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83021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在己过修行的起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生活中的壇經(2) 常見常見在在己己過過修行的起點修行的起點 林崇安 (靈山現代佛教雜誌,292 期,2006) 【前言】 要認錯是不容易的,因為人們從小就被訓練成只往外看只看到 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過錯,既然看不到過錯,何來認錯?即使 有過錯,也認為是別人所引起的,所以,還是錯在別人。這種錯在別人 的觀念若不破除,個人是很難成長的,何況修道?修道的第一步不是在 遙遠的深山,而是在眼前的當下:要往內觀察自己的過錯,不要整天去 看別人的缺失,所以,在敦煌本壇經中,六祖惠能說: 世間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見在己過,與道即相當。 因此,想要提昇自己、想要生活得自在、想要修道,第一步就是要

2、時時 常見在己過 。 【不見己過,無從進步】 表面看來, 常見在己過是老生常談,毫不起眼,六祖何必多費 口舌呢?但是大部分的人都看走了眼,不知道常見在己過是修行的 關鍵所在,試看多少參禪、念佛、修密的修行者,雖然長年修行卻難以 突破修行的瓶頸,說穿了,就是不能常見在己過 。 常見在己過是 修行的起點和基點,起點若錯,後面的努力只是枉費功夫;基點若不穩 固,修了再久,自然看不到進步。進一步來看,許多修行法門都一再強 調懺悔的重要,但是,如果看不清自己的過失,那麼如何懺悔呢?如果 只口頭大聲疾呼: 我是罪人 ,但是不知道罪在何處,那麼如何去滅罪 呢?所以,惠能說: 2 何名懺悔?懺者終身不作,悔著

3、知於前非。 此處明確指出,對自己的前非必須清楚明白,而後終身不作,如此 才算是真正的懺悔。因此,惠能所強調的常見在己過 ,是要人們先 面對自己,觀察出自己的前非 ,而後痛下決心,不再重蹈覆轍,如 此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懺悔,才有可能提昇自己。 【那伽的例子】 找別人的毛病,是一種外觀的不良習性, 阿姜曼尊者傳中 就有一個很好的實例:泰國著名的禪師阿姜曼尊者,有一次在青道山的 一個山洞修行。在那個山洞裡,有個那伽(蛇神)已經住了很久,牠有 找碴的怪僻。 尊者阿姜曼在經行時,儘可能自制地走著,使拖鞋的聲音盡量降 低,但是那伽說: 為什麼這個出家人走路像一匹賽馬?難道他不知道拖鞋的噪音 就像雷聲,嚴重

4、打擾著我嗎? 聽到那伽的抱怨,尊者就設法走得更加自制而小聲,但是那伽卻說: 他在做什麼?他是個正在射擊小鳥的獵人嗎? 當尊者沿著小徑舖設一些小石頭時,那伽就發牢騷說: 為什麼這個出家人總是要搬這搬那的?難道不知道我的頭因為 他的噪音都快要裂開了? 即使在睡覺的時候,那伽照樣找尊者的麻煩,抱怨他的呼吸太重、 打鼾和其它。 3 尊者非常憐憫牠,知道這樣的心態會產生罪惡,所以給牠一個很長 的開示: 身為活著的生物,我不能不活動,不能不走來走去並改變身體 的姿勢;至於自制,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從現在起你應該觀察 你自己的心理狀況,並試著去瞭解到底它是善還是惡,對還是錯, 讓你不被自己的罪惡之火所毀滅。

5、這種惡意的找碴,即使對方真的 有這些過錯,找碴者本身還是一種罪惡,造成自己心意的墮落和污 染。所有我的動作是平常的,甚至伴隨著最佳的自制,仍然被嚴 厲地責怪。如果你是人類世界中的一員,你會怎樣?我猜想你的情 形也是差不多。你應該記在心裡,並想想看,用惡意來找別人的 麻煩有什麼好處?除了給你自己感受無數的痛苦之外並沒有什 麼。你知道痛苦是什麼,你也不想要它,但是你為什麼這麼喜歡 去聚集痛苦的原因,就像這種惡意的找碴呢?你還不明白它只會帶 給你那些全然不想要的痛苦嗎?我告訴你這些是為了對你有所 幫助。你已經能體會我所說的真理了嗎? 那伽說: 我已經瞭解每一句話,但是我知道,改正自己對我來說會很困

6、難,因為我的心已經長久習慣於這些罪惡的性向。 尊者說: 如果你深知它的罪惡並試著去改正你自己,那就夠好了,習慣或 衝動的力量會逐漸地被削減。我只能指出方法,我不能幫助任何人 改正他自己的過錯,因為那是每一個相信正法而願意奉行它的人應 盡的責任。藉著持續的修習和自我訓練,任何罪惡的性向必然都會 減弱,然後從心裡除掉。 上述這一實例,一方面顯示出挑毛病是很容易的,但是這會造成心 意的墮落和污染;一方面顯示要改正這一不良習性唯有從現在開始內 觀:往內觀察自己的心理狀況,時時了知它是善、還是惡,是對、還是 錯,如此持續地修習就能將這一不良習性逐漸減弱並從心中拔除掉。阿4 姜曼尊者的這一個教導是相同於六

7、祖所說的常見在己過 。 【己過知多少】 人們常常想要改變別人,自己卻不改變,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只看 到別人的過錯,並認為這是問題之癥結,所以對方必須優先改變,即使 自己有錯,這是次要的,可以慢點改。雙方都把問題之癥結歸咎於對方, 結果變成雙方都不改變,問題永遠不得解決。所以,解決的第一步驟是: 各自內觀,常見己過。 例如,有的人對父母有敵意,可能是來自小時父母不當之管教所引 起,父母當時也許是求好心切,但是卻得到相反的後果。而今父母不要 一味抱怨、責備,要先認出自己當時之執著,導致不當之管教。今日起 應將力氣移到看清自己內心的執著,檢束自己的言行,不再犯類似的錯 誤,這樣才是真正的懺悔,不用一

8、味的抱怨,應積極走向正面的內觀, 如此才有可能出現和諧的未來。孩子方面也應反省,例如:當時父母對 自己之要求,其實也是在合理的範圍,只是自己把合理的要求視為約 束 ,甚至故意違抗。這些例子,顯示出人們的心中潛藏著:只想別人 順從己意的心理。 夫妻之間,常有一方抱怨: 他不了解我 。朋友之間,則常聽到: 我最了解他了!然而,先不要涉及他人,先反省一下自己: 我了 解自己嗎?我曾經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嗎?如果一個人從來不 往內觀察自己,那麼,他如何了解自己呢?猶如不觀察天氣,如何了解 天氣呢?所以,一個人最不了解的其實是他自己,就好像燈下是最暗的 地方,人們最不了解的是他自己,因為他從來未觀察

9、過自己。對自己都 不了解,那麼如何要求別人了解我呢?對自己都不了解,那麼又如 何能了解他人呢?如何能說: 我最了解他了? 每人往內觀察自己,那麼,會發現自己有多少過失呢?這要依據不 同的人生目標、不同的標準來算。一般的人,只要奉公守法,就不會有 大的過失,但是對修道者而言,就要依據不同的層次來算,例如,有的 修道者嚴守戒律,不說人是非,但是未能禪定,依據佛教的標準,他仍 要內觀,看出自己缺少禪定是一過失。有的修道者禪定修得很好,但是 對禪定之樂有所貪著,依據佛教的標準,他仍要內觀,看出自己貪著於5 禪定是一過失。有的修道者思考銳利,但是執著邊見,不能符合佛陀的 四大法印,依據佛教的標準,他仍要

10、內觀,看出自己見解上的過失。所 以,在修道的路上,唯有常見己過才能看到進步的空間,使自己不 斷提昇。 【回歸內觀】 如果看不出自己的是非之心 ,如何將之熄滅呢? 如何看出自己的是非之心呢? 如何觀察自己的過失呢? 如何看清潛藏在自我內部的不良情結呢? 如果這些都看不清楚,那要如何修道呢? 如何可能提昇呢? 在修道的實踐過程上, 常見己過的深一層意義,就是時時內觀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關照自己當下的這一顆心:只要一生起貪染之 心,就立刻察覺,並知其非而放下;只要一生起瞋恨之心,就立刻察覺, 並知其非而放下;只要一生起愚癡之心,就立刻察覺,並知其非而放下。 這種訓練也就是佛陀所說的根律儀 :在日常生

11、活中,訓練自己眼見 色時、耳聞聲時、鼻嗅香時、舌嘗味時、身覺觸時、意了法時,都不要 生起貪瞋之心、不要生起是非之心。 但是內觀不是只在靜坐時才觀察自己,而是貫穿到生活之中。有的 人在靜坐時保持長時間的身體不動,六祖惠能認為這不算真工夫,因為 如果一到生活中,開口就說別人的是是非非,內心浮動,不能關照自己, 那就與道完全相違背了,所以,惠能說: 若修不動者,不見一切人過患,是性不動。 迷人自身不動,開口即說人是非,與道違背。 唯有穩住自己,時時往內觀察自己的心,不往外批評,不說人是非,如 此才是修不動者 。能夠處在順逆的環境下,內心清楚而不為外界所 動,才算真工夫,所以,惠能說: 6 若真修道人

12、,不見世間過,若見世間非,自非卻是左。 為什麼不見世間過?為什麼不說人是非?因為人人大都養成以自我為 中心,各有習性與執著,各戴上不同的有色眼鏡來看外界,對生活中不 重要的芝麻小事就意見紛紜,何況是有利害關係的事件!清官難斷家 務事便是活生生的實例。雖然真相只有一個,但是人們常以自己的偏 好來論斷是非,而且常是加油添醋,越描越黑,結果各自表述,製造出 更多的是非。所以,斧底抽薪的根本辦法便是不見世間過 、 不說是 非 ,要先將自己雞蛋裡挑骨頭的不良習性先熄滅掉。 【結語】 要將佛法落實到當下這一刻:每當 貪瞋之心 一生起,就立刻 能 見己過 ;每當是非之心一生起,就立刻能見己過 ,這樣才算走 在修行的道上。然而不說是非並不等同於不明是非 ,一般世間 共同認知的善惡、是非,有相對客觀的一把尺,要明白其尺度,不可以 不知。最後,以大愛電視台所製作的印順導師傳紀錄片(2002 年) 中,印順導師的一段訪問作結: 問:常覺得煩惱是別人造成的。 印順導師答:一般人都注意別人的毛病、說別人怎麼樣;其實這些 怎麼樣自己全部都有!只是某部分重一點,某部分輕一點。所 以學佛的人如果不反省自己、不改善自己,那是不成的。學佛的人 第一要反省自己,不要都說別人不好,要明白問題是在自 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