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十三五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98802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十三五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厦门市十三五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厦门市十三五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厦门市十三五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厦门市十三五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市十三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十三五(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十三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6月目 录一、发展背景.1(一)国际趋势和特点.1(二)国内趋势和政策导向.2二、发展基础.4三、发展思路.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8(三)发展目标.9四、发展方向和重点.10(一)新一代信息技术.10(二)新材料.16(三)生物与新医药.21(四)节能环保.26(五)海洋高新.32(六)文化创意.36五、空间布局.39六、战略举措.47(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47(二)构建产业创新体系.48(三)推动智能制造发展.50(四) 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圈.50(五)培育新兴产业人才.51(六)深化对台产业合作.52七、保障措施.53(一)健

2、全组织保障.53(二)完善政策保障.53(三)提升制度保障.54(四)强化项目保障.55(五)加强监督落实.551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国制造2025和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编制本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继续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以及文化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发展背景(一)国际趋势和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3、正在孕育兴起,特别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了以绿色、智能、清洁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1.绿色化。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日益短缺,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追求产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成为发达国家甚至全球的战略选择。2.融合化。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是多学科、多技术领域的高度交叉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不断加速,极大地促进了各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促使新兴产业相互渗透,突破传统产业界限。 3.智能化。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

4、高度发展,成为各产业科2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诞生智能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等新的发展模式。新兴产业的生产过程将由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组成,出现越来越多的“无人工厂”。3D打印材料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打印技术的革新,使得3D打印得以延伸至生物医疗、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4.全球化。要素市场全球化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研发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全球化的研发、设计、生产加速了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出在产业链高端共同投资、联合开发、通力合作等新的特点和趋势,不仅科技研发的共同攻关、科技人才的互派互访成为常态,而且国际性的大科学、大工程计划也会

5、越来越多。(二)国内趋势和政策导向1.国内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赋予发展新引擎。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中央顶层设计布局的指引下,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央提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发展战略,全面构筑创新驱动、职能转型、绿色发展新空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构筑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新引擎。2.中国制造2025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2015年国3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今后十年九

6、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3.消费结构升级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国民收入快速增加,社会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质量、高安全性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消费内容和消费方式不断更新,各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由此推动生产方式、制造方式、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加速转换升级,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