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1991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全国 1 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 年前后,一些非政府 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 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 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 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

2、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 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 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 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 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 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 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 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

3、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 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 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 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 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 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 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 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

4、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 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 候正义为视角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

5、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 ,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2017

6、 年高考语文课标 1 答案 13 DCB 1、D【解析解析】A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非政府组织并没有提出段,非政府组织并没有提出“气候正义气候正义”这个概念,他们这个概念,他们 所做的是所做的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B 项,以偏概全,项,以偏概全, 根据原文第根据原文第段,段, “限制排放限制排放”是列举,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是列举,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C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段“气气 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7、”可知,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可知,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D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段,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这就提示:已有的科学,这就提示:已有的科学 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 涵的理解。选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综涵的理解。选项理解和分析正确。综 上,本题答案为上,本题答案为 D 项。项。 2、 【答案答案】C 【解析解析】A 项,根据原文项,根据原文段,文章从段,文章从“空间空间”和和“时间时间”两个维度上审视气两个维度上审视气 候主义,而对于后者则用较长篇幅介

8、绍了代际的候主义,而对于后者则用较长篇幅介绍了代际的“权利权利”和和“义务义务”关系两个方面的问题。选关系两个方面的问题。选 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B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段,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 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这,这 是文章的论点所在。是文章的论点所在。 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C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段, “气候正义气候正

9、义 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 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意,意 思是说当代人和后代之间应公平享有气候容量,思是说当代人和后代之间应公平享有气候容量, 在保证当代人需要的情况下还需考虑后代在保证当代人需要的情况下还需考虑后代 人的发展需求,人的发展需求, “立足未来立足未来”属于无中生有。属于无中生有。 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D 项,本项,本 文先从气候主义的产生背景出发,接着从文先从气候主义的产生背景出发,接着从“空间空间”和和“时间时间”两个维度上阐述了

10、气候主义所涉两个维度上阐述了气候主义所涉 及的问题,最后总结出气候主义的内涵。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及的问题,最后总结出气候主义的内涵。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3.【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B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段, “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 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 统,这是符合统,这是符合 后代利益的后代利益的”,只是表示和后代利益是相符的,并没有说可以保证后代需求,只是表示和后

11、代利益是相符的,并没有说可以保证后代需求, 无中生有且表述绝对。选项说法不正确。无中生有且表述绝对。选项说法不正确。A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段,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 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如果气候容量无限,那么也就不会,也就是说,如果气候容量无限,那么也就不会“对气候变对气候变 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选项说法正确。选项说法正确。C 项,根据原文第项,根据原文第段,段, “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 包括上代、这包

12、括上代、这代和下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代和下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因此只有每个人都因此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控制碳足迹”,才有可能实现代际公平。选项说法正确。,才有可能实现代际公平。选项说法正确。D 项,气候容项,气候容 量的公平享有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气候正义是从量的公平享有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气候正义是从“伦理伦理”方面审视和讨论方面审视和讨论“气候变化带来气候变化带来 的影响的影响”而产生的,因此它只是理解气候容量公平享有的视角之一。而产生的,因此它只是理解气候容量公平享有的视角之一。 选项说法正确。选项说法正确。2017 年全国 2 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

14、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5、,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

16、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但是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