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意识参考答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74033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意识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共意识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共意识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共意识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意识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意识参考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公共意识”参考答案 “公共意识”参考答案 一、 “中国式无序”已成为一种让国人脸红的现象。根据“给定资料 1-2” ,概括“中国式无序”现象的主要表现。 (20 分) 一、 “中国式无序”已成为一种让国人脸红的现象。根据“给定资料 1-2” ,概括“中国式无序”现象的主要表现。 (20 分)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 250 字。 【参考答案】 “中国式无序”的表现是聚众践踏潜规则,导致混乱无序。具体有:第一,不遵守交通规则, “闯红灯”现象较普遍,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交通秩序受到干扰;第

2、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经营者未能遵守市场规律,缺乏诚信意识,引发社会恐慌;第三,潜规则盛行,人们遇事容易寻求“潜规则” ,习惯于走关系、找熟人;第四,出游缺乏秩序,不守时、不遵守公共秩序、大声喧哗等现象频繁发生,影响中国游客集体形象;第五。存在冷漠与看客心态,网络时代,围观成常态,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和距离感。 (计空格 233 字)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 ,谈谈你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看法。 (20 分)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 ,谈谈你对“网络语言暴力”的看法。 (20 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表述准确,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 网络语言暴力是缺乏公共意识的体现,人们

3、与陌生人交流中缺乏对公共规则的遵守,在公共空间不能“好好说话” 。造成网络语言暴力频发的原因,一是社会层面,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流更加便捷,极大拓展了交流的领域;二是个体层面,网络成为个人挫折感等消极负面情绪的释放场;受害者维权意识低,面对恶语相向的文字听之任之。三是互联网自身层面,由于互联网自身匿名性的特点,网络语言暴力更加肆无忌惮。这不仅不断冲击着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要防止网络语言暴力,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惩处力度,还需培养公共意识,提升国民文明素养等,达成整个社会的良性互动。(计空格 300 字) 2 版权所有 翻

4、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报名专线:400-6300-999 三、X 市政府网站于近期开辟了一个“文明出游你是最美的风景”专栏,假如你是 X 市政府网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指派你去各景点进行采访,请根据“给定资料 3” ,撰写一篇新闻稿,发表在政府网站的该专栏里。 (20 分) 三、X 市政府网站于近期开辟了一个“文明出游你是最美的风景”专栏,假如你是 X 市政府网站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指派你去各景点进行采访,请根据“给定资料 3” ,撰写一篇新闻稿,发表在政府网站的该专栏里。 (20 分) 要求:内容合理,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不超过 300 字。 【参考答案】 文明旅游让 X 市成为一座温

5、暖的城市 近日,为减少旅游中不文明现象的发生,X 市开展了“文明旅游随手拍”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 一、7 岁小志愿者,用行动诠释“文明旅游” 。年仅 7 岁的张旭泽和妈妈一起参与文明旅游志愿者活动,主动捡拾垃圾,用童真行动引导游客文明出行。二、义务指路老人,感动无数网友。60 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台义务为外地游客指路,令众多网友动容。三、垃圾换水,换出整洁环境。华清宫景区“垃圾换水”换出了整洁的环境,也换出了游客的文明意识。 在 X 市,文明旅游的风气蔚然成风,爱护环境、文明出行,成为古城最美的一道风景。 (计空格 290 字) 四、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自由与秩序”为题,写

6、一篇观点明确、视野开阔的议论文。 (40 分) 四、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自由与秩序”为题,写一篇观点明确、视野开阔的议论文。 (40 分) 要求: (1)从给定资料出发,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内容充实,论证严谨,语言准确,8001000 字。 【参考例文】 自由与秩序 这些年,国人出游在卢浮宫水池前泡脚,在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篆刻“到此一游” ,在东南亚回国航班上因调整座位而致拿餐具互殴这些行为让全体国人蒙羞。在飞机上飞扬跋扈,同随意插队、乱闯红灯、网络空间的肆意谩骂等,没有本质区别,都3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是无视公共秩序、

7、无视他人利益、 “任性”行使个体权利。公共文明中“任我行”的通病,值得每个人审视和反思,自由之外,必须有秩序约束。自由是秩序的目的,而秩序则恰恰是自由的保障。 建立秩序,目的是让人们更加自由。没有自由的秩序必然导致暴政。有规范才有秩序,有秩序才有未来。新加坡以法律苛刻、处罚严厉闻名,然而正是通过对秩序的坚守,才更好的实现了保护公民自由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账号如雨后春笋,然而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微博让每一个“小我”都能发声、都被关注,也因此,一些公共表达的不足也更容易在微博上展现。不管是毫无意识,还是毫不在意;不管是擦肩而过,还是针锋相对,一些国人与陌生人交流中的无

8、礼,在公共空间表达时的无忌,已经成为一块醒目的“文明伤疤” 。对这些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并不是在限制网民的自由。相反,它正是保护自由,让网民充分享有权利的有力途径。 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缺乏秩序,自由将走向疯狂。排个队总想着如何插到别人前面去,而不愿多等一分钟;坐公交车,老人就颤巍巍站在身边,却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欣赏窗外风景; 大半夜燃放烟花爆竹, 全然不顾熟睡的人们, 只为亲朋的娱乐不文明行为之所以积久成习,原因就在于眼里没有他人,心中只有自己。人们过度享受了现代社会的各种自由, 遇事先替自己打算, 随时把利益考量的砝码移向自己这边。不同于私人领域的交流,可以随心所欲,也不同于锁在抽屉里面的日

9、记本,可以率性而为。在公共空间,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如果只想着自己的表达自由,却不考虑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社会的公序良俗,这样的表达怎能促成共识。 中国是文明古国,古人常讲“慎独” 、 “三省而悟身”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领域越来越宽阔,不仅要“慎独” 、 “三省” ,也要做到“慎言” 、 “慎行” ,不仅需要“自律” ,还需要“法律” ,身处群体之中,更应当注意自身的言行,坚守文明底线,不在人群中传播不文明现象。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成为公共生活中的文明守护者,共同铸牢4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报名专线:400-6300-999 道德堤坝,铺就文明基石。 (计空格 987 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