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病毒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36382 上传时间:2016-11-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9.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课件-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微生物课件-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微生物课件-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微生物课件-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微生物课件-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课件-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课件-病毒(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毒 (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核酸( 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生长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郁金香碎色病我国国境口岸重点监测的传染病我国国境口岸重点监测的传染病包括 霍乱、鼠疫、肺炭疽、疟疾、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 黄热病、天花、由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流感新亚型病毒引起的人流感、埃博拉热、拉沙热、马尔堡热、西尼罗热、登革热、裂谷热、艾滋病、脑膜炎球菌病 以及国家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境卫生检疫主管部门规定和公布的其他传染病。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1886年, A. 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1892年, D. 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 细菌毒素 ”或 极小的细菌1898年, M W 能通过细菌滤器;

2、 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 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比细菌小的具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1900年前后,包括口蹄疫( 在内的多种动植物疾病病原体的滤过性特性被证明。滤过性病毒)病毒)F W 1915年)、 F d1917年),分别发现细菌( 病毒“to 噬菌体( 935年, W M 940年, 毒的 特点: 个体微小 (以纳米计 ),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无细胞结构 ,由内部核酸和外部蛋白质组成,且核酸只有一种( 两种存在形式 :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 宿主细胞外,病毒基因组(核酸) 宿主细胞内; 专性 活细胞寄生

3、物 ,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增殖; 在宿主细胞协助下,以自身基因组为模板, 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具感染性 敏感性 微生物种类 结构 在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 二等分裂繁殖 核酸类型 核糖体 抗生素 干扰素 细菌 原核细胞型 + + R N A + + - 支原体 原核细胞型 + + R N A + + - 立克次体 原核细胞型 - + R N A + + - 衣原体 原核细胞型 - + R N A + + - 螺旋体 原核细胞型 - ( + ) + R N A + + - 真菌 真核细胞型 + 出芽、产生孢子 R N A + - - 病毒 非细胞型 -

4、 - R N A - - + 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区别病毒的宿主范围 病毒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生物,并具有宿主特异性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微生物病毒病毒学( : 研究病毒( 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包括 大小、形态 、 组成与结构 )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增殖 和 人工培养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控制病毒性疾病的措施噬菌体病毒的大小:以纳米计电镜观察毒粒的形态结构口疮病毒 (接触性脓疱皮炎病毒 )( 负染技术) 埃博 拉病毒(正染技术)苗病毒(投影技术)形态:球形,杆形,砖形,丝状,蝌蚪状病毒的组成与结构( 1)毒粒、 病毒粒子( : 结构完整的

5、,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2)衣壳( : 包围和保护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 壳。( 3)衣壳粒( : 构成衣壳的形态单位,由 多肽链组成。( 4)核衣壳( : 病毒核酸和衣壳 构成的复合物裸露毒粒( : 仅由核衣壳构成的病毒颗粒,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一些简单的病毒。( 5)包膜( : 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释放时获得的一层外膜(含宿主细胞膜成分),由类脂或脂蛋白组成。( 6) 刺突蛋白( :包膜表面不同形状的突起,具有病毒特殊的抗原特性。毒粒的结构类型主要结构类型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有包膜的二十面体毒粒;有包膜的螺旋毒粒;复杂毒粒( 有尾噬菌体、痘病毒等

6、)有包膜的螺旋毒粒裸露的螺旋毒粒裸露的二十面体毒粒有包膜的二十面体毒粒毒粒的化学组成毒粒核酸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病毒颗粒在化学上表现为核蛋白单链 链 正链 +) 负链 -) 链 结构蛋白 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结构蛋白: 壳体蛋白、包膜蛋白等( +) 正链 指病毒复制时 毒 有感染性( -) 负链 病毒 感染性病毒的分类( 真)病毒 : 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非细胞生物类病毒: 只含具侵染性的 病毒 卫星 只含不具侵染性的 病毒 : 蛋白侵染因子, 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核酸类型 : ds or 状或环状,分节段或不分节段病毒的形态

7、 :球形,杆形,砖形,蝌蚪形等壳粒的数目,排列和对称形式包膜的有无病毒的抗原性宿主的种类,传播方式或媒介种类等动物病毒 脊椎动物病毒 :感冒,肝炎,麻疹,水痘,腮腺炎,脊髓灰质炎,口蹄疫,鸡瘟昆虫病毒桑蚕、蜜蜂避免病毒感染,防止农林害虫,新型无污染农药植物病毒 : 侵染 200种植物微生物病毒 : 细菌噬菌体、放线菌噬菌体、真菌病毒现在已知的人和动物朊病毒病1) 库鲁( 病;2) 传染性病毒痴呆病或克 称早老性痴呆病;3) 吉斯特曼 4)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病;5) 绵羊瘙痒病;6) 山羊瘙痒病;7) 大耳鹿慢性消耗病;8) 牛海绵脑病,即疯牛病;9) 猫海绵脑病;10) 传染性雪貂白质脑病;引

8、起人与动物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朊病毒病的病原体究竟是什么? 朊病毒蛋白既然是动物细胞基因编码的产物,为什么并不引起全部动物致病?疯牛病能否传染给人?982年提出朊病毒假说:认为羊瘙痒因子是一种传染性蛋白质颗粒,不含有核酸,通过反转译,该蛋白质指导自身复制。其致病作用是由于动物体内正常的蛋白质 这二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没有改变。1997年, . 病毒的发现与思考肽链 蛋白质病毒的增殖,又称 病毒的复制 ( 是病毒在活细胞中的繁殖方式。复制周期( 或称复制循环:自病毒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病毒复制过程。包括: 吸附与侵入; 脱壳 ; 病毒大分子的合成; 装配与释放。有

9、尾噬菌体: 注射方式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吸附 尾钉固着 尾鞘收缩 尾管穿入 附与侵入: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动物病毒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移位方式; 细胞的内吞功能; 毒粒包膜与细胞质膜的融合;通过机械损伤所形成的微伤口进入细胞;或者靠携带有病毒的媒介,主要靠有吮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将病毒带入细胞。植物病毒:病毒侵入后,病毒的包膜和 /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病毒的毒粒消失,失去原有的感染性,进入潜隐期。2、脱壳以 期转录 早期翻译 早期蛋白复制 晚期转录 晚期翻译子代 晚期蛋白装配子代核衣壳其它 核酸类型病毒( (+)(-)逆转录病毒 的生物合成 自学。3、 病毒大分子的合

10、成( 生物合成)即 病毒基因组表达和复制的过程。包括:核酸复制 + 蛋白质合成4、装配 与 释放( 多数 核酸在 细胞核内 复制,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最后在 细胞核内 装配。 病毒。大多数 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装配均在细胞质中 。 脊髓灰质炎病毒。释放方式1、裂解性释放病毒包膜的基本结构与生物膜相似,是脂双层膜。在包膜形成时,细胞膜蛋白被病毒的包膜糖蛋白取代。大多数噬菌体都是以裂解细胞方式释放2、出芽( 有包膜的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不引起宿主细胞破坏,子代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陆续释放,同时获得包膜和包膜子粒(糖蛋白)。动物病毒培养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一)动物接种敏感实验动物 : 幼鼠、豚鼠、大鼠、

11、兔、犬、猴等。根据病毒种类选择易感动物和适宜的接种途径,如:流行性乙脑病毒 小鼠脑内接种痘苗病毒 家兔角膜接种乙肝病毒 黑猩猩体内接种病毒的培养: 提供 活的细胞二 ) 鸡胚 培养孵育 715天受精卵 , 注射器接种 。 受精卵培养 4872小时,使病毒增殖, 分离病毒三 ) 细 胞培养( 层细胞培养法离体的活组织( 人胚肾,人成纤维细胞,新生瘤细胞,猴肾细胞等),胰蛋白酶消化,获得单个多分散的细胞,细胞培养液贴壁培养成单层细胞,接种病毒,培育。传代细胞系 大多从癌瘤组织中分离,能在体外持续培养增殖 。四)病毒在 细 胞内大量增殖的现象大多数动物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能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 细胞内出现包涵体( 乃至细胞裂解等。1 细胞病变效应 ( 毒在细胞内增殖而引起细胞发生的病理改变,常见的细胞形态学变化 为:变圆,坏死,溶解,脱落,凝集。2 红细胞吸附被感染的宿主细胞膜上表达病毒特异性的血凝素( 流感病毒),能吸附动物红细胞。3 出现包涵体被感染的细胞内会出现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大小不等、数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小体,称为包涵体( 扰现象病毒 感染 寄主细胞 后能干扰随后进入的病毒的增殖。5 细胞代谢改变植物病毒植物病毒 敏感植物叶片 产生坏死斑,或称枯斑噬菌体的培养噬菌体 细菌培养物培养液营养琼脂平板细菌培养液变清亮细菌平板成为残迹平板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