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450626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4.7.1线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7.1 垂垂 线线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4.71 垂线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第四章相交线。 垂线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 了点、线、角的基础上,继续认识线线之间的相交关系,主要是学习垂线的概念、画法和 性质等基础知识,学好这一节内容,为进一步学习空间的垂直关系、三角形的高线、四边 形、圆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在实际中很大的用途,可运用到 求物体间的最短距离等方面中。 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也蕴含着从 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

2、的作用。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学生通过点、线、角等几何知识学习,已初步具有一些几何的思维能力,对于通过画 一画、量一量、想一想、做一做等参与方式来探究知识很感兴趣,也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操作的成功体验,从而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与同学探索、发现、 归纳数学知识。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从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索 欲望,采用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心,以师生互 动为特点,以相互活动为依托,在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 又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演示等,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发现抽象的概念,使学生体

3、验探索与创 造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采取让学生动手实践、大胆猜测的方式,并借助于几何画板的演示,证实学 生探索出来的结论。在探索垂线的性质时,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互助,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通过画、量、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的认识,掌握有关的符合表示。 2.理解垂直的概念;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直的性质并学会简单的运用。 3.会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垂线。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探索垂线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

4、分析归纳的能力、几何语言能 力、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2. 在学画垂线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操作活动经验。 三、情感和态度目标三、情感和态度目标 1. 教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做个爱学、爱思的人。 2.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不断发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垂线定义、性质及点到直线距离.市考研室 教案评比 一等奖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垂线性质和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设备和教辅工具教学设备和教辅工具多媒体、三角板、直尺、几何画板软件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一、 创 设 问 题 情 境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反映校 园跳远运动的图片,提出问题: 测量跳远成绩

5、时,皮尺与起跳 线(踏板)有何关系? 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 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观察、思 考从学生所熟 知的生活情境入 手,通过设疑, 由此引出课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 学就在自己的身 边,从而激发他 们学习数学的积 极性。二、 回 顾 再 现引 入 课 题 :提 高1.如图,直线 AB 与 CD 相 交,交点为 O,则有哪些角相 等?2.几何画板演示: 两条直线逐步改变相交的 角度至 90,并标上直角的符 号。 3.提问:当一个角等于90时,其他三个角有何变化?4.引导学生归纳:两条直 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 一个角是直角时,称这两条直 线互相垂直。 (板书课题)思考、回 答。观察角度 的

6、变化过 程、思考、 交流。思考、回 答归纳通过此练习, 以旧引新,而 且为学生营造了 一种轻松愉快的 教学氛围。多媒体的作 用是向学生形象 说明,垂直是相 交的特例,是交 角为 90的特殊 情况,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垂直定 义。在感性认识 的基础上进行抽 象概念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 一些数学语言的ABCDODABCO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提 升巩 固 反 馈巩 固 反 馈5.语言表示:(1)如图, 直线 AB 与 CD 相交,交点为 O,BOC=90,记为ABCD,垂足为点O.“ABCD”读作“AB 垂直于 CD” (2)填空:两条直线ABCD,垂足为点 O,则

7、AOCAODBOCBOD90 6.(1)多媒体展示一幅室 内摆设场景的图片,请同学们 找一找图中互相垂直的线段。(2)练习:书本 P162 页 第 1 题 7.请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用三角尺在白纸上画出两 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画法: 沿两直角边各画一条直线。) (2)用量角器在白纸上画出两 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画法: 画 90角,再将两边反向延长。 ) (3)用直尺在方格纸画出两条 互相垂直的直线。(画法: 沿横线和竖线各画一条直线; 画出一正方形两条对角线所 在的直线;分别画出 mn 和 nm 矩形的对应对角线所在 直线。)理解、记 忆观察、思 考、交流操作、交 流、展示操作、交 流、展

8、示训练,实现数学 的三大语言 文字语言、符号 语言和几何语言 之间的切换。加深对垂直 感性认识,感受 垂直在实际生活 中也“无处不在” 。鼓励学生探 索画垂线的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 验。对于第(3) 问的最后一种画 法,必要时给出 示范,让学生模 仿完成,并利用 量角器等工具进 行验证,为今后 探索图形的性质 积累活动经验。三、操 作探究画 一1.1.操作思考: (1)经过直线外一点 P,画 直线与已知直线 AB 垂直,且 讨论这样的直线有几条?操作、探 索 讨论通过操作, 掌握过一点画已 知直线的垂线的 方法:一落(一 条直角边落在已 ABP ABP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画 ,

9、议 一 议(2)若这一点在直线 AB 上呢? 2.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在同 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 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已知直线垂直.知直线上) ,二过 (另一条直角边 过已知点) ,三画 (画出垂线) 。 对于第二个 图形,必要时可 现场演示或用多 媒体演示画图过 程。四、 小 组 合 作 交 流 探 索归 纳 总 结 建 构 体 系1.学生分小组测量,讨论、 归纳。 如图,点 A 在直线与直线 DC 上各点的 距离长短一样吗?谁最短?具 备什么条件? 2.教师用几何画板把点 C 在在直线 BD 上移动,直观显示 AC 的长度 3.教师总结归纳:只有线 段 AB 最短,且当 AB

10、与 DC 垂直 时,才最短。 引导学生得出线段 AB 的特 征:A 为直线外一点,B 为过 A 向 DC 所引的垂线的垂足 线段 AB 的长度就是点 A 到 直线 DC 的距离。 思考:点 A 到直线 DC 的距 离与点 A 到点 C 的距离有什么 区别?小组合作 交流,各 小组派代 表发言归纳、交 流、发现结合多媒体, 让学生通过直观 感知,操作确认 等实践活动,加 强对知识的理解 和感受. 小组讨论注 重实效,确保做 到人人参与,起 到合作交流的作 用从学生合作 交流中总结规律, 发现性质,提高 学生学数学的兴 趣。五、 做 一 做1.书本 P162 页第 2 题 2.想一想:跳远成绩是如

11、 何确定的? 3.某村庄在如图所示的小 河边,为解决村庄供水问题, 需把河中的水引到村庄 A 处, 在河岸 CD 的什么地方开沟,才 能使沟最短?画出图来,并说 明理由。独立练习使学生感受 到数学来源于生 活,反过来又服 务于生活,并与 前面前后呼应。 使学生在练 习中应用本节课 的知识,分享获 取成功的喜悦, 并促进学生形成 积极向上的心理ACBDA村庄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品质。六、 操 作 思 考操 作 思 考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折出 互相垂直的线,试试看!用量角器量出折痕所成的 角的度数,并与同伴讨论这种 折法的合理性。阅读理解、 折纸操作。验证、讨 论、交流。使学生了解 借助于

12、折纸可以 得到互相垂直的 线,积累有关两 条直线垂直的经 验,发展有条理 的思考,为后继 学习轴对称知识 作准备。 这里,有两 点提醒学生注意: 一是折痕要清晰; 二是要保证第 1 步折出的折痕在 第 2 步中相互重 合,以确保把平 角二等分为两个 直角,得到相互 垂直的两条折痕。给学生充裕的 时间操作、思考。“探索猜 想验证”这是 认知的三个环节, 在此培养学生严 谨的学习态度。七、 小 结 回 顾1.请同学们提出本节课中 不懂的问题。 2.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 学的内容: (1)垂直定义; (2)垂线的多种画法; (3)垂直的表示方法; (4)垂直的基本性质; (5) 点到直线的距离。回顾、思 考八、 布 置 作 业1.作业本中的作业 2.选做: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OA 平分EOC,且BOD45,求直 线 CD根据学生差 异,设计不同层 次作业,以符合 不同层次学生的 需要。CA ODBE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与 OE 的位置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