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不能忘记的声音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878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2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弹一星不能忘记的声音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弹一星不能忘记的声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弹一星不能忘记的声音(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1978年开春,我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学校突然走了两位年轻的老师,他们都是高中毕业后来学校教书的,在全校的几位老师中,算是较有学识的骨干。这两位老师都是大队干部的儿子。一个我叫斌叔叔,大队书记的长子,另一位姓陈的老师,是妇联主任的长子,也就是我的桃红同学的大哥。斌叔叔教过我两个月的数学,他眉目清秀,长了一张娃娃脸,不像退伍回家的校长张老师那样,动不动就体罚学生,命令学生跪在专门准备的碎瓦片上,他总是笑呵呵的,无论学生怎样顽皮或笨拙,他好像从来不会生气一样,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就在我学会个位数的加减法后,1977年冬天,斌叔叔当兵走了。当兵,是山村青年条很重要的出路,每年征兵竞争那是相当的激

2、烈,斌叔叔既有父亲当大队书记的近水楼台之便,又是高中毕业,顺利地应征入伍。就在斌叔叔去广西一个部队当兵的时候,陈老师每晚挑灯夜读,准备高考。我上学后不久,“又可以进城赶考”的消息传来了,大队的几位高中毕业生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陈老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那些日子,他连两里之外的家都不回去,住在学校里,晚饭就是白菜就挂面,除了教课,就是复习。 1977年底,佳音传来,陈老师考上了武汉一所大学,成为我们大队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个大学生,这是全大队的一件喜事。陈老师的上大学,很具有示范效应,读书不要钱,吃了国家粮,毕业当干部,这在乡民的心中是何等具有诱惑力呀。重视孩子读书的风气,好像一夜之间又回

3、到了我们大队那几个村落,从此,彼此之间比学习成绩,成了一茬茬孩子不变的话题。而我,因为在家里干农活,手脚笨,且想方设法偷懒,很不受妈妈的喜爱,只有读书,因为成绩好得到老师的喜爱和同学的羡慕,才能找到一种心理平衡。每当我想方设法逃避农活,妈妈扯着嗓子骂我,或者干脆抓住我,啪啪啪地“炼铁”时,洪奇的祖母乔奶奶一旦碰上,就要劝我妈:懒人有懒八字,他不想干农活,说明这伢有不干农活也有饭吃的命,莫要打他骂他。陈老师去上大学,仅仅是我们大队的子弟大走考运的开始,从此,大队几乎每年都有喜报,子弟不是在本地考上大学,就是在部队考上院校。本大队的子弟好学善考不仅在本公社,在本县也小有名气。有人说我们那个小学校风

4、水很好,而公社驻地的大队,有老人说我们大队从公社接通了一条毛马路,把考运接走了。六年后,陈老师的弟弟,也就是桃红的三哥,创造了一个奇迹。到了1979年春天,当兵去了的斌叔叔突然又成了大家议论的热点人物。中国和南方邻国,打了一场局部战争,而斌叔叔所在的部队,正是出国作战的主力。我哥哥上学时,抗美援越喊得正响,所谓中国广阔的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大后方,越南游击队抗击美国鬼子的故事编进课本,绘成连环画。一夜之间,老师就告诉我们,这小越南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黄眼仔敝乡犹如北方白眼狼的说法。我那时是个超级小愤青,小小的胸膛中,怒火燃烧着,恨不得自己有一把机枪,赶到南方“突突突”向越南鬼子开火,越南人在我的

5、眼里,就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恰好,我哥哥有一本彩色的连环画,内容就是英勇的越南军民,如何把美国鬼子打得鬼哭狼嚎。我找出这本图书,将它撤碎,扔进了房间角落里的小便桶中。我义愤填膺的爱国行动,却换来了哥哥一顿饱揍,因为他对连环画视若珍宝。挨打后的我,硬着嘴和他讲大道理,说越南人那样坏,这图书里面还说他们是好人,是英雄,胡说八道。我哥哥说:管他好人坏人,反正这是我花钱买来的。我们大队当兵复员回来的人居多,好几位还在广州军区的41军、42军服役过,那些日子,他们神气地了不得,似乎自己也参加了战争,小年轻三三两两找他们聊天,其实他们那点军事知识,也是现学现卖。战争,似乎给乡村青年打下一针吗啡,封闭得太久,

6、无聊得太久,远方的战火能让乡民们隐隐有些快乐。我们生产队有位在惠州当过兵的叔叔,他添油加醋地对大家说起许世友视察他们部队,当场表演百步穿杨的枪法。他满自信地说:哼,有武艺高强的许司令挂帅,打小小的越南那不是手到擒来?连没读过书的我爷爷也说,听人讲那小越南比我们湖南省大不了多少,一个省和一个国打仗,他不是找死呀?后来大家知道了,许和尚挂帅的那场战争打得并不好。只是当时我们自己吹牛皮吹的时间太长了,连美帝苏修都不怕,一般的乡民哪把小小的越南放在眼里。 天朝大国的情结,还残存在许多老百姓的心中。而对斌叔叔的父母来说,这场战争不像看大戏、说评书那样轻松了,他们的儿子参战了,生死未卜,两人在家长吁短叹。

7、战争结束了,噩耗传来,斌叔叔没能从战场上回来,部队也下了阵亡通知单,可怜的人,连尸首都没找到。他的妈妈,每天在家以泪洗面,大骂自己的丈夫,为什么让儿子去当兵,当大队书记的父亲强忍着悲痛,劝解妻子。承平日久,当兵都要开后门,哪想到一当兵就碰上打仗?大约一年后,就在全大队的人以为斌叔叔成了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时,消息传来,他还活着!成了越南人的俘虏,两国交换俘虏被遣返回国,一只耳朵在战俘营里被打聋。面对死里逃生的儿子,她妈妈连声说祖宗有阴功。复员回乡后,斌叔叔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给人提起那场战争,诉说自己的经历。因为他成了残疾军人,更因为他的舅舅在县里当了一个管用的官,后来他被安排到县工商银行工作,

8、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上大学的陈老师,我有近三十年没见过了,而上次见斌叔叔,也在二十多年前。他们在我的记忆中,一个还是穿着军便装,高高的样子,一个还是圆乎乎的脸,满脸笑容。早已人到中年的两位老师,不知过得可好?(本文摘自进程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十年砍柴著,山西出版集团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定价: 32.00元)押2012年11月14日本版编辑:红 娟电话:010-67078084文化周刊社长:王明舟 总编辑:张黎明社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邮编:100871电话:(010)62750672向全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赠阅本报 社长、总编辑:张秋林地址:江西省南昌

9、市子安路75号 邮编:330009电话:(0791)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50周年前夕,国家为当年研制“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些“两弹一星”的功臣,绝大多数都曾留学欧美名校,在1949年回国效命。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屠守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杨嘉墀、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程开甲、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姚桐斌等。他们有的名字家喻户晓,比如邓稼先。论名声,他仅次于钱学森、钱三强。相比于“二钱”,邓稼先是小字辈,1958年他被选为核武器研究院理论室主任,正是因为他年富力强。核计划是严格保密的,就是对家人也不能说。妻子许鹿希只知道丈夫要调动工作,却

10、问不出究竟是一个什么工作。邓稼先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第二天,从不喜欢照相的邓稼先,一定要与许鹿希、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一起,到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此后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只有偶尔回京汇报工作时,才能同妻子见上一面。直到1985年7月,邓稼先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被检查出患了直肠癌。此时他才得以和妻子重新团聚。一年后他离开了人世。郭永怀的名字则相对不彰,他早年留学美国,后在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任教。1956年,在钱学森的盛邀下,郭永怀夫妇回国。郭永怀很快与王淦昌、彭桓武一道,主持中国刚刚起步的核武器研究。原子弹与氢弹试验成功后,他又投入到人造卫星的研发中。 1968年12月4

11、日,郭永怀在青海基地一连工作两个多月后,得到一个重要发现。他急着赶回北京,立刻要人联系飞机。他从青海赶到兰州,在换乘飞机的空闲时间中,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汇报。为了保护科学家们的安全,周恩来曾叮嘱不让他们乘飞机。但为了节省时间,郭永怀曾不止一次强行登机。这次从兰州飞北京,他更坚持夜航:“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结果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时,突然失去平衡,一头扎进了旁边的玉米地。人们找到郭永怀的遗体时,看到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他们两个胸前夹着的正是郭永怀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他们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

12、、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以及被追授勋章的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本文摘自文史参考第21期,文/隋寄锋图/航天档案馆2012年11月出版,定价:10元。参考资料:陈怀国等国家命运、东生天地颂、聂力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表现“两弹一星”研发过程的电视连续剧国家命运正在央视一套播出,钱学森也成了不少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先后研制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间的背后故事,正如编剧陈怀国说的:“真实远比虚构要精彩、丰富”“两弹一星”:不能忘记的声音中国启动“两弹”研

13、发,是在 1955年钱学森回国以后。他向国务院报送了建立我国国防航天工业的意见书,建议中国要发展导弹技术。当时中国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如果要白手起家地发展核武器,首先就要争取“老大哥”的技术援助。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代表团访华。毛泽东表示,希望苏联在原子能与核武器上提供帮助。赫鲁晓夫没有明确回绝:“那个东西太费钱了,社会主义是个大家庭,有一把核保护伞就行了,不需要大家都来搞。 ”毛泽东听了翻译,笑道:“大家打一把伞,当然省事,但是顾头不顾屁股,终究还是要被打湿的。 ”赫鲁晓夫知道毛泽东的意思后,也笑了。他指指设计了“米格”系列战机的米高扬,以及国防部长布尔加宁,说:“他们知道,

14、搞原子弹需要很多科学家、很多钢铁、很多电,如果中国现在要搞核武器,就是把全中国的电力都集中起来也保证不了。你们应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多炼钢,多造拖拉机。 ”最后,赫鲁晓夫做了一些让步,同意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堆。 1957年9月,以聂荣臻为首的中国政府工业代表团赴苏谈判。这次苏联之行,两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同意在原子能工业、导弹、火箭等方面援助中国。主持“两弹一星”的工作,聂荣臻是自己主动担下的。1956年10月,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来到聂荣臻家里,给他三个选择:一是分管科学技术,填补被调去当外长的陈毅留下的空缺;二是还回去当北京市长;三、继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装备工作。聂荣臻毫不

15、犹豫地选择了第一项,早在年轻时代,这位开国元帅就有一个科学救国的梦。不久,聂荣臻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聂荣臻还兼任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其下设导弹管理局和导弹研究院。对于这样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在中国高层中也有分歧。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聂荣臻坚决反对,他知道“两弹”会是中国的“命根子”。他直接写报告给毛泽东,争得了中央领导的一致同意。当时作为聂荣臻副手的张爱萍将军有一句名言,“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中国搞出的第一根“打狗棍”是近程导弹。1960年,依照苏联的图纸,成功仿制了“东方一号”导弹。几年后,又研发出射程12

16、001500公里的“东方二号”导弹。钱学森高兴地对聂荣臻说:“如果说两年前我们还是小学生的话,现在至少已经是中学生了。 ”对于这样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在中国高层中也有分歧。不少人主张发展常规武器,所谓“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聂荣臻坚决反对,因为他知道“两弹”会是中国的“命根子” 张爱萍:“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陈赓:“要搞就搞一个能爆炸百万吨级的! ”1958年8月,0673部队副主任张志善带着两百多人的勘察大队,奔赴敦煌。这些人除了张志善,只有两名干部知道此行的目的:勘察原子弹靶场。荒漠中渺无人烟,更没有水,吃水要到300公里以外去拉。白天地表超过50摄氏度,甚至能把胶鞋底烫化。他们艰苦工作了两个多月,终于依据苏联专家意见,将核爆中心确定在敦煌西北30公里的地方。奉命出任核武器试验基地司令员的张蕴钰一听,心里就不同意。在他看来,这里距离莫高窟太近,万一损坏了文物怎么办?二来这里没有水源,松土层太厚;再加上只能试验两万吨T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