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为思想打开一扇新窗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66535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9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这里,为思想打开一扇新窗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这里,为思想打开一扇新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这里,为思想打开一扇新窗(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续 写 情 谊:表哥用行动支持周恩来革命工作这次短短三个多月的相处,让周恩来 和陈式周结下了浓厚的友情,此后几十年 间,表兄弟俩虽然行进在各自的人生旅途 中,但是不管身处天南海北,两人一直相 互牵挂,多有交集,用一封封满载亲情关 爱、爱国赤诚以及革命理想的书信,续写 着他们之间纯贞而崇高的情谊。 1910年,陈式周赴上海任江苏通志局 编纂,1913年,经人介绍转入 申报社当 编辑。 当时,正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周 恩来与他取得了联系。 因领导学生运动, 周恩来当时已被反动当局严密注视,他的 进步文章不便直接寄送报馆,都是由陈式 周联络转送而在报刊发表的。 1920年底,周恩来随旅欧勤工俭学学

2、生团赴法国前夕到上海候船,住在上海新 闸路永泰里陈式周寓所。陈式周帮他办理 了去法国的船票, 并赠送他旅欧的盘缠。 抵达法国后,周恩来与陈式周书信往来不 断,切磋问题,互通政见,思索探求国家和 民族的前途命运。 去英国伦敦考察时,周 恩来在回复表哥的信中写道: “ 来书语重 心长,读之数遍,思潮起伏,恨不与作数日 谈,一倾所怀。 ”同时,他还向表哥征求是 留在英国还是去法国学习的意见。在陈式 周的建议下,周恩来最终选择了生活费用 比较低、且有较多革命历史经验的法国。 旅法期间, 周恩来有多篇署名恩来、 翔宇的重要文章和译稿通过陈式周寄转, 在 申报等报刊发表。 德国赔款分配问 题、 中法大借款

3、之内幕、 纪俄罗斯之 大旱、 大不列颠帝国战后之变象、 协 约国救济中之奥地利、 上西利西问题与 英法外交及 德意志之复辟潮与其政治变迁等一系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 洲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形势剖析文章公 开发表,对引导当时国内革命斗争的兴起 产生了重要历史性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 陈式周对周恩来革命工作的支持和保护。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 革命群众惨遭逮捕枪杀。 邰荀说,据陈式 周长子陈莱官回忆,当时在上海从事革命 活动的周恩来经常到他家去,每次陈式周 都细心做好掩护,确保周恩来的安全。 后 来,革命形势愈加严峻,为让陈式周免受 牵累,周恩

4、来主动中止了与他的联系。 然 而, 周恩来一直牵挂着这位志同道合、多 次帮助自己的表哥。 1964年,他委托江苏 省公安厅到扬州宝应一带查询陈式周地 址,还安排卫士长成元功和生母万氏家的 表哥万叙生联系, 请他帮助寻访陈式周。 几经周折,周恩来终于与陈式周之子陈莱 官取得了联系。 可惜的是, 陈式周已于 1954年在北京去世。 “ 陈式周怀着对周恩来深切的仰慕之 情, 悉心珍藏了一大批周恩来的信函、手 稿及照片。 然而,这批弥足珍贵的革命文 献,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和 文革的洗劫, 几乎全部散失。仅存的周恩来留法期间致 陈式周的两封信函,现已收入 周恩来书 信选集,原件收藏于中央档案馆。 ”上世

5、纪90年代,宝应当地政府将留有周恩来足 迹,见证周恩来与陈式周亦师、亦兄、亦友 的情谊的陈家老宅,建成 “ 周恩来少年读 书处”对外开放。 邰荀组织并参与了陈展 工作,这些珍贵资料的遗失,让他感到非 常遗憾。此 情 依 依:怀乡每惦运河岸 忆昔犹思宝塔根“ 虽然只生活过三个月,但宝应给周 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几十年之后,他 对宝应的记忆依然非常清晰, 见闻之广, 甚至超过了土生土长的宝应人。”邰荀说, 据了解,周恩来经常对身边人讲起自己在 宝应生活的这段美好日子,提起自己小时 候游览过的学宫、八宝亭、纵棹园等胜迹, 关心着宝应城乡的变化发展。 1957年,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一句 亲切的

6、“ 小老乡”让有幸给周恩来总理当 阿尔巴尼亚语翻译的范承祚感到既激动 又亲切。 当时,范承祚作为驻阿尔巴尼亚 留学生之一,第一个被提前调出担任外交 部外事翻译,奉命陪同阿尔巴尼亚议会代 表团首次访华。 从他的普通话中,周恩来 听出了熟悉的苏北乡音,便询问他是哪里 人。听说范承祚出生宝应,祖籍淮阴 ( 今淮 安市), 周恩来非常高兴, 亲切地称他为 “ 我的小老乡”。 1964年1月2日,我国驻阿尔巴尼亚大 使馆新年晚会上, 在难得的空闲之中,周恩来问范承祚: “ 你知不知道宝应城有个 宝塔根?”范承祚虽然知道宝塔根的存在, 但因为小时候家住县城北边,宝塔根在城 南,家人不让跑远,所以并没有去看

7、过。周 恩来笑着嘱咐他: “ 有时间回宝应,可得补 上这一课哦! ” “ 欧亚非行冬跨春,新年稍 歇百忙身。 怀乡每惦运河岸,忆昔犹思宝 塔根。”这次交谈之后,范承祚有感于周恩 来的家乡情怀,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 期,随着中阿 “ 特殊友好关系”的不断发 展,范承祚曾逾百次为周恩来总理当阿语 翻译。 周恩来经常与他谈起家乡的话题, 并以博大的情怀、崇高的品德、入微的关 怀,延续着与 “ 小老乡”的绵绵乡缘,让这 位 “ 小老乡”感慨终生。 在2008年出版的 往事如诗范承祚回忆录一书中,范 承祚记录了他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时 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字里行间,

8、流露着 对总理的真挚感情。 这段历史,也成为了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一个重要陈展主题。封8-9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新闻行动在这里,为思想打开一扇新窗走进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老而宏伟的京杭大运河水脉上, 一座座城市如珍珠般串 联,因河而兴,一脉相通。 从淮安市淮安区沿河南行40公 里,就来到了与之毗邻的城市宝应,周恩来嗣母陈氏 的家乡。 110年前的夏天,周恩来被陈氏领着来到这里,在外祖父陈源 家住了三个月。周恩来在此结识了长他16岁的表哥、进步青年知识分 子陈式周,并在他的影响下为思想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6月, “ 矗立的丰碑永远的怀念” 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新闻 行动采访团来到宝应,

9、在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院落里,寻访周恩来当 年在这里与母亲陈氏、表哥陈式周一起生活、学习的场景,感受少年 周恩来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的精神。昔 日 足 迹:古朴小院书香悠悠潺潺的流水,高高的大堤。 从运河堤边的叶挺路向南转 入县南街,大约走二百米,再折向西进入水巷口,不出百米, 就来到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除了门楣上方悬挂着全国人 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的 “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横匾,这里与其他民居并无区别。 门脸不大,石级不高,推开 两扇木门,如同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宁谧安静。 从正门向前,是一道青砖铺就的甬道,甬道尽头的照壁 前,立着刻有周恩来手书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石碑。 甬

10、 道左右两侧是两个四合院。 东院为当年生活起居区,北面朝 南的正堂屋里,有序地摆放着条几、桌椅、茶杯,除此之外, 别无奢物。 中堂悬挂清代著名画家龚贤的山水画和王文治 书写的 “ 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畅日契天怀”条幅,东侧隔栅 板壁悬挂 “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梅、兰、竹、菊四幅国画, 西侧隔栅板壁悬挂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书法各一幅。 西房是当年周恩来和嗣母陈氏来宝应时居住的卧室, 室内 陈放着雕花大床、衣柜、梳妆台。 东房为周恩来表哥陈式周 的住所。 朝北的下堂屋是陈式周的书房。 不大的庭院中,一株腊梅生机盎然,东北角一个六角门的门楣上刻有 “ 栖风” 二字,內植紫竹花草。 整个院落

11、既有书香气息,又有生活情 调。 1996年, 宝应县政府对这个留有周恩来足迹的院落按 照原貌进行修缮,并将甬道西侧的院落辟为展览区。 1998年 3月5日,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正式 对外开放。 东院还原了周恩来随嗣母陈氏在这里生活时的 场景, 西院主堂屋中庭立着一尊少年周恩来的金色半身雕 像,展室以 “ 周恩来与嗣母陈氏”、 “ 周恩来与陈式周”和 “ 周 恩来情系宝应”为主题,用图文形式展示了周恩来与宝应的 乡源。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作为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 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单位、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 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是扬州市唯一 一

12、个纪念周恩来的场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 小院里,不时有游人造访的足音。 来这里的人,也被古 朴庄重的气质感染,屏声静气,认真地跟着讲解员的解说, 还原总理少年时潜心读书、汲取新知的场景。两 地 渊 源:从清江浦陈家花园到宝应县南街采访团从淮安赶到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时, 见到了 从宝应县文化局副局长位置上退休的邰荀。 作为从事了几 十年文化工作、潜心研究周恩来近十年的学者,邰荀详细地 向采访团讲解了周恩来与宝应的亲缘与情缘。 环顾四周的老房子和依次排开的巷道,邰荀介绍,县南 街因位于县衙之南而得名,过去住在这里的多是大户人家, 一度人文荟萃,现在仍是宝应老城区的文化遗产。 周恩来少 年读书处的

13、房子,是周恩来外祖父陈源家的宅第,后由表哥 陈式周居住。 “ 陈家与周家、万家一样,也是从浙江迁居苏北的。 ”对 于周恩来与陈家的亲缘关系,邰荀曾做过一番考证。 陈家世 居清河县城,祖辈曾做过掌管钱粮税收的官员,家境颇为宽 裕,宅第有房屋百余间,并有花园、书房等设施,人称 “ 陈家 花园”,坐落于清河县城十里西长街,与万府隔街相望。 咸丰 年间,太平天国捻军分支兵火焚烧清河县城,陈氏家族中陈 鑫、陈源兄弟俩为避战乱,从清河县城西门乘船顺运河南下 到了宝应县城,就此安家定居。 因宝应与淮安相距不远,而且依傍运河,交通便利, “ 陈 家与周家、万家仍然来往密切,互有联姻。 ”万家的女儿万十二姑嫁给

14、了周骏龙的次子周贻能。 时隔不久,周家又为小儿 子周贻淦迎娶了陈源的三女儿陈氏。 结婚不到一年,周贻淦 得了重病。 按照传统习俗,为了 “ 冲喜消灾”,周贻能和万氏 将不足一岁的周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和陈氏为嗣子。 事与愿 违,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病逝了。 幼小的周恩来就成了嗣 母陈氏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希望。 此后,陈氏一直带着周 恩来与嫂子万氏一家生活。 1904年, 他们搬到了清江浦居 住,并在那里设立了 “ 陈家花园塾馆”,自请塾师教周恩来兄 弟读书。 1907年,年仅31岁的万氏因家境中落,操劳成疾,不幸 病故早逝。 陈氏失去了多年相依的嫂子,再加上自己也染病 渐重,心中积郁难解,便带着

15、9岁的周恩来回到了宝应娘家, 住进了位于水巷口的这个院落。“ 虽然住的时间不长,三个 多月后他们便离开宝应返回了清江浦, 但母子俩生活上得 到娘家人的悉心照料,精神上感受到亲情抚慰,心情日益舒 缓。 ”邰荀说,周恩来更是在表哥陈式周的影响下,呼吸到了 饱含进步思想的新鲜空气, 阅读了许多经典书籍和进步刊 物。 这对他后来投身革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一 扇 新 窗:在表哥的书房汲取先进思想陈式周是陈氏堂哥陈宝斋的儿子。 邰荀介绍, “ 封建社 会,无子嗣的家庭收养同宗兄弟之子为后嗣,是非常普遍的 做法,有时候,侄子辈中没有合适的人选,还会从孙子辈的 孩子当中挑选一个,过继为孙。”陈氏的父亲陈源

16、无子,侄儿 陈宝斋又是独子,不便过继。因此以陈宝斋的次子陈式周作 为承宗孙过继给陈源为孙。这样,陈氏便成了陈式周的亲姑 姑,周恩来与陈式周的关系也更近了一层。 邰荀曾对这位苏北有名的进步学者、 与周恩来有过亲 密关系的陈式周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翻出自己制作并打印 出来的 “ 陈式周生平大事记简表”向采访团介绍,陈式周出 生于1882年,比周恩来年长16岁。 陈式周小时候曾在淮安周 家寄读,13岁便考入宝应县学,成为了一名秀才,科举制度 废止后,他又考入张骞创办的通州师范学堂,接受了新式教 育,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思想先进,谈 吐不凡。周恩来深深地被这位表哥所吸引,陈式周也十分喜欢这位思维敏锐、好学奋进的表弟。 周恩来到宝应时,陈式周在县城塾馆任教,学生都是刚 刚启蒙的孩童, 所授内容不适合已经有深厚蒙学基础的周 恩来,他便将这位小表弟带进自己位于下堂屋的书房,任他 挑选爱看的书。 虽不如周恩来的外公万青选的书房藏书丰 厚,但是陈式周的书房新旧并蓄,除了经史子集、稗闻野史, 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