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206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如何做好高考阅读延伸题随着北京地区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10 年全国高考北京卷出现了“阅 读延伸”试题。这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题型,意在鼓励学生个性化答题,培养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题型最显著的特征是答案的多元化,不 唯一;但是,开放性试题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考生如果违背题目主旨和问题 导向,所答牛头不对马嘴,同样不受阅卷者的欢迎。因此,在复习这类题型时 ,丁解其设题的位置,把握其基本特点和要求,熟习其常见类型,明确其显性 和隐形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就可以大大提高答题的质量和效度。 一了解一了解“阅读延伸阅读延伸”的设题位置的设题位置 在北京试卷中,

2、阅读共有四部分:文寄文阅读,古诗鉴赏,现代社科类文 阅读,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根据北京卷考试说明规定,第一道阅读延伸题 拟在文言文阅读或诗歌鉴赏后边设置,第二道阅读延伸题拟在现代社科类文阅 读或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后边设置,分值各为 10 分;都要求用不少于 200 字作答 。由此可见,两道“阅读延伸”设题的位置是动态的,不固定的,可能古诗文 阅读后和现代文阅读后各占一个,也可能同时出现在古诗文阅读后或现代文阅 读后。但笔者以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考生胸中要有东西,笔下要有功夫。 二把握二把握“阅读延伸阅读延伸”的特点要求的特点要求 “阅读延伸”是一种新题型,它有别于话题小作文,也有别于一般的阅读

3、理解题。话题小作文只是提示议论范围,可以不联系文本;一般的阅读理解题 ,则只要求紧扣问点,紧紧依托文本的内容和特点作答即可。而“阅读延伸题 ”的基本特点有两个: 其一,它要求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进行体察、阐发与 评价;侧重于读懂作者。例如: 设题:(原文略)在上述文言阅读材料中,田横杀身不辱,司马迁对此高度 评价,并遗憾没有人为他画像,现代画家徐悲鸿先生创作了油画田横五百士 ,表彰田横及其部属。对此你是否认同,为什么?答题不少于 200 字。(10 分) 题解:这道题属于鉴赏评价式阅读延伸。前一个“对此”指代的是司马迁 的高度评价,后一个“对此”指代徐悲鸿的画画儿表彰。问点有两

4、个。一是“ 对此你是否认同”,二是“为什么(认同或不认同)”。考生首先要搞清楚“司 马迁的高度评价”与“徐悲鸿的画画儿表彰”之间的关系;然后就认同或不认 同分层次进行评价、阐述。 参考示例:我对司马迁的评述和徐悲鸿的创作高度认同。角度一司马迁 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田横及其部属杀身取义, 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文天祥诗云:“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田横及其部属拼将一死,千秋仰慕,带给后人无穷 的正义力量。角度二同马迁慨叹没有人为田横画像,可见徐悲鸿创作田横 五百士正是由于太史公的感召。同时,画作创作于日寇步步进逼、全面抗战 的前夕,在民

5、族危亡的关头,它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总之,田横及五百士生为人杰,死为鬼雄,是中华民族守义不屈的代表。收结 答题思路:首先表明态度(总领)依据文本意蕴和自己的阅读理解,从不 同角度和层次作评价阐发(分述)一紧扣论述,表明观点(总结) 其二,它要求考生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进行思考、领悟与 阐释;侧重于读懂自己。例如: 设题:(原文略)文章最后,作者抒发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天天争分夺 秒,岁岁年华虚度”的感慨,你是否认同?为什么?答题不少于 200 字。(10 分) 解题:这道题属于认识感想式阅读延伸。作者的感慨是“现代社会生活中 人们天天争分夺秒,岁岁年华虚度”;考生对此须表明态

6、度,可以认同, 也可以不认同。这并非关键,关键是要根据文义和自己的生活积累摆出足够的 理由。 参考示例:我认同作者的看法。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高楼大厦 鳞次栉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价值取向也更加功 利。正如古人所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少人 天天争分夺秒的赚钱,俨然成了机器。他们无暇探视自己的父母,陪伴自己的 妻儿,聚会自己的同学朋友;他们无心欣赏花的美艳,鸟的啁啾,冬雪的祥瑞 圣洁;一言以蔽之,他们日渐失去了对自然风物和社会人情的感知。年年岁岁 花相似,岁岁年年人虚度。人们啊,只知挣钱花钱挣钱,从来也没有 想到真正地去生活享受生活。这

7、是多么可悲!也是多么可怕啊! 答题思路:表明态度一依据文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理由_扣住题意, 概括总结。 至于阅读延伸的要求,记住“七个要”就行了。一要扩展开放;二要基于 文本,而又不拘泥于文本;三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要言之成理;五要有 个性化的新见解,新发现;六要表达角度明确,层次清晰;七要语言表述顺畅 。 三熟习三熟习“阅读延伸阅读延伸”的不同类型的不同类型 从命题者的设题角度看,阅读延伸可以就思想内容方面设题,也可以就 艺术技巧方面设题;可以就语言方面设题,也可以就形象方面设题;可以就一 篇文本设题,也可以就两篇文本进行比较性设题。阅读延伸的设题角度是灵活 的、多变的。但总而观之

8、,有如下几种常见类型: (一)语言鉴赏类品味文本的词句,是阅读、理解、鉴赏的一项重要内 容。词句的理解、鉴赏,主要是词句表达效果的鉴赏,而词句的表达效果又往 往决定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 新城道中(二首选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酉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注此诗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铜 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 设题:对这首诗第二联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 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 的比喻太俗气“

9、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 比喻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 字以上。(10 分) 题解:本题要求考生就苏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拙”与“巧”,即三四句比 喻运用的“俗”与“雅”问题,发表已见,考生可以赞同古人的见解,更可以 唱反调,关键是要有足够的理由,此其一。其二,考生还要以自己熟悉的古诗 词作品为例,作横向联想;而所举古诗词之例,也应是运用比喻的句子。 参考示例:对方回和纪昀的评价我不敢苟同。首先,做诗用“雅”字还是 “俗”字,须由诗人抒情达意的要求而定。苏东坡的这首词,写的

10、是他出巡所 见农家春耕的图景,故用“絮帽”“铜钲”这些乡民们习见的物象作比,表达 自己乐民之乐的情怀。陶潜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取的也是“羁鸟 ”“池鱼”这些农村人熟悉不过的俗字,来表达自己渴望回归田园的急切心情 。其次,运用比喻贵在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形似和神似。当时雨过天晴,作者带 着高兴的心情上路,远见白云朵朵,恰似洁白柔暖的绵帽,渐升的朝阳挨近树 梢,活像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锣。信手拈来的比喻,融入了诗人的乐情;正如李 煜巧妙地将自己的愁情融入“一江春水”一样。可见,何时用“雅”字抒情, 何时用“俗”字达意,苏轼不愧是行家。 答题思路:紧扣题旨,亮明态度依据文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理

11、由 一依据命题要求和自己的知识积淀,作横向论述一回扣题意,概括总结。 (二)艺术技巧类艺术技巧几乎是古今文章阅读必考的内容。经常考到 的有:联想、想象、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正面表现、侧面烘托、运用双关等等。鉴赏艺术技巧一 般既要结合“手法”分析,又要结合情感、主题来理解。例如: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入宿处,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 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 不同州郡的分界。

12、 设题: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 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 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 何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 200 字。(10 分) 题解:本题就古人两种相左的评价,让考生发表见解。从命题人的指向来 看,要求谈尾联的“妙处”,即明确要求考生从正面谈“尾联”与全诗和谐统 一的“妙处”;如果考生从尾联“与通体不配”的角度去谈,就不合题意了。 参考示例:尾联看似与前三联不统一,实则妙绝。首先,由于终南山高大 雄奇,连绵辽阔,山中白云缭绕,风光奇异,这让诗人流

13、连忘返,在山间游赏 ,不觉天色已晚,自然要打探投宿之地,于是便隔着涧水询问樵夫。其次,“ 投”者“问”者是谁,正是诗人自己,说明“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 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其三,我之所以留宿山中,也许想明天再 游,侧面写出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其四,诗人为何问“樵夫”而不问“采药人”呢?因为在高大寂静的终南山中,树林阴翳,云雾弥漫,游人 罕见。樵夫正在砍柴,诗人循声辨向,便发现了樵夫,便推断附近必有“人处 ”,于是向樵夫询问何处可投宿。这样的结尾,恰与通体相配,且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妙哉! 答题思路:紧扣问点,表明看法(总)结合作品实际,阐述理由所在(分) 回扣

14、题目,强化观点(总) (三)形象鉴赏类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象。人物形 象,可以指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也可以指作者自己;自然景物,则主要指作 者表情达意所选择的物象。形象鉴赏,必须要与作品表达的情感密切结合。形 象鉴赏,一般是对形象本身及其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例如: 一剪梅(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 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 ,狂又何妨! 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束缊(yun):捆乱麻做火把。元: 通“原”。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设题:这

15、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 进行分析。不少于 200 字。 (10 分) 解题:这首词要求对人物形象进行鉴赏。本词中的人物形象有作者刘克庄 及其好友王迈两个。考生可就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进行鉴赏。鉴赏时,要结合词 作的具体词句谈理解,不宜空泛分析或几近标签似的评价。 参考示例:本词中的刘郎,的确性格鲜明,给人以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首先,刘郎是个不避艰辛之人。挑着诗囊,束缊夜行,天寒路滑,连马蹄都冻 僵了,其艰辛之状可想而知。此时的刘郎与在风雨中“竹杖芒鞋”行路的苏子 瞻颇为相似。其次,刘郎是个爱书如命之人。当时寒气逼人,而他却毅然“抛 了衣囊”,只挑诗囊,在诗人心目

16、中,衣物抛弃日后可以再买,书籍不可须臾 离开自己。这一细节,刻画出一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形象。其三,刘郎是个豪 爽狂放之人。他与王迈在风亭告别,一扫“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而是“酒 酣耳热说文章”,其气氛之热烈,兴致之高涨,情绪之激越,历历如在目前。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更以夸张的手法,把刘郎与王迈声调之张狂,手足 之放纵,表现具足。至此,一个豪放粗犷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 答题思路:紧扣题旨,点明评价对象(总)一结合诗句,分析其形象特点(分)一 回扣题旨,作概括性评价(总) (四)认识感悟类古诗文或现代文的认识感悟点的选择是十分宽泛的, 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情感态度,可以是人物的道德理想, 也可以是人物的智慧人格,可以是文章中的某句话,也可以是描写中的某个细 节其特点是由此及彼,由作品引向现实,有一点联系到多点。认识感悟的 过程,往往要借助于联想、比较,发现“异物同理”或“从来如此”等。例如 : 设题:(原文略)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