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94971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标准第一部分:概况第一部分:概况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为明确海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硕士的培养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促进本领域农业硕士教育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海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硕士培养工作具有共性的专业学位标准提出了基本要求,是海南大学本领域农业硕士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1.领域覆盖范围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是以农村及其特定类型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对象,利用农业经济学、管理学、农村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2、农村与区域发展的过程、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发展问题以及发展政策。海南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修业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 3 年,累计修业年限一般不超过 5 年。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在达到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不得少于 2 年半,最终授予学位为农业硕士。在校期间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1)热带农村与区域发展政策;(2)热带农产品贸易与物流;(3)农业企业财务管理;(4)热带农业经济发展;(5)农村财政与金融;(6)农业技术推广与评价。2.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位是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

3、,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首先本专业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其次本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最后本专业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3.就业前景毕

4、业后可就业于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涉农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行业组织)、乡村基层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社区管理、农村发展规划与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涉农企业经营与管理、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部门。4.课程设置课程根据培养目标,按领域设置,体现整体性、综合性、宽广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专业(职业)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能力训练;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主要课程有:英语、农业推广学、三农政策、农业传播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经济学、区域规划、农村公共管理、农业项目投资与管理等(总学分不少于

5、33 学分,不超过 36 学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学术道德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对农业与农村要具备较高的关心度。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恪守研究伦理,充分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在严格遵守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要具备一定的学术信念,坚持求实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2.专业素养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团队协作精神,系统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广

6、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3.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立志于农村与区域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自觉履行职业责任,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爱岗敬业,坚守优良的职业作风。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基础知识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完成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的学习,较为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建立完整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基础知识结构,掌握相关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技术,能够交叉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现、分析、解

7、决农村与发展领域问题。同时还应了解政治学、法学、人类学、传播学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另外还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2.专业知识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完成该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以熟练掌握先关专业技能及研究方法,并完成一些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和陶冶情操的选修课。在完成有关系列课程后,应能系统掌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专业知识,接受农村调查与统计分析、农村发展项目规划与设计、项目与发展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从事农村区域与发展工作的基本能力。三、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8、本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训练是体现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重要方式。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接受实践教学课程训练,并参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践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实践、农村发展规划与设计实践、农村发展项目管理实践、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生产过程与管理实践、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沟通与谈判实践等。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接受和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相关的案例分析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当地涉农部门、企业或相关机构的实践工作。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

9、本能力本专业学位是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旨在培养具备农村与区域发展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村社区、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涉农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行业组织)、乡村基层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社区管理、农村发展规划与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涉农企业经营与管理、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具备进一步获取实践研究和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研究方法的能力,具有不断发现新问题、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农业推广或农业、农村管理工作的能力。学位获得者还需要具备农村与区域发展分析与规划、发

10、展项目管理与评估以及农村发展研究与管理方面的能力。同时,获本专业硕士学位者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包容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写作是我国专业硕士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农业推广硕士生知识结构、技术方法与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教学培养、理论研究、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表达途径和导出方式。同时,撰写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体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1. 选题要求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硕士论文在选题方面有以下三点基本要求:(1)选题具有重要性(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所面临的

11、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选题可以是:农村与区域发展的理论研究;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报告;农村与区域发展项目规划与设计;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评价;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统计数据分析;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案例分析。(2)选题具有创新性(不要重复做前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应有一定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问题的能力。(3)选题具有可行性(即研究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选定的研究)。2. 学位论文规范要求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国家和授予单位规定的学位论文格式上的规范要求,包括篇章结构和标题、文献的引用、图表的设计、数据和计量单位的表示、专用

12、名称和科学符号的使用等。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本领域论文研究范式的规范,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科学问题并建立适当的研究框架、收集必要的方法与数据。所用的研究数据、材料等必须真实可靠,通过实证分析获得科学问题的合理解释及其政策含义。3. 学位论文水平要求硕士学位论文必须概念清晰、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说理透彻、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同时,必须在某一方面提出新的见解,至少应符合下列标准之一:(1)发现并选用新的资料,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或对他人已研究的问题提出新的认识;(2)运用新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他人已有的认识,拓展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3)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或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具体实践问题,形成新的应用性成果,有一定的社会或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