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409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采访瞿建国之前, 经济日报 记 者参观了他创办的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 限公司总部园区,人工湿地流淌着潺潺 清泉,屋顶近 3000平方米的楼顶有机 园内,被公司全水回用的生态处理系统 分割成一片片水域,处处郁郁葱葱、绿 意盎然,很难相信这些清澈的水来自于 工厂的厕所、食堂等生活污水。 时值初春,在开能环保园区一个独 幢建筑中,开能壁炉柴火旺盛,温暖的 气息扑面而来。瞿建国的创业激情正如 这炉火一般旺盛。 “我把每一次创业都看成一场革 命,革自己的命。我喜欢创造,热爱创 业。 ”6 3岁的瞿建国,这位上海开能环 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做过副乡 长、做过乡镇企业,从最初的木器行业 到汽车行业,再转

2、战环保和健康领域, 瞿建国每一段故事都留下了精彩。如今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 ,他认为: “创 业,就是要从实业入手,扎扎实实认认 真真地做点事。 ”从木匠到董事长瞿建国是上海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家贫无以治学,于 是就去学了木匠手艺。 ”十一二岁时, 母亲把他送去学手艺,在裁缝和木匠之 间他选择了木匠。当时他一边读书一边 做木匠,聪明好学的他很快出师并在16 岁成了木匠师傅。当时的瞿建国白天在 生产队工作,晚上就琢磨如何做家具。 瞿建国早在 1973年就开始创办乡 镇企业桥弄木器厂。那一年,他19 岁。到 198 3年,他领导村办企业实现 产值千万元、利润超百万,闻名全国。这

3、家企业到现在已生存了40多年。 此后,他当上了上海浦东川沙县孙 桥乡分管工业的人民公社副社长。 “上 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把城市里淘汰的企 业争取到孙桥,尽管现在来看大都是重 污染、废旧落后工艺的企业,但在当 时确实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 式。当时孙桥乡有 300多家企业, 七八千工人,处于散乱差状 态 , 我 有 个 念 头 , 为什么不搞合作 社 、 搞 企 业 集 团。 ”198 3年, 公社搞了个工 业区,把分散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 一个企业联合体。 “这一举动在当时实 属罕见” 。到当年底, “全上海市只有18 万部电话,我们孙桥公社家家户户都已 经安上电话了。 ”瞿建国说,短短两

4、 年,公社工业产值就突破了亿元大关, 成为中国农村首批“亿元富乡” 。 但瞿建国并不满足, “总想着这种 模式存在天花板,于是开始设想新的模 式,这才吸引了全国4个省市的26家企 业形成了联合体” 。于是申华实业的前 身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成立,以生产 经营漆包线为主业。 198 7年3月份,申华电工斩断与政 府的关系,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负 责人瞿建国也辞去公职,就任董事长。 “当时江阴华西村采取的是公有制模 式,温州则是独立私有制模式,我觉得 应该走两者相结合的模式。 ”瞿建国回 忆,当时孙桥乡农村经济发展得好,吸 引了吴敬琏、厉以宁等一批学者前去调 研。 “我与这些经济学家沟通过许多

5、次,他们都觉得股份制是一个方向。 ”从“老八股”到离开申华电工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发行 股票的公司之一,为中国证券市场的 “老八股” ,总共发行1万股,每股面值 100元,其中法人股占26 %,个人股占 74%。当时,申华电工又被称为“三无 概念股” ,政企完全分开、无任何上级 或机构控股、同股同权、全额流通、完 全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申华电工虽然股票得以成功发行, 却迟迟不能上市流通。一些性急的投资 者一心想退股,瞿建国只好借钱来买股 票,以致他本人持有公司不小的股份。之后,他为了股票上市之事经常跑证券 部,该部负责人希望瞿建国帮忙推销股 权认购证,瞿建国又自己解决掉 1000 张认购证的“

6、包袱” 。孰料,30元一张 的认购证后来炒到1万多元,瞿建国因 此成为中国最早资产达到“亿万富翁” 级的人物之一。 1990年12月19日,申华电工成为 首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 之一,后于 1992年改名申华实业,主 要业务包括客运、房地产、酒店旅游、 部分股权投资等。初尝资本市场滋味的 瞿建国渐渐发现,三无概念给申华带来 很多不便。 谋求改革创新的瞿建国,开始在资 本市场上与诸多大鳄博弈,然而资本市 场竞争之烈,超出了瞿建国当时的预 想,迭经变动起伏之后,这为“老八 股”的创始人毅然决定退场。 “作为创始人,我只要表示不想离 开,我可以做一辈子,但那样有什么意 思呢。 ”回忆这段

7、往事,瞿建国已经是 云淡风轻。从环保到“细胞银行”离场之后的瞿建国,原本打算去加 拿大退休。谁知到了加拿大, “一个忙 惯了的人突然闲下来,非常不习惯。整 天茶不思、饭不想。 ”仅仅 4个月,他 就待不下去了,举家回归。 “我去加拿大的时候,加拿大良好 的自然环境,让我意识到身体健康和幸 福快乐最重要。 ”瞿建国说,这段短暂 的国外生活经历让他意外发现了一个商 机:国外的生活理念、环境意识、家庭 健康意识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国外的水 质非常好,他们的标准是,打开水龙头 水可以直接喝,但每个家庭仍然会配有 水处理设备。 “如果这种产品放在上海 会怎样,也许是商业敏感性,也许是社 会责任感,让我 2

8、001年决定再回国创 业。 ”瞿建国说,这一年,他47岁。 回国后,瞿建国成立开能环保,切 入净水器行业。 “我的水处理设备和别 人的不一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以整 个家庭用水为单位来处理,我们倡导的 是全屋净水全家健康,我认为再过几年 人们就会意识到其实整个水系统都得是 健康的;另一个是我们的产品是以健康 为诉求的,将来我们会以家庭为单位实 行生活污水处理,这也是开能未来要做的一件事。 ” 2011年开能登陆创业板,如今开 能的产品已经进入上海迪士尼园区等 地,整个公司也正按着瞿建国设想的稳 健、持续发展战略,正在成为全屋水处 理行业的领先企业。 “过去几十年中,社会环境发生了 巨大变化,作

9、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做企业眼光要长远,最好看到十年、二 十年以后,必须与国家经济整体契合。 未来二三十年,节能环保、医疗健康、 生态农业和养老产业,将成为中国人最 需要的四个产业方向。 ”瞿建国说,正 是出于这样的理念,一个偶然的契机, 让瞿建国转入健康领域。 2014年7月份,开能环保对外公布 了涉足细胞存储领域的业务方向,通过 设立子公司原能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原能细胞”) ,拟投资建设大规 模人体免疫细胞存储库,同时与科研院 校机构和三甲医院等临床机构合作全方 位开展细胞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应用。 与其他细胞治疗公司以治疗或科研 为目的所做的细胞储存不同,瞿建国的 原能细胞主

10、要聚焦在全自动化专业存储 上。瞿建国说: “我将在上海首先创建 一个全世界最具规模、最先进的 1000 万支储存量细胞库。尽管是世界最大, 但从商业化运作来说,也只能服务于10 万-20万人群,可能上海浦东新区的人 都不够用。当然,未来几年,也会在其 他城市,如北京、广东、重庆等主要城 市,再建立10家左右1000万份容量的 细胞库。 ”这堪称“细胞银行” 。 “原能细胞真正的商业模式,一定 是大规模、现代化、全自动的细胞储 存,是一个真正的生命银行。假设每年 每支细胞储存费用是 100元,规模到 1000万元的时候,一个库的现金流就 是 10亿元,而且我们打算创建 10家 1000万的细胞存

11、储基地。加上与细胞 存储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单位联手合 作,原能细胞未来的发展是可以预期 的。 ”瞿建国说。 瞿建国虽然已年过 6 0岁,头发有 些许灰白,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我遵守了创建开能环保时的诺言,现 在已把公司交给年轻人打理。但在自己 人生的下半场,还希望能再成就一份事 业,以企业家的身份再去亲力亲为创造 一个实体企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正是瞿建国的写照。人物人物2 0 1 7年4月1 8 日2 0 1 7年4月1 8 日星期二星期二1 61 6社址: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东街 2号读者服务窗: d z z s c e d . c o m. c n 010-58 39350

12、9查号台: 58 39208 8 邮编: 100054传真: 58 3928 40 零售每份: 1. 00元广告许可证: 京西工商广登字 20170090号广告部: 58 392178 出版管理部: 58 393115昨日 (北京) 开印时间: 2 05印完时间: 3 20 本报印刷厂印刷李成群的自动发药机本报记者乔金亮瞿建国: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本报记者吴凯李治国本版编辑胡文鹏杨开新徐达 联系邮箱j j r b r w 16 3 . c o m人物小传瞿建国, 19 54年生, 上海开能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 8 3年以领导村办企业实现产值千万元、 利润超百万而闻名全国; 19 8

13、 6年任上海川沙县孙桥乡副乡长, 带领该乡跻身中国首批亿元富乡; 19 8 7年向社会公募招股, 创立中国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申华实业。2 0 0 1年, 投身人居环保产业, 创立开能集团, 首倡 “全屋净水” 理念。2 0 14年7月份, 进入人体细胞存储领域, 创办原能细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他就是活雷锋记辽宁丹东燃气总公司振兴营业处检收班长马宝贵本报记者张允强通讯员邱志杰“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 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 ” 如歌曲里唱的一样, 三沙风光如画, 绿树银滩, 驻扎 在此的海南边防总队三沙市边防支队官兵默默守卫着宝 岛, 一代代边防官兵以岛为家, 用赤胆忠心书写着驻岛维 权的感人故事

14、, 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 “南海长城” 。 支队在深化爱民固边战略中, 探索建立健全了走访机 制, 深入到各小岛、 渔村、 建筑工地, 访民生, 问生计, 解疾 苦。在得知岛上淡水资源缺乏的时候, 边防官兵顶烈日、 战狂风、 斗恶浪, 一次次往返于各小岛之间, 顶着地表50 摄氏度的高温钻礁穿石开掘5口淡水井, 渔民群众亲切地称它们为三沙的 “爱民井”“边防泉” 。大海孕育着财富, 也 充满艰辛和危险。55年来, 支队救助并转移遇险、 遇灾作 业渔船2 2 0 0余艘次、 渔民150 0 0余人次, 挽回渔民群众财 产损失价值人民币上亿元。这个优秀集体先后被公安部 边防管局、 海南边防总队6次评

15、为 “先进单位” 。 作为驻守在祖国最南端的一支重要武装执法力 量, 55年来, 支队官兵始终牢记使命, 履行职责, 发扬 “爱 国爱岛、 乐守天涯” 的西沙精神, 为维护西南中沙海域主 权完整和三沙的稳定、 发展、 繁荣默默奉献。 本报记者高兴贵摄影报道把付费后的取药卡放入, 稍等片刻, 出药口就吐出准 确数量和规格的药品。在河北唐山遵化二院的自动化药 房前, 记者见到了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李成群教 授, 他是我国全药品智能发药机研究和应用的发明人。 自动化药房在我国发展已有10年, 其核心设备是发 药机。在李成群之前, 国内研制的自动化药房全部是由 滑槽式盒装药品式和智能滚筒药柜式两种

16、形式配合。一 些医院采用这类设备后面临准确率不够高或效率不够快 的苦恼。早在2006年, 李成群就开始关注国内外自动化 药房的发展, 当时他就参与了国内最早的自动化药房研 究团队。“当时, 不少医院药房的药品多, 摆放和调配困 难, 导致药师工作量大, 患者排队时间长。 ” 研究工业机器 人的李成群对自动化药房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对一系列技术研究对比和分析的积累, 李成群 终于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机器人发药机。这种全 药品智能发药机, 采用机械手上装吸盘, 连续吸取药盒, 放到肚子里, 一个处方里的药品连续吸完统一送到出药 口。这填补了行业的空白, 尤其适合每天处理8 00个处 方的一般县级医院和门诊住院一体化药房。 为更好地产业化, 2014年, 李成群成立了唐山晟群 科技有限公司。如今, 公司的系列产品全部实现自主研 发, 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 实用新型专利7项, 以标准系 列及客户定制两种方式生产。从大学教授到创新型高科 技企业掌门人, 对李成群来说, 变化的是对成果转化更敏 锐, 不变的是对自动化药房的热情。 上图李成群在自动药房安装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