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努力融合中展现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81852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1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努力融合中展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努力融合中展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努力融合中展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刊周聚焦课改前沿 引领专业成长09主编:汪瑞林编辑:汪瑞林设计:聂磊电话:010-82296640 博客:http:/ 段磨课、研课、晒课所带给我的凤凰 涅槃般的过程,这种宝贵的经历,让 我感受到自己的蜕变 ,听到了自 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江苏省海门市 通源小学黄海燕老师在2 0 15-2 0 16 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 动国家级培训班上说。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 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 制” ,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重 大部署,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 中的应用与共享,2 0 14年度教育部 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 师”活动。活

2、动鼓励每个教师利用 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资源至少上好 一堂课,把这些好课汇集起来,形 成每堂课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利用 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资源讲课。活 动得到了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的迅速 响应,教师参与热情高涨,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教师积极利用信息技 术与数字教育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的 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我要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点赞” , 日前在南京举行 2 0 15- 2 0 16年度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 家级培训班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 满含深情地说。他认为,基础教育领 域对于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 子的形成,贡献是最大的。精心选课,反复磨课, 提升教学水平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

3、一个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人。 处于变革时代的优秀教师,应该 既有对过去优秀传统的记忆反 思,又有对未来教育的求索意 识,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 能真正推进教育的创新。在参与过程中,选课阶段可能是 很多老师认为最简单的,直接在活动 平台上传一堂自己以前上过的公开课 应该是最易操作的。 但简单重复已经做过的工作,创 新和提升的空间有限,对于喜欢挑战 的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徐杨老师来 说,一开始就在心底拒绝了这种做 法。而当徐杨面对政治学科五本教材 时,她不知该如何选择。后来,在一 次备课交流中,一位老教师问她: “你觉得自己最不擅长上哪一部分的 课? ”她说: “ 文化生活 方面。 ” 这位老师

4、快刀斩乱麻: “那你就选这 本书上课参评,它对你来说既有挑战 性,又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许在你 身上反映出的问题同样是政治教师群 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上出 来,于自身而言是教学实践上的创 新,对同行们来说是交流借鉴,这不正契合了国家开展一师一优课一 课一名师活动的目的吗? ”老教师 的这番话让徐杨如醍醐灌顶,茅塞顿 开,最终她选择了色彩斑斓的文化 生活一课。 如何遴选优质、适切的数字教 育资源,更鲜明地凸显古诗教学的 特点?两者如何深度融合?如何让 学习真正地发生?一系列“专业” 问题,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不断走 向深入,一系列疑虑也慢慢变得清 晰起来 确定课题后,开始备课。作为语 文老

5、师,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黄海 燕老师最犯愁的还是如何运用现代技 术演绎三年级古诗绝句教学。经 过与学校磨课团队研讨,达成共识: 语文姓“语”姓“文” ,优质的数字 资源必须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必 须凸显学科特点。电教老师也加入了 研讨,对黄海燕老师的信息技术进行 专业指导,教黄老师利用网络、多媒 体技术呈现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 研究兴趣及潜能。 课堂上,原本预设好的一些内容 和方法常常不会出现,学生的思维走 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出其不意的惊 喜,这也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 教研员采用包校、包人的办法,进入 学校参加研讨,对课堂教学反复打 磨,确保晒课质量和

6、优课水平。教研 组的老师们在听课时也不断产生新的 想法与建议。 徐杨第一次试录后,大家回放 录像,逐个环节进行点评,对徐阳 的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到与学生的 交流方式、引导方法进行了全面而 深入的分析。当大家谈得尽兴时, 教研组长提出自己的建议,请组里 的另外两个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 根据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上一节课, 然后再将三节课放在一起研究。就 这样,教研方式由一人上课、众人 磨课变成了多人同课异构。正是基 于对一节好课的追求,使得老师们 在自我批评和扬弃中不断开拓创 新,超越自己。 校本教研的“正规军”发挥了 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生活中的 信息技术让老师的教研圈不再局限 于校园内。为了让磨

7、课更有实效, 学校还专门组织进行网上教研,通 过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征求大家 的意见。 “丰云漫步”是河南省郑州 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郑璐老师创建 的微信群,教师们在群里交流讨论 晒课的心得和体会,还可寻求帮 助。在完成晒课任务后, “丰云漫 步”现已超越了成立时的初衷,当 初的“一时之策” ,已经融入了教师 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教育教学相 关的专题讨论常在这里进行。录制优课,技术保障活 动参与信息技术教师为教师晒课提供 技术支撑, 将优课操作注意事项、 优课 拍摄技术支持、 优课资源格式及相关 要求、 优课上传相关问题等录制成微 课, 供全体老师随时查看。教师的课堂实录在信息技术组老 师的指导

8、下拍摄和制作完成。在上传 截止日期之前的一段时间里, 几乎天天 有各学科的老师到杭州市采荷实验学 校视频中心上传他们的活动成果: 详实 的教学设计、 精致的课件、 丰富的微课 素材、 符合格式要求的课堂实录 河南省电教系统从搭建省活动平 台、用户注册、实名认证、资源服 务、视频录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 术支撑。该省建立起覆盖省、市、 县、校四级网络,有近2 .49万名管 理员,依靠这个网络将培训落实到每 一所参加活动的学校,从而及时将活 动实施方案、网上晒课内容注意事 项、 “优课”网络投票等具体工作要 求传达到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确保 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在制作课堂实录 中,各级电教部门发挥自

9、身专业优 势,依托全省中小学现有的高清录播 教室,协助参与活动的教师录制课堂 实录,编辑、剪辑视频资料,从技术 上帮助教师晒出高质量的课例。甘肃 省天水市麦积区电教馆针对基层学校 普遍缺乏拍摄课堂实录的设备条件和 技术力量的情况,将全区农村学校分为10个片区,由区电教馆技术人员 巡回乡镇片区,集中时间、集中设 备、集中人员,对片区教师的“课堂 实录”统一拍摄,大大节约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平台晒课,看课观摩, 互相借鉴共同成长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 由个人资源变为群体资源,资源 得以分享,辐射作用得以扩大。 在优质数字化资源生成和传播的 过程中,教师基于网络学习和教 研的意识也在增强。在

10、天水市中小学教师中流行一个 热词 “今天你晒了吗? ” 这种互动式问候 的背后, 燃烧着广大教师的晒课热情。 甘谷县新兴镇马家磨小学的教师 马胜全,将一节四年级“平行与垂直 相关概念”的数学课“晒”到了平台 上,由此拉开了天水市晒课活动的序 幕。马胜全所在学校地处偏僻农村, 只有一台办公电脑,他是学校的电脑 操作员,便带头编写了教学设计,学 着制作了 p p t 课件,然后就晒到网 上,成为全市第一个晒课的人。 为有序推进“晒课”活动,确保 “晒课”的质量和效率,浙江省杭州 市采荷实验学校成立了“优课”工作 组,由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为联系 人,师训部门做好优课规划设计,七 大教研组长为片区负

11、责人,将此次活 动与平时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进行 深度整合。4月份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上晒“常规课” ,5月份的“百花 奖”教学评比过程中教研组晒出 “研 讨课” 、 名师工作室在学期间晒出 “精 品课” 。各教研组集体研讨、 制作微 课、 丰富教学、 互听互评这样的活 动持续了一个学期。一时间, 学校领 导带头晒, 特级教师、 骨干教师、 教学 能手、 高中级职称教师示范晒, 青年教 师人人晒, 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研室在晒课环 节立足普及, 积极引导老教师、 山区学 校教师、 农村学校教师学习和运用信息 技术。活动一改过去只录优秀教师、 名 师课的做法, 把注意力引向每一位普

12、通 教师, 通过晒课, 为教师们提供展示课 堂教学风采的机会和平台。一位参与 晒课的教师感叹道:“感谢发达的信息 技术, 谁都能看到别人讲课时的样子, 也能把自己的课堂放在阳光下晒一晒, 这种 天堑变通途同台比武竞风流 的快意难以言表。 ” 通过 “一师一课” , 教师们按照兴 趣、 个人偏好、 年龄等结成了网上 “研究 团队” , 一起反思、 探索和改进自己的教 学, 教师将自己课堂教学的风采展示给 同行, 营造了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相互 借鉴、 共同成长的积极氛围。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一位 校长深有感慨地说: “一师一优课” 活动犹如海浪涌来, 留下一沙滩五彩斑 斓的宝贝, 带给我们

13、的是教师在任务驱 动下的磨砺和成长, 是各教研组积累的 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更给予广大教师 新的启迪: 技术推进学习的探索之路无 穷尽, 我们也将沿着优课活动的精髓继 续走好教育教学每一天。魅力, 在努力融合中展现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活动纪实本报记者黄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征求 意见稿)出炉之际,正赶上“中国诗 词大会”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 档节目)播放,大概这也算是一场最 美的遇见吧。 中国诗词大会上, 最耀眼的一颗 星星, 当属十六岁的 “国学才女” 李子 琳。且不说她当了多少回擂主, 就凭 她那两轮 “飞花令” 就令人惊羡不已。 第一轮 “飞花令” , 李子琳

14、以 “花” 字开头, 朗诵了七句古诗: (1 ) 花重锦 官城; (2 ) 花迎剑佩星初落; (3 ) 花萼 夹城通御气; (4) 花开时节动京城; (5 ) 花如木槿花相似; (6 ) 花落知多 少;(7 ) 花飞莫遣随流水。 第二轮“飞花令” ,按照主持人 董卿的要求,每句的“花”字要求依 次出现在诗句的17个字中,难度 陡然增加。观众还来不及为李子琳担 忧, “国学才女”七句“飞花令”便 一气呵成。现场的观众掌声雷动,康 震和王立群两位嘉宾也赞叹不已。这 七句“飞花令”分别是:(1 ) 花萼夹城通御气; (2 ) 桃 花一簇开无主; (3 ) 争忍花前不醉 归; (4) 风吹柳花满店香;

15、 (5 ) 不 知近水花先发; (6 ) 酒卮中有好花 枝; (7 )朱雀桥边野草花。 十六岁的李子琳在中国诗词大会 上所表现出来的纯美、谦逊、沉着、 果敢,或许与她对古诗词海量的诵 读、准确的记忆、深入的理解、会意 的把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程度 上说,也正是中国古诗词成就了李子 琳的“核心素养” 。 笔者之所以以中国诗词大会作为 本文的开篇,是想说,我们的语文学 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方面 的资源。我们不妨继续以古诗词(或 对联)为例,来寻觅这些寻常而又宝 贵的精神财富。比如 社会责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 更护

16、花 (龚自珍) ;铁肩担道义,妙 手著文章(李大钊) ;国家认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 ;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 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 之(林则徐) 。 国际理解:别离方异域,音信若 为通 (王维)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 系天涯纽带长(见七律郑和下西 洋 ,作者不详) ;肝胆每相照,冰壶 映寒月(许筠) ; 人文底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 琼瑶 (诗经) ;今我何功德,曾 不事农桑 (白居易) ;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 科学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董其昌) ;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审美情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陶渊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 (王维)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 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