“锻炼锻炼”对待现实生活的 不 同 态 度 。 “山 药 蛋 派 ”的 主 要 作 家 。 “山 药 蛋 派 ”的生 活 、 基 础 和 文 学 基 础 。第 3 章 战火中的诗情学习要求:了解以杜鹏程、吴强、曲波等为代表的现代战争题材小说的一般要点;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的开

4、创意义;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与战争场面中的个人化视角。要点:描写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等不同战争时期和地域特点的小说作品。战 争 小 说 的 三 种 类 型 : 整 体 视 角 、 个 人 视 角 、 民 间 视 角 。 保 卫 延安 对 “延 安 保 卫 战 ”各 个 战 役 的 全 景 式 描 写 及 开 创 性 意 义 。 洼 地 上 的 “战 役 ” 的 主要 人 物 、 主 要 特 点 和 遭 到 批 判 的 原 因 。 铁 道 游 击 队 与 民 间 英 雄 。 百 合 花 与 其 他“不 合 时 宜 ”的 作 品 。2学习要求:掌握吴强的红日在战争

5、观念、战争小说美学上的开拓以及人物塑造的成就;曲波的林海雪原在环境、人物、情节诸方面的浪漫传奇色彩;百合花与茹志鹃别具一格的小说风格。要 点 : 吴 强 的 职 业 军 人 的 眼 光 和 他 对 “涟 水 战 役 ”、 “莱 芜 大 捷 ”、 “孟 良 崮 残 灭 战 ”三 次 战 役 的 描 写 ; 红 日 在 战 争 观 念 上 的 突 破 。 沈 振 新 、 刘 胜 和 石 东 根 的 形 象 。 林 海雪 原 与 红 日 的 异 同 。 “奇 袭 奶 头 山 ”和 “智 取 威 虎 山 ”与 林 海 雪 原 在 情 节 上 的浪 漫 传 奇 特 点 ; 林 海 雪 原 与 “五 虎

6、将 ”模 式 、 “英 雄 /美 人 ”模 式 。 茹 志 鹃 小 说 的 两大 类 型 。 百 合 花 的 女 性 视 角 和 “我 ”的 形 象 在 故 事 情 节 发 展 中 的 作 用 ; 小 通 讯 员 的 性格 特 点 和 新 媳 妇 的 形 象 。第 4 章 英雄的道路学习要求:了解以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等为代表的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特点;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为代表的反映中共地下斗争的小说。要点:现代历史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三大特点。三大模式:子夜模式、死水微澜模式、财主底儿女们模式。反映中共地下斗争的主要作品。“ 乡 土 文 学 ”和 “普 罗 文 学

7、”对 小 城 春 秋 在 创 作 题 材 和 手 法 上 的 影 响 。 红岩的三条线索。狱中斗争的描写特点;人物塑造:英雄群像与反面人物;罗广斌、杨益言等为创作红岩所作的准备。学习要求:掌握红旗谱与梁斌以民间文化的艺术视角所创造的民族风格和英雄形象;三家巷表现现代历史题材的独特个性;青春之歌对现代知识分子成长过程的描写与林道静形象的塑造。要点:梁斌围绕着红旗谱的创作经过;创作理想与叙事逻辑错位的 客 观 原 因 ;为朱老忠设置的四场斗争:大闹柳树林”、“脯红鸟事件”、“反割头税运动”和“保定二师学潮”;朱老忠和春兰的形象。 一 代 风 流 与 三 家 巷 ; 时 代 背 景 与 典 型 环

8、境 : 20 年 代 的 重大 事 件 与 周 、 陈 、 何 三 家 人 的 代 表 性 ; 周 炳 、 区 桃 和 陈 文 婷 。 青春之歌塑造的不同知识分子形象;三段式结构与林道静的“出走”、“觉醒”和“成长”;林道静、卢嘉川和余永泽的形象;对青春之歌的修改;杨沫的其他作品。第 5 章 早春的气息学习要求:了解以王蒙为代表的新一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要 点 : 50 年 代 中 期 出 现 的 干 预 生 活 、 表 现 人 情 美 和 人 性 美 的 主 要 作 品 。 1979 年 重放 的 鲜 花 的 出 版 。学习要求:掌握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王蒙对当时生活的“干预”精神;流沙

9、河草木篇的艺术个性;红豆对知识分子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的表现。要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王蒙的干 预 精 神 和 革 命 理 想 主 义 ; 林 震 与 娜 斯 嘉 、 陆萍 的 形 象 ; 赵 慧 文 和 刘 世 吾 的 形 象 ; 王 蒙 50 年 代 创 作 的 其 他 作 品 。 星 星 创 刊 号 与 草 木 篇 ; 草 木 篇 五 首 作 品 的 主 要 内 容 与 艺 术 个 性 。 红 豆 与 我 们 夫 妇 之 间 以 及 在 悬 崖 上 等 “爱 情 小 说 ”; 江 玫 与 林 道 静 、 周 炳 不 同 的 成 长 道 路 ; 红 豆 的 文人 韵 味 ; 萧 素 和 齐

10、 虹 的 形 象 。第 6 章 诗人的心声学习要求:了解五六十年代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贺敬之诗歌的两种类型与一般特点;郭小川诗歌所表现的“唱出时代最强音”与政治背景下对复杂人性的探索;民族叙事诗的主要类型与作品;阿诗玛的艺术特点。要点:胡风的长诗时间开始了与颂歌潮流。“抗美援朝”和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诗人。“七月诗派”与白色花;“九叶诗派”与九叶集及穆旦归国后的创作。“颂歌”向“战歌”的转变。贺敬之的民歌体短诗与政治抒情长诗的异同及主要作品。郭小川诗歌创作的四个阶段及主要作品。我国民族叙事诗的三大类型;南方各民族的“创世史诗”;中国三大史诗和阿诗玛。3学习要求:掌握绿原、曾卓的抒情诗和唐湜十四

11、行诗的艺术个性;甘蔗林-青纱帐与郭小川诗歌对当代诗歌形式的多种探索;闻捷的天山牧歌将爱情、劳动与民族风情结合在一起的特点。要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中仍坚持秘密写作的诗人;绿 原 与 曾 卓 的 经 历 ; 绿 原 的 又 一 个 哥 伦 布 ; 曾 卓 的 有 赠 、 悬 崖 边 的 树 ; 唐湜的两类诗歌:叙事诗(历史传说叙事诗和南方风土故事诗)、十四行诗。望星空的主要特点;郭小川对各种诗歌形式的学习和运用。闻捷的复仇的火焰;天山牧歌爱情、劳动与民族风情的融合。第 7 章 古今一台戏学习要求:了解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繁荣的原因和创作简况;老舍的龙须沟对现实的歌颂和同类创作水准的下滑;田汉

12、的关汉卿中关汉卿形象的特点;老舍、陈翔鹤、姚雪垠的历史小说。要点:五六十年代历史剧创作繁荣的主要原因。历史剧的三大类型及主要作家作品。龙须沟与方珍珠;程疯子与程娘子;老舍现实题材的主要话剧作品。夏衍的考验与曹禺的明朗的天;其他各种现实题材的的话剧作品。历史小说的三种类型及主要作家作品;李自成(第一卷)的主要内容;陶渊明写挽歌与广陵散的知识分子情怀;正红旗下的主要特点。学习要求:掌握关汉卿的结构特色。要点:关汉卿的形象与关汉卿的理想主义色彩;朱帘秀、王和卿、叶和甫等不同类型的人物;“戏中戏”结构及主要作用;蝶双飞。学习要求:重点掌握(2)茶馆与“老舍式戏剧结构”。要点:茶馆表现的三个时代;茶馆与

13、“老舍式戏剧结构”;王利发为改变自己命运所作的努力;大茶馆与小社会;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二爷的 形 象 ;老舍戏剧的语言特点。第 8 章 纷繁的世界学习要求:了解五六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变化;荔枝蜜、土地、长江三日与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模式;邓拓的燕山夜话对现实的针砭。要点:秦似的歌颂性杂文;“马铁丁”与“思想杂谈”;小品文的新危机与杂文的论争。专注于塑造人物的报告文学作品。杨朔散文的主要作品;荔枝蜜与“诗化散文”模式。秦牧散文的代表作;土地与“小品散文”模式。刘白羽散文的主要作品;长江三日与“战歌散文”模式。邓拓的两重性格;燕山夜话与三家村札记。学习要求:掌握巴金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等对

14、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从文家书和傅雷家书体现的“私人性”情感与文学意义。要点:巴金在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散文作品;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的主要特点。沈从文、傅雷、张中晓、无名氏“潜在写作”的作品;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不同时空中的三个人物:丁玲、张兆和、翠翠;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和作家的内心苦闷。第二编 1966-1976 年的中国文学第 9 章 1966-1976 年文学运动概述学习要求:了解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公开创作;样板戏的沿革、主要作品及“三突出”理论;浩然的金光大道;文艺刊物朝霞和小说虹南作战史。要点:海瑞罢官与“文革”开始的“导火索”。纪要的出台与中国文艺格局的新变动。

15、八个“样板戏”与“三突出”原则。第 10 章 墓地上的鲜花4学习要求:了解“文革”时期潜在写作的概况;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穆旦的神的变形的主要特点;青年一代的思考和写作;“白洋淀诗派”和食指的诗以及赵振开的波动等知青小说。 要点: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与“暂时脱离尘世的诗”。神的变形与穆旦诗歌的晚期创作。七月诗派、九叶诗派与“堂吉诃德”、“哈姆雷特”。黄翔与野兽;“白洋淀诗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幻觉描写的意义。潜在创作中的小说与赵振开的波动;波动的复调叙述;杨讯和萧凌的 形 象 。第三编 1977-1985 年的中国文学第 11 章 1977-1985 年文学思潮概述学习要求:了解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在表现内容上的变化;从乡土小说、市井风俗小说到文化寻根小说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方面的变化;当代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要点:“三只报春的燕子”:曙光、班主任、哥德巴赫猜想。“两为”方针与“两为”口号。两种启蒙传统:“启蒙的文学”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