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8693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微注塑模具加工工艺发布时间:2004-3-20 14:51:39 浏览数:2 除了注塑机本身,造模技术对微注塑生产的成败举足轻重,且与生产周期及用料的优化程除了注塑机本身,造模技术对微注塑生产的成败举足轻重,且与生产周期及用料的优化程 度息息相关。度息息相关。 本文原载自 Kunststoffe plast europe 杂志,作者为奧地利的 H.Ebede,Dornbirn 直至现在,微注塑机造模技术之发展仍主要依据采用极小螺径(例如 14mm)和极轻钳压 (例如 15 吨)的传统注塑机。然而,相对於微小的注塑件来说,机械恶劣的计量准确性和颇 大的最小喷注量,经常引来巨大的

2、流道分支问题。而直至最近,塑料制品加工商才真正可 以在微型工件注塑时,毋须采用不合比例的出孔口。 奥地利的 Zumtobel Staff GmbH 为微型模具机械(Micro-Molding-Machinery,MMM)计 划的参与者之一,该公司主要负责为微注塑机开发新的模具工艺,并将之揉合到商业机种 中。在微注塑生产里,除了机器本身外,模具技术亦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变热加工控制的好与坏变热加工控制的好与坏 变热加工控制(variotherm process control)的原理是:在注塑过程中,把模具加热至仅 达到足以令物料流人非常微细的模腔之熔融状态之温度。而当脱模时,模具温度必

3、须下降 至所需的脱模温度。 因此,模具范围内之温度变化必需迅速,以免对循环时间造成延误。 模具结构为时间常数之决定因素。据不同的资料显示,在变热加工控制中,15 分钟 (相对来说)已是颇短的循环时间。 Zumtobel 公司在维也纳工业大学的精密工程学院的支持下,建造了一个揉合了特别模 具结构的模具加热及冷却系统,使变热加工循环时间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至极短的 15 秒。 这成果是透过系统地减低影响温度至钜的模具质量,并以快速的电热器和有效的冷 却器,单只对微模腔进行监控所获得的(图 1)。 这令得变热加工技术特别适用於在传统注塑机上进行微注塑之工序。然而,缺点却是必须采用较大的注道, 以补偿计量

4、失准之问题。循环时间的重要性循环时间的重要性 这个计划的第二个技术目标,乃是优化注塑机和模具间之关系。这除了需要改善两者 本身的素质外,亦要求创建更有效的接口。 Battenfeld 和 Zumtobel 公司希望开发快速喷注的热熔融系统;即是当模腔充填时,物 料仍在液体状态。Zumtobel 的作法乃是将喷咀尽量靠近模腔,然而,集料管(manifold)亦必 需越小越好。 在传统的模具及机械工艺中,微注塑件与集料管之最佳比例为 1 比 l0,而在新开发的 系统中,则可以达到 l 比 l。 不过,新系统仍有预留空间予喷注系统,和注意模具温度控制、滑动装置,和加入适 用於这些小型系统的机械手等考

5、虑。这些都不是易於解答的设计问题。 现在较流行的技术是,将模具温度控制在脱模温度下(已正式用於 Microsystem 50 中), 而注塑机则确保以 14mm 螺杆为每次喷注所作的预热塑化物料容量,均能全数透过较小直 径的喷注挤料杆射出。 这样便可防止物料残留在热塑化和喷注单元中,以致影响了聚合物的加热效能。 圆型台式工艺圆型台式工艺 圆型台式工艺可透过将注塑件的顶出、移除和光学检测步骤,移到下一个的合模、喷 注和冷却过程里,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循环时间。 这主要是将合模(mold clamping)和注射侧(ejector side)串连地固定於一个可转动的装模 板上(图 2)。当模具打开后

6、,刚注料的一半模具将以 l 80 度转动到机器轴芯外,而另一半则 停在正确位置上以便重身合上。这过程只需数秒而已。 模腔考虑模腔考虑 微结构模具必须利用极高精密度的传统加工方式,例如火花侵蚀,或诸如光刻电成 型等最新技术,才能造出精确地符合微注塑件要求的尺寸和准绳度。许多时,这类模具都 得用上多种制造技术,而其最困难的地方是,在较长的流动通路上造出只以微米计算的切 面。 另外,在设计和制造模辦(mold half)的定中心(centering)机构时,精密度的要求将会更 高,因为模辦在闭合一起和当物料注入模腔时,必须准确无误地吻合。 Zumtobel 公司表示已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是以 八个圆锥表面进行中心定位,并在实际到达闭合位置前,变成圆柱形式(图 2 及 3)。该公司 正计划试验其他诸如釆用激光加工的微注塑模腔制作方法。 图 2 和图 3 显示的模具乃是专为 Microsystem 50 而定制的;它主要用来生产重量只有 0.022 克、用於电脑中的微感应器外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