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地理学报》稿约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57476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地理学报》稿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地理学报》稿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地理学报》稿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地理学报》稿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地理学报》稿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地理学报》稿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華岡地理學報ISSN 1814-9219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地理學報稿約 (自 2015 年 32 期起) 本學報創刊於 1973 年,原名 私立中國文化學院 地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 ,1984 年學校改制 為 大學後更名為私立中國文化大學 地學研究所 研究報告,1997 年改為私立中國文化大學 地理研究報告,2003 年再簡化為華岡地理學報。本學報每年九月出刊。 一、本學報以刊載有關地理學及相關學科之研究論著、技術報告、學科新知、書評、名著譯文、 專題回顧、編輯觀點或野外劄記為主,版面公開,歡迎提供稿件。 二、本學報採用文稿以未在國內外其他刊物發表者為限,作者應對論文之內容及發表權負全部 責任。

2、 三、學報為半年刊,每年六月及十二月出版,採全年徵稿。 四、來稿先經編輯委員進行初審作業,唯注意避嫌原則,研究論著經認可後送審兩名(審查採 取雙匿名制),審閱結果於收稿後三個月內正式通知作者。 五、研究論著經審查通過後刊登者,每篇酌收審查費 2000 元,未獲刊登免繳審查費用。 六、投稿時請以電子檔為原則,以利電子審查作業。文稿篇幅以不超過三萬字 (含圖表不超過 20 頁) 為原則。 七、著作人投稿本刊經收錄後,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或其他資料庫業者,進行重 製、透過網路提供服務、授權用戶下載、列印、瀏覽等行為。並得為符合各資料庫之需求, 酌作格式之修改。 八、本學報採電子發行,發行在

3、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的 CEPS 中文電子期刊資料庫及凌網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提供讀者線上檢索、瀏覽、下載、傳輸、列印或複印等利用。 九、文稿經本學報發表後,將贈送作者論文該期學報 PDF 檔一份,不另致酬。審查不合用之文 稿將函告,恕不退稿。 十、著作經本刊刊登後,非經本刊編輯委員會同意,不得翻印、翻譯或轉載於其他刊物。 十一、本刊由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華岡地理學報編輯委員會編印。 十二、稿件賜寄: 華岡地理學報 編輯委員會 ,聯絡電話:02-2861- 0511 轉 25531 99撰稿格式 稿件請以中文或英文撰寫,惟論文題目、作者姓名及摘要請以中英文並列,Microsoft Word

4、 文書編排,文稿內容中文一律以新細明體由左而右橫寫,英文以 Times New Roman 字體;行距 1.5 倍間距,12 號字(一行約 35 個中文字),文稿篇幅以不超過二萬字,圖、表總數以七個為原則。英文稿件及各稿件之英文摘要,請作者先行送英語文專家審查為盼。 稿件書寫格式如下: 一、題目及作者 (一)文稿之題目、作者名、摘要(包括關鍵字)及附於首頁底下之作者學經歷概況,均請同時並列中英文。 (二)作者中英文姓名書寫。英文名字書寫方式為名置前姓放後,中間空白一格。 (三)於中文姓名右側以上標字型之阿拉伯數字 1、2、3 標註,並在頁底註明作者中英文服務單位及職稱。在此應使用學校和單位全名

5、,如: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如為通訊作者,請以*於中文名後標註,並在中 英文服務單位及職稱後,再加註通訊作者及 Corresponding author。 二、摘要 (一)摘要置於正文之前,英文先中文後,各以不超過五百字為原則。 (二)中英文摘要下均須附關鍵字 (Keywords) 3-5 個,關鍵字中英文宜對照,以不超過 5 個為限。 (三)範例: Keywords: globalization, world cities, producer services, subcontracto

6、r. 關鍵字:全球化、世界城市、生產者服務業、代工者 三、內文 (一)主標題如:前言、研究方法、結果與討論、結論等,需加註項次。主標題為一、二、,次標題則以 (一)、 (二) 項次標明。內文中每一段落起始縮排兩個全形字空格。 (二)採用引證(Quotation)時無論字義、拼法與標點符號,一定要與原始資料符合,並以單引號註明,引證全長中英文均以 50 字為限,並於文末註明出處。 (三)中文論文中引用文獻時,需以括弧註明作者全名及年份,如王秋原 (1983) 或 (王秋原, 1983;王秋原、趙建雄,1995) 等;作者三人以上,請僅列第一作者全名,如王秋原等(2009)。 引用英文文獻時 ,

7、僅註明姓氏(last name) 及年份, 如 Wang (1983) 或 (Wang, 1983) ,若該作者同時有數篇,按年代先後排列;作者三人以上,僅列第一作者姓氏,如 Wang et al., 2009。 (四)文內註釋均以阿拉伯數字上標於該名詞或段落右上方,註釋說明請依序排列置於參考文 獻前。 100(五)非數學式中之 ( )、 、 等括號,均為半型字,用 Times New Roman 字體。左括號與前一中文字間隔 1 個半型空格,右括號與後一中文字亦間隔 1 個半型空格。若左括號的 前一中文字或右括號的後一中文字為標點符號,則不間隔半型空格。 (六)前後文均為中文時的標點符號,均

8、為全型字。前面為中文,後面為英文亦准此原則處理。 (七) 阿拉伯數字前之正或負號 (+或-) 與數字後之百分比 (%) 等符號為半型字,用 Times New Roman 字體。除年份以外或特殊用意的阿拉伯數字,當數字大於 1,000 時,一律加入分位號,如 2,000,000。 (八)時間均以西元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 2001 年 9 月 12 日。 (九)圖表須依照在文章中出現順序編號,並須在文內清楚表示參閱圖表之編號。圖、表與照片之序號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圖 3、表 6、照片 2。 (十)表格標題在表格上方;圖與照片之標題在圖之下方。特殊尺寸之地圖不在此限。 (十一)圖與照片之

9、附註、說明或資料來源放在圖或照片與標題之間,表格之附註、說明或資料來源則置於表格下方。表格之單位註記則置於表格標題與表格之間,靠右對齊。資料來源在附註、說明之上,靠左對齊。 (十二)單一附錄不編序號,二個 (含) 以上之附錄用中文數字一、二、三序號,如附錄三。 (十三)英文字母與阿拉伯數字均為半型字,用 Times New Roman 字體 (圖表內字母與數字亦同)。以中文撰寫時,圖之座標軸說明亦應為中文。 四、引用文獻 (一)論文篇末書寫引用文獻時,應置於註釋之後,按中文、日文、英文及其他語文之順序排列,並按作者姓名筆劃及英文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有數項參考文獻時,按出版年代 排列,若同一年

10、代有數項出版時,於年代末依序以英文小寫字母編列。 (二)引用文獻 (非參考文獻) 不必編號碼,第一行請自第一字寫起,不夠謄寫時,第二行國字 請自第三字寫起,英文則為第五字寫起。文中未引用之文獻,請勿臚列。 (三)引用文獻之撰寫方式如下: 1. 期刊論文 作者名 (中文請列作者全名;英文姓氏在前,名縮寫在後,二位作者以上,均以姓氏於前,名縮寫在後排列)、發表年份 (一律用西曆,並加圓括弧)、論文題目(英文題目僅第一個字首大寫,其他均為小寫)、刊物名稱 (中文期刊名、英文期刊全名粗黑並斜體),卷數 (期數): 頁數。 範例: 陶德、薛益忠(1996) ,作為區域發展媒介的港口-台灣的例子,中國文化

11、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9:133-169。 Todd, D. and Hsueh, Y.C.(1988),Taiwan:Some Spatial Implications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Geoforum, 19(2):133-145。 Lin, Y.B., Lin, Y.P., Deng, D.P. (2008a).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data with directional two- dimension wavelet analysis and open geospatial tech

12、niques for effective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ensors, 8: 1070-1089. 101Lin, Y.P., Yen, M.H., Deng, D.P., Wang, Y.C. (2008b). Geostatistical approaches and optimal additional sampling schemes for spatial patterns and future samplings of bird diversity. 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 17:

13、 175188. 2. 書籍 作者名 (中文作者請列全名,依作者序排列;英文作者姓氏在前,亦請列第一全名,後為縮寫)、發表年份 (一律用西曆,並加圓括弧)、 書名 (中文書全名、外文書全名粗黑並斜體)、版次、出版公司 (中文書籍為出版地:出版公司;英文書籍為出版地: 出版公司),頁次 (只 列所引用之頁數,不列總頁數)。 範例: 薛益忠譯 (1988),Morrill Richard L.原著,社會的空間組織社會的空間組織 (第二版),台北:幼獅文化出版公司。 Hanink, Dean M. (1997) ,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conomic Ge

14、ography,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 (1)無作者:以文獻名稱第一字母編排。 (2)編輯之書 (作者即編者)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 主編 (1996),台灣史論文精選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出版社。 Bryan, R. B. (ed.) (1987), Rill Erosion, Cremlingen: Catena Verlag (3)編輯之書中的專文 姜道章 (2001),明代的鹽業地理,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編,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 史地理學面向新世紀的中國歷 史地理學,濟南:齊魯書社,553-567。 Gray, Donald H(1972),Soil and the City, in Thomas R. Detwyler and Melvin G. Marcus(ed.),Urb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 Belmont: Duxbury Press, 136-162 (4)網頁資料 行政院環保署(2008)空氣品質監 http:/taqm,epa,gov.tw/emc/default.aspx?mod=PsiAreaHourly。 下載日期:2008.7.30 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