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444749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苏教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全册导学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一课时 分段数据统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 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 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 据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 1、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 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 要做什么呢?(量身高) 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 50 种规格的校服呢? 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

2、,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 (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身高 120cm129 的穿小号,130139 的穿中号, 140149 的穿大号。 )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 3 种型号,看了这张 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 (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 更喜欢哪种 统计方法呢?为什么?(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 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 写 完之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

3、样把画 “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 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 学生继续完成。与电脑校对。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 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 习 1、其实我们身边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成绩: 90 多分的为 A,70 多、80 多的为 B,60 多的为 C,60 以下的为 D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 1 题:(出示) 看了这些数据,你觉得怎么分段比较

4、的合适? (50 多的为 A,40 多的为 B,30 多的为 C,20 多的为 D。 )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 的统计表。交流校对 2、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家园,需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 演示: “你知 道吗?” 了解空气污染指数的一些常识 3、现在你们想知道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吗?(出示 p.72 第 2 题) 找一找, 哪些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画“正”字统计在表中。 那我们现在居住的城市空气质量 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找一找。 (良) 把其他也是“良”的城市找出来,统计好 剩下的几个城市空气质量属于哪一段呢?继续填写。 根据“正”字整理情况,完成统计表。 看了这份统计你

5、有什么想法么? 指名读一读表名,这个表名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时间:2004 年 4 月 30 日 指出:空气质量随时会随着一些交通、工业等情况发生变化,所以这份统计表还特意要 说清楚统计的时间。 4、再来看一份我们比较熟悉的城市上海在 2004 年 4 月整个月中的空气质量情况 演示该题,先找到刚才提到的“4 月 30 日 58”指出:4 月 30 日这天,它的空气污染指 数是 58,空气质量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呢? w W w . x K b 1.c o M (不是,有空气质量优的时候,也有轻度污染的时候。) 根据这份数据,完成下面的 统计表 你能评价一下上海 2004

6、 年 4 月份的空气情况吗? 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要注意保护环 境) 三、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统计。课后请大家多搜集一些可以用这种方 法进行统计的素材,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在刚才提到的空气特别好的城市中,我去过四个地方:北京、贵阳、桂林、海口 边说边 出示自己在这几个地方游玩时拍的一些照片,让学生感受美。练习七 教学内容:44 页 27 题 教学要求: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 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 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

7、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第二题 1.出示题目,弄清题意 2.学生完成分段统计 3.怎么计算合计人数呢?算加法 4.分析数据: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前十名,你能估计她的成绩可能是多少吗?(只要估 计) 二、第三题 1.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 2.注意标注数据 三、第四题 了解我国代表团在第 2430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数量,完成统计图。 第 24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韩国汉城 5 枚 第 25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巴塞罗那 16 枚 第 26 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 美国亚特兰大 16 枚 第 27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澳大利亚悉尼 28 枚 第 28 届奥 林匹克运动会 希腊雅典 32 枚

8、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中国北京 51 枚 第 30 届奥林匹克运 动会 英国伦敦 38 枚 四、第五六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 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 数据记录 准确,分析有道理 五、作业:完成思考题,补充习题第二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第 49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 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 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 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感受

9、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 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 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 作(1 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准备:光盘,事先调查好 4 大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 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 今天这 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 先请大家来看 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 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交流,主要要

10、明白:(1)有 89 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 2 个。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 的会被淘汰 追问:89 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 5 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二、学习例题: 1、演示:2002 年 12 月 3 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 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 主办城市。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 (图略) 问:从图上你知 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 5 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但可以肯定 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http

11、:/w ww.xkb 1. com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89 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 5 个数据加起来,得到 84 票。问“84 票”说明了什么问题?) 质疑: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 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 1 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 说这里的 1 格就表示 5 票 当不正好是 5 票的时候,比如说是 2 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 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 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 正确吗?

12、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2)画框,连成一个条 形;(3)画阴影 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 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 ,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2002 年 12 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 (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合适吗?为什么?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2)单位:万吨 (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

13、高,哪一 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2)2004 年的棉花产量比 2000 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3)你还能提 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 2428 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 说 说第 28 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27 届呢? 指出:奥运会每 4 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 你能根据 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要提醒学生注意: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 整。 长江 6300 千米,黄河 5464 千米,珠江

14、2214 千米,淮河 1000 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练习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 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 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怎么求出平均数 (先求和,在求平均) 二、练习 1.练习八第 3 题1.平均身高 160 厘米,李强的身高可能是 155 厘米吗? 2.学校篮球队中,可能有超过 160 厘

15、米的队员吗? 说说理由 2练习八第 4 题 指名板演。平均每天卖出苹果核橘子各多少箱? 哪几天卖出的苹果箱数超过平均数?卖 出的橘子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 3.练习八第 5 题 判断,注意平均数的含义 4.第 6 题 估计平均数,只要在最多与最少之间即可 5第 7、8、9 题,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校对,订正。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 三、作业 完成第 10 题,补充习题中的练习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 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1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 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新课 标 第 一 网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法: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秒表 学生:答题纸、文具等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 得非常不错。 (2)提问: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 发生哪些变化吗? (3)教师: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 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二、明确目标 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