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狂风为何减弱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83660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4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择校狂风为何减弱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择校狂风为何减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择校狂风为何减弱(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年 8 月 8 日 星期三A15专刊部主办 责编 胥忠琴 校对 红山电话:96369调查 青海往年,每到这个时节,采访学校 校长,尤其是名校校长,非常困难。 他 们的手机十有八九是关机的,就算开 机,看见陌生的电话号码也不接。 借 用一位校长的话,他们被择校风吹得 东倒西歪,只能躲起来。 今年,记者特意用陌生电话号码 拨打了几位校长的电话, 出乎意料, 三分之二的人都开机还接了电话。 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名校,托关 系、走后门、递条子,各显神通。 名校 校长因此承受巨大压力。 西宁市一所小学校长告诉记者, 以前他选择的办法是“不开机、不露 面”,在招生的时候,他的电话根本就

2、 打不通。 “各级领导批下来的条子都安排 不完”所以这位校长就消失了一 个月。在他看来,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有限,一年只能招几百人,“所以我要 均衡各方的要求, 哪方面都不能得 罪,学校还要不要活下去? ” 他说,他曾碰到过家长开着车追 着来塞钱的事,“我要这个钱干什么 呢,再说,要这么多钱怎么办,学生 还是进不来的啊, 每个班级容纳的 人数有限! ”他感叹,他曾经因为择 校得罪过很多人, 包括家里人、朋友、领导。 另有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在旁人 眼里,择校“博弈”中,学校好像占据 绝对优势, 其实学校也有自己的无 奈:那么多条子怎么办呢? 她说:“作为校长,我不喜欢择校 制度,希望每年的择校生

3、越少越好。 ” 但她说,她几乎不在其他校长面前谈 择校费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 “很敏 感”。择校狂风为何减弱本报记者赵新丽关注省城教育均衡发展青海新闻名专栏调 查与 别 的 地 方 一 样 , “择校风”也 席 卷 了 西 宁 这 座 古 城 。 “望子成龙, 望 女 成 凤 ”, 为 了 让 孩 子 有好的学业, 家 长 想 尽 办 法 把 孩 子 往 教 育 质 量 高 的好学校送, 造 成 城 区 教 育 质 量 相 对 雄 厚 的 学 校 大 班 额 超 载 严重,而教育 资 源 相 对 薄 弱 的 学 校 则 门庭冷清。 教 育 资 源 分 布 的不均衡,导 致 择 校 风 以 及

4、教 育 资 源 浪费。 近年来, 西 宁 市 大 力 促 进 教 育 均 衡发展,择校 风有所减弱。西宁市某学校的A校长, 曾经在多所学 校任教,说到择校,他有些感慨:“择校是义务 教育的一个顽疾,一个怪胎。 如果教育资源均 衡了,就不会有人想择校了。 ” 义务教育城乡实现了免费, 以违规收取 择校费为背景的择校却多年来高烧不退。 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尤其是北京、 上海等 大城市里,人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奇怪现象: 两所小学(或者中学)也许仅仅相隔百米,但 其中的一所因为占据了优质教育资源被称为 “牛校”, 在每年大笔收取动辄数万元择校费 的“支援”下,校园优美、学生爆满、教师高薪; 而另外一所学校

5、由于是所谓的普通校, 校舍 凋敝、教师无奈,不用说几乎没有择校生,片 区内的学生还在不断流失。 “择校”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资源配置的 均衡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办学 条件的均衡;其二是教师资源的均衡;其三是 生源的均衡。 近年来, 部分城市采取教师轮 岗、名校连锁、电脑派位等措施,在一定区域、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问题。 同样,面对教育均衡发展,摆在教育者面 前的问题也很棘手。 教育均衡有多重要? 城市 里,治理择校“顽疾”,消除“占坑班”,消除“天价”幼儿园,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现象,从根 本上缓解学生的负担过重问题缩小校际 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是根本之道;在农 村,改变目前

6、部分学校仍在追求“一无两有”(学 校无危房、班级有教室、学校有课桌)的现状,改 变部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落后、全校仅有几台 电脑的现状,改变部分学校无法吸引、留住优 秀教师,优秀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缩小城 乡差距,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根本之 道。 教育均衡有多复杂? 以经费投入为例,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教育拨款制度 带来不小的改变。 为了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 盾,为了实现教育均衡,拨款的数量将不能再 以城市为优先、以示范学校为优先,而应重点 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 不能一味注重 “锦上添花”,而应首先做到“雪中送炭”。 但是, 均衡发展又不能以牺牲优质学校和城市学校 的教育质量

7、为代价。 那么,如何既保证质量好 的学校继续优质、快速发展,又能缩小城乡之 间、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差距,这就给政府部门 带来很大的挑战,对部分维持地方基础教育发 展已经捉襟见肘的省市区来说, 挑战更加巨 大。也许有人还记得几年前,师大二附中的落寞。 这所 由企业学校整改撤并而来的学校,被人们戏称为“城乡 接合校”。 1997年,王红兰参加工作,至今她还记得学校这年 出了一名高考状元。转眼到了2006年,学校要整改的消 息让老师们人心浮动,学生也有陆续转学的。“有的老师 调走了,有的老师在想办法。”王红兰老师说,当时,她的 心里也很慌。 2006年学校正式移交后, 校领导狠抓教育教学质 量,成绩上

8、去了,老师们的心也稳了。 和王红兰一样, 马红老师也是这所学校的老教师, 学校的改变让她欣喜。2007年,学校派她去北京参加班 主任培训,这是她从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得到的第一 次去省外学习的机会,她非常珍惜。“学校给每位老师配 备了笔记本电脑,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可以随时随地上 网,查资料方便极了。 ”马红老师说,“前两年,教育局分 来的学生有三分之一不来报到的, 都想办法择校去了。 老师们也很苦恼,但是我们知道只有教学质量才是吸引 家长送孩子来的重要因素,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抓教学质 量。 ”明年,她带的班就要高考了,这是新课改的第一届 高考生,无论老师和学生都很紧张。 马上进入高三的学生毕

9、士伦说,当年自己的中考志 愿并不是这所学校, 起初进入这所学校也有点落寞,但 看到老师这么努力,同学这么用功,他也逐渐喜欢上了 这所学校,对于明年的高考他很有信心。 光有教学质量是不够的,学生要全面发展。 在这一 理念基础上,二附中开始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红歌会、诗朗诵、第二课堂活动、高雅艺术进校 园这些文化活动都让学生津津乐道。 今年中考成绩615分的张睿说:“学校的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不但没有影响我的学习,还让我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知识。 ” 家住在二附中附近小区的王先生,听到了二附中的 这些变化,决定让儿子在这所学校读中学。“本来还想托 人托关系择校,现在看来家门口的学校也挺好,我和孩 子的妈妈都要上班,孩子几乎靠爷爷奶奶照顾,如果学 校远了,老人照顾起来更难。 ”王先生说,同事的孩子就 在这所学校读初中,今年中考成绩也不错。中考后,校长不再“人间蒸发”学校练内功,片区学生不用择校锦上添花莫若雪中送炭请图片作者与 本报联系, 即付稿 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