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人格缺失的根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社会人格缺失的根源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专业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本土化试卷 第 1 页(共 5 页)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作业(论文)题目: 当代社会人格缺失的根源与对策 所修课程名称: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本土化 修课程时间: 2011 年 2 月至 2012 年 6 月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2 年 年 6 月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评阅教师签名:范越阳 2012 年 5 月 20 日_学院_级_专业 姓名_ 学号_(密)(封)(线)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专业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本土化试卷 第 2 页(共 5 页)当代社会人格缺失的根源与对策当代社会人格缺失的根源与对策浅谈人格缺失的心理学成因及传统文化对人格
2、塑造的影响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与人格缺失的有害性。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与人格缺失的有害性。何谓人格?人格是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 和情绪反应的特征。那么,什么是健全的人格?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各个心理学 流派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但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客观 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上文所述,人格产生于人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涵。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已很难找到健全的人格,大多数人都陷入了人
3、格缺失的囹圄。 才疏学浅,我无法给出人格缺失的定义,但道德感滑坡、责任感缺失这些与健全人格相反的 特质,就足以说明人格缺失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人格的缺失,让食品安全成为中国的一块心病;人格的缺失,让我们不敢去搀扶跌倒的 老人;人格的缺失,让各种“碎尸案” 、 “啃食案”层出不穷。那么,为了防止这样的悲剧再 次重演,我们有必要去探究人格缺失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通过传统文化的影响重塑健全人格?人格缺失的心理学成因人格缺失的心理学成因德育教育的失败德育教育的失败 我认为,价值观教育的失败,是造成现今民众人格缺失的主要原因。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重要性的概念,是依据客体对于主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
4、值评判和选择的标准。中国教育制度一直采取重智不重德的策略,只有升学率才是衡量教学 品质的唯一标准,因此学生从小就未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并且,师长认为“智力”是判 断学生好坏的标准,学生自然也上行下效,忽略了自身的道德修养。 随着年纪的增大和学历的提高,这种不重德育的情况又进一步恶化。教育和经济的关系 太过密切,它被作为一种产业,推到了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目前的教育现状,概括来讲就 是:“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和 学生独立人格产生了矛盾,继而学生与老师产生矛盾,从而不信任教师,不尊师重道,让道 德教育举步维艰。 社会转型期价值困惑社会转型期价
5、值困惑 其次,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价值困惑也是造成人格缺失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都在改变,而很多普通民众 心理不成熟,尤其是年轻人,社会阅历较浅,出现了价值困惑的情况。 所谓价值困惑,是指主体由于价值标准模糊、多元或缺失,从而导致其在价值认知、评 价和选择时所产生的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和困扰。例如,很多人因社会的不公平而愤怒,但他 们所愤怒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没有处在记得利益者的一方。简而言之,就是既渴望自我 实现,又缺乏价值定位和思想准备,价值观选择和判断混乱。在这种冲突中,迷茫、焦虑、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不良倾向日益蔓延。 认知失调认知失调 再次,
6、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认知失调的情况。在中国这个复杂的社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专业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本土化试卷 第 3 页(共 5 页)会中,其出现频率就更高了。认知失调的情况有以下几点:文化价值的冲突:中国近年来接 受舶来文化影响较大,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突,造成价值混乱;观念层次的 冲突:中国人大多数都选择任人唯亲的策略,因此“关系”在中国是很重要的一项资本,因 此造成了很多社会不公平,扭曲了人们的道德观念;新旧经验的矛盾:当今政府执政能力有 待提高,朝令夕改、自相矛盾的做法,使我们的社会生活陷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面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7、呢?中国传统文化对重塑人格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重塑人格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精神除了有普遍的意义,更有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是中华民族在认 识自然、观察社会、反省自身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 是内在超越,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人心,同时外通于他人及天地万物,这种传统形成了一个 悠久的思想体系。 下面就从传统文化的几个主要思想体系入手,来浅谈传统文化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的众多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无疑是最重要的,其所描绘的理想人格,数千 年来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修养自身,追求卓越。儒家学者认为,一个崇高的理想人格, 应当是由“德
8、、知、慧、美”诸多要素铸成,是真善美的统一。据此所塑造的理想人格 圣人,具有“内圣外王”的特征。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人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仁”字。在孔子看来, “仁德”是做 人的根本。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 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结合现代社会,我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在初级教育中 尤其强调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数人学习诸子百家学说之时,都已处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的人 生观、价值观已经初略成型,不因国学的熏陶而轻易改变。因此,要想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 来塑造人格,必须从年幼时开始。而道德教育的实质是征服和感染心灵的过程
9、,非常需要情 感体验,这要求教育者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孔子还主张“有教无类” ,即教育是没有等级区分的。然而纵观现今各大所谓的重点学 校、重点班,这是人为的给教育打上阶级的烙印。再者,孔子“君子不器”的主张,几乎和 当代大学教育形成对立。何谓“不器”?即君子不应像器具一样,仅仅作用在一方面,而要 多才多艺。而大学虽然有五花八门的通识教育,但那只是台面上的功夫,说到底,大学教育 依然是专才教育,而不是通才教育。一个健全人格的培养,必然需要掌握多种知识、接受多 种思想的熏陶,先博雅,而后才谈“术业有专攻” ,有了对比和比较,个体才能去粗去精, 去伪存真,找到适合自己本性的真理。 再者,我认为
10、现代社会人们最缺少的,就是“浩然之气” ,所谓“浩然之气” ,就是刚正 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其哲学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儒家所主张 的利他的精神、重德轻利的情操、经世济民的情怀。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讲,人格塑造就像 进补,一个残缺的人格,它缺少什么,我们就补什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虽然整个社会的人格缺失情况严重,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不屈服于权贵的例子。媒体在 进行报道的时候,太过侧重于报道腐败势力的重重欺压行径,对受害者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 而缺少对反抗行为的讴歌。他们在物质上是弱者,但在精神境界是绝对的强者。
11、我们可以通 过塑造典型人物,产生榜样带动效应。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塑造公民重德轻利 的人格倾向。 “经世济民”的情坏,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尤其应该着重培养。现在大学生多沉溺于网络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专业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本土化试卷 第 4 页(共 5 页)和声色娱乐中,没有了五四青年的精神,缺乏忧患意识和参政观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是人生的一个完整轨迹。因此,加强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广泛的涉猎政治、经济知识,了解 国家大政方针和治国策略,提升人格修养,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如此,才能使我国傲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政府如今所提出的“以人为
12、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和千年前孟子的“民本思想” 其实质是一样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孟子治国的根本之策,也是当今政府努 力打造的政府形象。如果政府能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那么当今社会矛盾也会得 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必然也有助于我们培养健全的人格。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的影响 说到传统文化,道家自古和儒家并举,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地位。 其中,老子万物相生相克,阴阳转化的思想,包含了朴素的辩证主义,解释了物质的本 质是运动这一客观真理。而道家思想,以其高度的哲学层次,可以说是理想人格的灵魂所在。为何说道家思想是人格的灵魂?因为儒家的理想人格
13、是显露的,所谓“仁、义、礼、智、 信”等,已经积淀为民众的集体无意识,渗透到了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道家的理想 人格因过于神奇、玄妙,始终停留在中国人的意识边缘,只有当文人士子处于人生失意之时, 才把“独善其身”作为一种标榜,冲淡内心的悲苦。 那么,道家有哪些思想在当代依然能够帮助我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呢? 老子追求的理想人格特征是清净、无为、不争,然而在现在,这些都被赋予了新的时代 意义。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有所作为而不认为自己有所作为而沾沾自喜,就如同政府 官员为民办事,取得政绩而不以此自夸,因为这本就是他的分内事。 “清净”不是吃斋念经, 而是身处这浮躁喧嚣的世界,也依然保持一颗静
14、如止水的平常心,不随波逐流,不攀附权势。 “不争”不是不上进,而是不与人争一口气,不计较得失。 一个人如若能用道家的境界来要求自己,那么无论他遭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处在什么样 的环境,那么他都能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拥有积极的 生活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因此我认为在学校教育方面,除了儒家思想之外,还应 该更多的重视道家思想对学生的熏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 抗打击能力,为他们日后出身社会做好铺垫。 道家思想发展到庄子,进一步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 这种人格理论在当今虽然依然有价值,但在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
15、,这种理想人格显然是不 太可能立足的。再看逍遥游也反应了庄子的人生观。 “逍遥”的境界是“无所待” ,即不 依赖外在条件与他人的力量。说白了,就是自强自立,自食其力。 一个健全的人格,必然需要个体独立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体系,要求个体有独立的行 事能力,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一个人只有具有了个体独立意识,他的人格才能说是初步完整 的,但尚不足以为健全。如果人太依赖于环境,其产生的极端结果就是沦为环境的奴隶。鲁 迅先生曾经哀叹国人的奴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何不争?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争, 不知道怎样发挥个人的价值,来反抗环境所带来的压迫。 要塑造健全的人格,除了道德以外,人格独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联系实际,如今高 等学府学术剽窃严重,导致中国学术发展滞后,学术不独立。其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学者的人 格不独立,他们没有独立自主做科研的能力,只能靠剽窃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因此,要培养 人们具有庄子“逍遥”的境界,不过分依赖外物,而又善假于物。在这个功利性极强的社会 中,要有庄子“曳尾于涂中”的超脱之心气,不为十里繁华蒙蔽自己的双眼。 总而言之,道家在人生境界的追求上,道家破除、超脱有相的执着,荡涤杂染,消解声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专业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本土化试卷 第 5 页(共 5 页)色犬马、功名利禄的束缚,顺人之本性,养心之清净,凝练生命内在的深度。道家不是不关 心俗世,而是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