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262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春季会考试题(语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2016 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语 文 试 卷考 生 须 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 8 页,共六道大题,共 17 道小题。第一、二、三大题为必答题,第 四、五、六大题为选答题。第 1、2、3、7、8、9、10、11、14、14、15、15小题,必须用 2B 铅 笔作答,其它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必答题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2、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

3、、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晋军函陵 军:军队 B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C唯君图之 图:考虑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高兴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以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焉:哪里D吾其还也 其:还是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

4、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4.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选文中的“东道主”是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 主人;现代生活中, “东道主”的意思是 。选文中的“行李”是指 ,现在 “行李”的意思是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分) 5.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 ,用选文原句填空。 (4分)本本 卷卷 只只 装装 订订 不不 密密 封封考 场 号座 位 序 号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8 页)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 此,烛之武在与秦伯的

5、谈话中,首先以“ ” ,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 国统治郑国,又以“ ”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 “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功说服了秦伯。 二、名著阅读(8分) 依据相关名著中的内容,完成6-8题。 6.边城的结尾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充满 了凄凉、哀愁,还饱含着牵挂与期盼,意味深长。句中的“这个人”指的是 。 (2 分)7.下列对边城中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边城茶峒有在端午节捉鸭子、赛船的习俗,翠翠的爱情故事与此有关。 B老船夫与孙女儿翠翠相依为命,生活很拮据,但依然很受人们的尊重。 C天保和傩送每夜轮流唱

6、歌以表达对翠翠的爱慕之情,这让翠翠很反感。 D老船夫在雷雨之夜去世,乐善好施的船总顺顺帮着料理了老人的后事。8.呐喊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句子,对下列句子出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这是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呐喊。 B “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 来。 ”这是一件小事中“我”的反省。 C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社戏中“我”的思考。 D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是阿 Q 正传中阿 Q 的口头 禅。 三、文学作品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9-13 题。

7、 风波 鲁迅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它通黄的光线了。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 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这时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着凳脚说:“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 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 ” 伊的曾孙女儿六斤捏着一把豆,正从对面跑来,见这情形,便直奔河边,藏在乌桕树 后,伸出双丫角的小头,大声说:“这老不死的!” 这村庄的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九斤老太自从庆 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地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 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

8、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何况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 父亲七斤,又少了一斤。所以伊又用劲说:“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伊的儿媳七斤嫂子将饭篮在桌上一摔,愤愤地说:“六斤生下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 两么?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 七斤嫂忽然看见七斤从小巷口转出,便对他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不 管人家等着你开饭!”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不捏锄头柄了;他帮人撑着航船,早晨从 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 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七斤一手捏着象牙嘴白铜斗六尺多长的湘

9、妃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走来,坐在矮凳 上,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地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赶忙地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8 页)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 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

10、发跳。伊透过乌桕叶,看见 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 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 ,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 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 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早望见今天 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 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 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

11、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 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 ,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 到七斤的危险。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说。 七斤嫂竭力赔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 ”七爷忽然严厉起来, “但是你家七斤的 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嫂自言自语地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 赵七爷摇头道:“

12、那也没法。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 不管他家里有些什么人。 ” 七斤嫂听到书上写着,可真是完全绝望了。伊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尖说:“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这囚徒自(zu) 自受,带累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 村人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看客中间,八一嫂是心肠最好的人,抱着伊的两周岁的 遗腹子,这时忙解劝说:“七斤嫂,算了罢。人不是神仙,谁知道未来事呢?便是七斤嫂, 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 七斤嫂没有听完,便指着八一嫂的鼻子说:“阿呀,这是什么话呵!那时我是,整整

13、 哭了三天,谁都看见;连六斤这小鬼也都哭,”六斤刚吃完一大碗饭,拿了空碗,伸 手去嚷着要添。七斤嫂正没好气,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大喝道:“谁 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扑的一声,六斤手里的空碗落在地上了,立刻破成一 个很大的缺口。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一巴掌打倒了六斤。六斤躺着 哭,九斤老太拉了伊的手,连说着“一代不如一代” ,一同走了。 赵七爷本来是笑着旁观的;但自从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 却有些生气了,说:“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注。张大帅就是 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

14、, ”他两手同时捏起 空拳,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八一嫂抢进几步道, “你能抵挡他么!” 八一嫂正气得抱着孩子发抖,忽然见赵七爷满脸油汗,瞪着眼,准对伊冲过来,便十 分害怕,不敢说完话,回身走了。赵七爷也跟着走去,通过人丛,忽然转入乌桕树后,说 道“你能抵挡他么!”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他们也就慢慢地走散回家,关上门去睡觉。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

15、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第二日清晨,七斤依旧撑航船进城,傍晚拿着一个饭碗回村,对九斤老太说,这碗是 在城内钉合的,因为缺口大,所以要十六个铜钉,三文一个,一总用了四十八文小钱。 九斤老太很不高兴地说:“一代不如一代,我是活够了。三文钱一个钉;从前的钉,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8 页)这样的么?我活了七十九岁了,”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 城内得来的新闻。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 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 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了,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 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健康。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 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六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 往来。 一九二年十月。 (有删改) 【注】张大帅:指北洋军阀张勋。清朝灭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部下剪辫子,并于 1917 年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