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7645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1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赵金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一、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冲击一、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和文化自信的冲击大家好,我们今天来讲解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讲究了传统文化与文化认同这样一个主题,我们在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说过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我们在讲文化认同的时候也涉及到相关的东西,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一讲的时候能够唤起我们在这一讲所讲过的东西,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文化自信所要涉及的相关问题。讲文化自信,我们首先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提文化自信这个问题?今天为什么我们在很多场合都要讲我们

2、要有文化自信?其实这个问题相对来说很好解答,因为长久以来,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够自信,我们有着很强的一段历史是自轻自贱,不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道路,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把自己的东西放得很轻,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凡是外国的东西就比中国的好,这种不自信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很多人身上都有着很强的体现,这种文化不自信其实在知识分子身上比一般人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从一个碑文说起(一)从一个碑文说起在讲文化自信之前,我想先讲两个问题,先从一个碑文和一座城说起。这个碑文是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如果大家有兴趣去北大、清华、南开、云南师范大学旅游的话,你会发现这四所学校有着一个要

3、素是共同的,它都有着一块碑,这个碑是西南联大纪念碑,在北大这块北就在北大西门附近,就在校使馆的旁边,在清华,它就在清华图书馆的北侧,在清华的情人坡附近,在南开,它也在南开相对中心的位置。为什么我要提这块碑,因为这块碑背后承载着一个很强的故事,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一段历史。我们首先来看碑文的首段,这块碑的碑文是由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上很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所作的,碑文的首段讲“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1945 年抗战胜利,中国政府对日受降,日本投降。“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距 1937 年七七事变已经有了 8 年之久,中华民族经过了艰难的 8 年

4、抗战才赢来了日本投降。“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1945 年离七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 14 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冯先生在这儿详细地回顾了 50 年间日本侵略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2者对中华民族,对中国领土的这样一种蚕食侵吞,中华民族饱受着外来侵略的历史。当然,这块碑文的首段只是叙述了中日之间的一种侵略与被侵略的历史。如果我们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就会发现从 1840 年以降,中国的近代史当中充满的屈辱和种种领土被割让和蚕食的经历,1840 年的鸦片战争,紧接着的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我们在中学历史上已经对这些战争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这些屈

5、辱的历史使当时的有识之士和一些人进行反思,中国为什么承受着这样一种命运?为什么我们承受着这样一种不如人的状态?在有一些人看来,这样一种过错在祖先身上,他把怨气归结到祖先那里,认为一切都是祖先造成的,尤其“五四”以来,有一种激进的反传统倾向,他认为中国人之所以被侵略,之所以在很多器物、文化上不如西方,那是因为我们有传统,我们有孔子所代表的这样一个文化传统,才使我们承受了这样一种命运。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可以看“五四”以来有哪些口号,如有人主张“打倒孔家店”,有人主张“全盘西化”,有人主张“废除汉字”,主张汉字的拼音化,都要用西方字母的文字,而不用汉字。更有一种主张是疑古思潮,对

6、自己的文化大胆地怀疑,甚至否认。只要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不符合某些原则,那就要全盘推翻和否认。更激进的是主张种族改良,从人种的体格各方面都不如西方人,连种族都要改良,这样一种反传统在知识分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如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废除汉字、拼音文字、疑古思潮,还有大量地提倡种族改良的,都是知识分子提出来的,而在一般群众身上并没有体现得那么明显。这种疑古的反传统的思潮,对自己文化不自信,随着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一种顶峰和巅峰,但我们应该这样吗?我们真的需要把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一些归结到祖先身上吗?我们真的要把所有的责任安到祖先头上吗?我们接着来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我们来看其中最重要的

7、一段文字,冯先生在这段文字当中讲到,“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的天府”,中国是一个世界的古国,我们所在的这篇土地是东亚最富饶的一片土地。“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我们应该继承汉代、唐代那样一种先进的文化和传统,在当今世界上成为一种先进的文化。我们历史上并不是世世代代都不如人,我们在历史上的长久时期是领先于世界文化的,为什么我们在今天不行了?我们在近代遭受屈辱,反倒就要怨到祖先身上?我们应该绍祖先之遗烈,而不是怨恨祖先,那在冯先生看来,将来建国完成,我们怎么样?“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如果我们能够从历史当中汲取营养,而且能够在现今社会当中发愤图强,中华民族也应该可以屹立于世界之

8、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冯先生在这一段碑文当中提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历史,“盖并世列强”,当代世界各国列强,当时的列强,现在也好,现在同样是这样,“虽新而不古”,这些新的强国都没有像中华民族这样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美国仅仅有 200 年的历史,而希腊、罗马这样的国家,古代很强盛的,几大文明之一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有古而无今,它有古代的历史但却没有延续到今天。“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3”只有中华民族,只有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着现实,我们在现实这种世界民族竞争当中,我们依旧存在,我们这个民族是新的,我们又有很

9、强的历史。这是诗经当中所讲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但我们有着新的历史使命。冯先生这段文字作于抗战胜利之后,他把民族在抗战胜利之后的那种文化自信,对自己民族的认同体现得十分强烈。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辉煌的民族,抗战期间一切反传统、否定自己的文化都是很弱的,恰恰是在自己最苦难的时候我们要回到传统身上去寻求一种滋养、团结和自信,而不是否定自己的传统。“五四”以来的反传统持续的时间很久,而恰恰在民族危亡之际,它体现的最为弱。这一时期大家都意识到文化传统对于团结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但是,抗战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反传统并未中断,我们在今天上还依旧不够文化自信,我们否定自己的传统和

10、文化,直到今天这种文化不自信的声音还很强,反传统的声音还很有势力。(二)从一座城说起(二)从一座城说起刚才讲了一段碑文的历史,讲了一个碑文的故事,下面要讲一座城,这座城体现了文化不自信,我们否定自己传统的另一面。这个城市叫做安阳,当然我要讲这座城,我有些自私,因为我是安阳人,我本身是接受中原文化滋养的一个人,但我对我们这座城市的父母官却很着急,最近我们提倡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讲各个城市要发展旅游,安阳也不甘落后,也提倡安阳旅游文化的发展,我们就发展殷墟,我们就开始建殷墟相关的东西,弘扬殷商文化,我为什么对自己的父母官着急?我们在弘扬这座城市的历史,弘扬这座城市的文化,发掘其价值的时候最重要的一

11、点没有被提上来,它与其他遗址、遗迹、古迹,最为重要的一个独特的地方没有被突出出来。我给我们自己这样一个城市有这样一个定义,它不仅仅是殷商的首都,它更是中国文化自信之都。为什么我要给这样一个城市,一个中国文化自信之都的定义?因为近代以来,1840 年以来,不仅中国人否定自己的传统,西方人同样对中国文明的历史进行怀疑,甚至否定中国的悠久的历史阶段,否定 5000 年的文明。而安阳这样一座城市,恰恰它是对这样一种怀疑、这样一种否定的一个反驳和反证。这些年的考古发掘,很多人认为其考古发掘都可以跟殷墟去比拟,或许我们从单纯的考古学的意义上来说,其意义可以跟殷墟比拟,但从文化史上来说却不可以跟安阳殷墟进行

12、同样的对等的比较。我们可以举几部西方历史著作,今天外国有一部著作,关于全球历史,关于世界历史的著作在中国很流行,已经出了几版,北大出版社和不同的出版社也再版了很多次,这个书是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叫做全球通史,在这部书当中,他承认商代,但却不承认夏代,为什么他承认商代?因为殷墟的考古发掘充分地证实了商朝这样一个时代的存在,它跟史记当中的很多记述是一致的,尤其从帝王世袭这个角度来判断是一致的,同样殷墟发现大量的考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4古器物,这些充分证实了商代文化的文明程度是相当高的。但是在殷墟发掘之前的一段时期,有些西方学者不承认中国的夏商周三代,认为中国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神

13、话,都是中国人虚构出来的,中国人说有 5000 年的文化,都是中国人自己所构造出来的,你们没有那么久的文化,你们最多可以从春秋战国之后可以讲自己的文化,但是殷墟发掘出来之后,他们就不得不承认商代文化的存在。可以说,这个城市,这个殷墟的考古发掘对于我们的历史,它有着很突出的意义。它对于文化的证明和自信有着很强的意义。但今天西方学者,很多西方学者不承认夏代,不承认中国有 5000 年文明,有主张中国无夏论的一些学者,中国没有夏代。也有只承认中国文明只有 4000 年的,甚至还有一些学者依旧认为中国文明只有 3000 年。从最开始承认到2000 年到现在只承认 3000 年、4000 年,其背后都有

14、一种对中国文明的怀疑,对中国文明历史的一种怀疑。殷墟发现就印证了史记对商代的记载,而近年来其他的一些考古发现又不断地在证成我们的文明,这是对文化怀疑的一个直接的反驳。除了全球通史今天很流行的这样一种历史著作之外,还要举一些历史上对于中国历史怀疑否定的一些著作,如日本有一个学者,日本 20 世纪初期的一个学者白鸟库吉,他有一个作品是尧舜禹抹杀论,就直接否定了中国古史,否定夏商周三代更早之前的这些古代历史。而法国一位汉学家是马伯乐,他写过一个文献叫尚书中的神话,同样是否定尚书当中对中国文化历史当中的记述。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古史辨派”对自己古代历史的怀疑。我这儿不想多介绍这些怀疑的历史,我将跟大

15、家介绍一本书,也是一个文章,是今天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所写一篇文章,后来他以文章的题目作为标题又写的一本书叫做走出疑古时代,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历史观点,现代还有很多中国人特别信服,而这种信服跟这种疑古思潮、对中国文化的不信心与否定是十分相关的。而李学勤先生在走出疑古时代这样一篇文章、一本书上列举了大量的新近的考古发现,以及从这些新近的考古发现去看待中国文明,看待中国人自己的历史记载。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这本书。今天中国人受西方学者影响,有着文化不自信还体现在哪个方面?就体现在他认为西方人研究的中国历史更客观、更权威,而认为中国人自己研究得不够权威,中国人做的东西不够客观。但在这儿要说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承认西方史学家和汉学家的贡献,但我们要指出,任何一种历史研究,无论是西方人的历史研究,中国人的历史研究,我们穷根揭底地去看,其背后都有一种意识形态的问题,当我们去看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观点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注意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不注意他们背后的诉求,仅仅把他们的观点奉为权威和神明,而不重视我们自己的研究,那我们在意识形态上就已经受了这些学者的引导,我们先天地就已经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