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降分业界不买账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94961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降分业界不买账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儿科降分业界不买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降分业界不买账(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42015年8月13日本版责编: 张雨 美编: 林丽 电话: 010-58302828-6869 E-mail:149442284QQ.com时评 COMMENTS热点观察有话要说微信喜欢借癌症传谣,与癌症的特点不无关系。癌症的一头连着恐惧,而恐惧会带来关注和热议。抛出一个癌症话题,再配以夸张的用语和耸人听闻的描述,容易获得极高的点击和转帖率。而癌症的另一头,又连着环境污染和不良饮食习惯等问题,这些不仅与百姓生活联系紧密,也和消费密切相关,对所谓健康生活方式的推介,又往往隐含着对某种保健品或食品的推销。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谣言如此“偏爱”癌症了。央视焦点访谈曾以微信热传的微波炉辐射为例,对如此

2、炒作的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一些人之所以不遗余力这样做,是想通过公众感兴趣的话题,炒热微信账号后打广告赚钱。业内人士曾表示,类似的做法,其实是营销公司为客户做出的策划。在申请完公共账号后,营销公司会通过客户的账号,发布一些养生或者心灵鸡汤的软文,其目的是将粉丝吸引来,参加后续举办的活动,从而把“粉丝”转为客户。可见,类似的微信谣言具有多重危害,它不仅污染了微信朋友圈的话语生态,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它还能拉低公众的健康素养,使人们在防病治病方面产生误区。因此,对于谣言,我们不能因为发贴者 “一片好心” ,就认为即使无用也至少无害,从而按谣言所传的“经验”去防癌治癌,最终可能中了圈套

3、仍浑然不觉。早上醒来,被朋友圈里反复提及的贵阳杀医惨案所震惊。联想到自己每次手术的艰辛,以及目前病房里个别患者家属因疗效不好而对我们的仇视,不由内心万分悲凉。我一向很宣传正能量,即便在恶劣的情形之下,也还是强调医生自己要多反省、要提高服务质量、要以患者为第一,但也许我错了。因为这个社会有大病!中国人有大病!医者已无力!在如今这个时代,医生一定要明白,不是每名患者都是可以救治的。一定要区别清楚,哪些人是可以帮助的,哪些人是无法帮助的。如果疾病超自己出救治能力,一定不要接手,或者转诊、或者请有能力的人来帮忙。如果疾病在你的救治能力之内, 但患者对你不信任,或者患者没有承受失败的能力,请慎重。如果在

4、你的反复介绍之后, 患者仍然对疾病不理解,对治疗的预后期望过高,请慎重。即便已经面对鲜血,我目前还是会坚持下去,毕竟有那多的患者需要我们帮助。但我的行为准则会不断修正,一定会更加谨慎行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医生自己保命也是必须的。儿科降分 业界不买账来源 / 新华社新闻背景: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通知称,从今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给予儿科和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加试的待遇,加试成绩一并纳入总分。也就是说,原来总分不够格的部分考生,可以借助这条路径获得加分,成为儿科医生。众所周知,急诊、儿科是目前最紧缺的两个专业,也是最“逼于无奈”才选择的两个专业。这种“无奈”不是对专业的厌弃,而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

5、社会的认可,也没有得到制度的认可。“降分录取”,乍一看,像似政策优惠,而实际上则是带有政策性歧视。极易使后来者认为,急诊和儿科不是精英去的地方,这只是医生专业的最后选择。这种政策决定欠缺的是对专业的尊重。最近两年,医学生招生遇到前所未有的冷遇,众多高分学子不愿从医,相比整个外部世界,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在中国,医学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向“机会教育”。当读 完 高 至 天 花 板 的 书后,还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试;考完之后,并不是根据自己的理想选择专业,而是根据行医过程中“附加值”多寡来选择,形成了“低分者”逼迫选择冷门的现状。一切都在机会中选择。假如中国考生高分者“望医却步”,而导

6、致从医门槛降低,何来精 英 之 说? 社 会 如 此看 待 医 生 这 个 行 业 已经足够悲怜,现在卫生部 门 也 对 自 己 的 医 生如此失去信心,其心可悲矣。政策的“焦急”之心可见,但结果却是极差的,如何做才是万全之策呢?笔者建议,一是从招生阶段就开始 “计划”未来需求量,各专业根据社会的需求设定年度需求量向社会招聘,儿科、急诊,甚至所有专业单列考试,让考生试前选择。 一来避免歧视,二来考生可以根据供需与爱好来选择。如果考完再选择,无人报考的专业,通过以降分的方式来“处理”冷门专业,必定会使冷门专业雪上加霜。二是通过提高短缺专业的最低工资或服务价格来吸引医生的扩充。尤其急诊与儿科,他们

7、“创收”能力不如其他专业,他们更多的是用时间和技能对待患者。采取“加试”(加分)措施定向招募儿科医生,通过加试获得行医资格的医生,未来只能从事儿科工作。这种特殊照顾并没有得到太多认可。甚至有不少医生认为,“这简直是对我们儿科医生的侮辱,以后谁还敢说自己是儿科医生。”应对儿科荒带来的巨大压力,管理者的确应该出手,但当下儿科医生需要的是“公平”而非“分数”。因为儿科患者能够接受的检查和药物相对较少,是名符其实创收能力孱弱的科室,在如此“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坏境下,被默契地划定为冷门边缘科室。医生的价值来自于提供专业判断, 但在 “以药养医”机制下,严重背离了这种方向,医生的专业判断甚至贬值到

8、了 可 以 忽 略 不 计 的 地步。在国内知名的教学医院,专家级诊疗费只有 15 元 左 右。 儿 科 医生是这种卖药经济最大的受害群体之一,苦不堪言。一方面,儿科医生工作强度更大、风险更高;另一方面,儿科医生收入又相对偏低。这种不公平已经充分说明了当下医生薪酬机制改革的滞后。不在这种要害问题上下功夫改革,而要执迷于给儿科医生送分,这是不管病因只管“退烧镇痛”的庸医路数。降分不是激励而是歧视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 廖新波应对儿科医生荒 管理者莫成“庸医” 广东 吴帅微信谣言为何“偏爱”癌症 解放军 181 医院 罗志华新闻背景:日前,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推出了新一期微信“谣言”分析报告。今年 46 月,30.8% 的谣言都提到了癌症。癌症谣言成为造谣者们最好用的“大杀器”。面对杀医,我的坚守和自救 上海德济医院 宋冬雷4.indd 12015/8/11 22:48: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