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423729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4—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0农业(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942011 年全国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 10 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上海市普通高校 2009 届高三春季招生综合能力测试,10)近年来,上海市郊鲜花种植 业的规模和品种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外省市甚至国外的花卉也进入了上海。导致这种局 面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B水热条件的改变 C市场需求的增加 D土地价格的上涨 【答案】C 【解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发达,花卉的市场需求量大。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 2 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45 题。 2图中所示的 L 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A.城镇 B牧区 C林区 D.矿区 【答案

2、】A 【解析】图中所示的 L 湖被污染,根据图例信息的分布可知,污染物主要来自湖泊周边的 城镇。 3学生对图 2 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 【答案】D 【解析】图中所示牧区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地势相对较平缓的地区,与市场、交通、技术等 因素没有联系。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 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徽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者。完成 12 题。 4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 B.降水变率大 C.坡度大 D.植被

3、覆盖率低【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先是增施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 产效果显著。 ”说明山坡地是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选 C。 5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A.调节大气温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答案】B 【解析】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对调节大 气温度、增大空气湿度和增加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6(2009 年高考广东地理单科卷)1980 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 1 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4、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答案】B 【解析】黑龙江省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1980 年以来,随着全球变暖,黑龙江省平均 气温升高,热量条件得到了改善,因而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移,所以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 自然因素是热量条件。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作物栽培布局与距离农村居民点的远近有一定联系。某村位于我国平原地形区,主要种 植蔬菜和春小麦。图 1 为以该村居民点为中心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39-40 题。7(2009 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图 1 中甲、乙、丙分别为 A蔬菜带、混作带、粮食带 B粮食带、蔬菜带、混作带 C蔬菜带、粮食带、混作带 D粮食带、混

5、作带、蔬菜带 【答案】A 【解析】图 1 中甲、乙、丙离该村居民点的距离是由近到远,而蔬菜种植面积小,离居民 点最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相对较远,混作带处于中间位置,即选 A。8(2009 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卷)该村最可能位于 A成都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提到该村主要种植春小麦,即可推出该村位于东北平原,选 B。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影响农作物的区位因素。 (2007 年高考全国 I 卷文综)我国某边防站(海 4900 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 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 简易阳

6、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 910 题。 9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答案】A 【解析】本组题以一段文字创设了试题情景一是我国某边防站海拔 4900 米官兵为了改善生 活试种蔬菜。二是官兵试种蔬菜的过程盖起简易阳光房蔬菜不能生长再到在简易阳光防中 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收获。试题情景真实而亲切语言简洁表达清晰、完整。突出考查考生 获取文字信息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首先获取大题干中 的有用信息边防站的海拔为 4900 米海拔高气温低但光照条件好且温差大。所以盖简易阳光 房的首要目的是要改善气温条件热量条件所利用的原

7、理是“温室效应”原理。这样该题的 正确选项为 A。 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答案】C 【解析】抓住“在房中搭架架上盆栽”思考为什么再整合海拔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保 温效益低等确定地温低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根据所给四个选项用排除 的方法来验证所选答案的正确性。正确答案为 C。 (2007 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读图 2,完成 6、7 题。11图中箭头 A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 B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 C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 D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答案】B

8、【解析】本组题以一幅“农副产品循环利用示意图”为素材,考查考生阅读关系示意图的 能力以及“农业的分类”这一基础知识。试题立意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引导考生关注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社会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对框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读图 2 可知,箭头来自“饲料加工” ,指向“养 殖业” ,不应有沼渣、沼液(来自沼气池) ,由此排除 A 选项。箭头来自“种植业” ,不 应有肉、蛋(来自养殖业) ,由此排除 C 选项。箭头来自“养殖业” ,不应有花卉、油料 (来自种植业) ,由此排除 D 选项。箭头来自种植业,因此有粮食、蔬菜和棉花等农产 品,为正确选项。 12该图所示的浓业属于 A原始农业

9、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答案】D 【解析】首先获取图中的有用信息“种植业、养殖业” ,再调动“农业的分类”这一基础知 识,选出正确答案“混合农业” 。正确选项是 D。 (2007 年高考全国 II 卷文综)读图 2,回答 67 题。13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该题组以“农田布局模式图”为背景,通过考察农田灌溉条件、农田生态保护等 基础知识,考查分析、综合、甄别等能力。由图可知,乙地地势陡,一旦被河流侵蚀,最 易造成水土流失。故最应退耕还林,保护好植被。 14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

10、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灌溉条件的优劣,一方面取决于距离河道的远近,一方面取决于地块的平坦程度。 图中丁耕地位于河流下游沿岸,地势平坦,灌溉条件最佳。 (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卷)图 1 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5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以及读图判断能力。难度低。 【解题思路】由题图,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 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居住用地、再往

11、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这样做 的目的,一可以获取经济效益,二可以绿化,同时对保持水土具有积极意义。再往上,坡 度更陡、土层较薄的地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本题很直观地就可以判断出影响当 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题眼】据图示的山地地形陡缓及布局情况判读。 16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郊区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意,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一 般地,城市郊区农业中,

12、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 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高,所以,选项 A 符合 题意要求。 17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基础泰国大米连续 6 年稳居世界 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农 业机械化水平高 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农业劳动力充足 A B C D 【答案】B 【解析】泰国位于中南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发展水稻种 植业。选 B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

13、统一考试(全国卷 I) 张某承包了 0.5 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 化如图 1。当地 1 月均温为 3。完成 12 题。18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 1 月平均气温为 3,应位于我国南方,排除 C、D;而珠三角的 1 月平均气温约在 10以上,所以排除 A。同时该地又有油菜的种植, 所以选 B。 19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答案】A 【解析】三幅图反映了从 1985 年到 2005 年 20 年间种植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水稻、油 菜的种植比例

14、大幅度下降,蔬菜的比例先增大后减少,而花卉这种高产值的作物却出现了 大幅度的增加,这反映了该地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所以答案应该选 A 【考点】农业的区位因素。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相对比较稳定,而市场因 素对现代农业区位起决定性作用,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备考提示】本题设置了一个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把握,看学生对学 到的知识能否学以致用,因此在复习当中,应该把知识学活了,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 结合起来,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也是我们当前高考的一个基本导向。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全国卷(新课程)图

15、 2 示意某农产品的产地、产 量及贸易状况。读图 2,回答 68 题。20该农业品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大豆 【答案】A 【解析】据图中贸易流向及贸易量大小可判断,该农产品的主要输出地区是美国、加拿大、 阿根廷、澳大利亚、法国等,输入地区主要是东亚、东南亚、南亚、拉美等发展中地区和 国家,据课本信息,不难判断该农产品应为小麦。 21该农产品的贸易状况表现为 A南北半球间的贸易量大于东西半球间的贸易量 B进口国都是发展中国家 C主要进口国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D出口国均为发达国家 【答案】C 【解析】小麦的出口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但阿根廷属于发展中国家,进口国中大多数是发 展中国家,但发达国家中的日本、俄罗斯等国因本国耕地、气候、人口等因素,也大量进 口小麦。就贸易量来看,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俄罗斯、中国之间的 小麦贸易数量昀大,属东西半球间的贸易。采用排除法并结合图象信息判断选 C。 22在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