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37132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 士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方向:西方近现代美术 指导教师:易 英 教授学 生:周 博 温克尔曼的艺术史学思想研究(暂定)(或:温克尔曼与艺术史学的开端)一、 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题目从美学的方面对温克尔曼的研究颇多,丛美术史学的角度切入者众口一词,皆浮光掠影,没有深入展开。在已有的中外研究的基础上,从美术史学的角度,追踪与西方美术史学开端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必须从温克尔曼出发。对国内现在的西方美术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二、 选题所要解决的问题从美术史的内部,从批判的历史哲学出发,用托马斯库恩的方法勾画温克尔曼的美术史思想产生的背景,基本的结构与范式,以及这种范式与现代美术史方法的联系。通过分析,我们会

2、发现,温克尔曼的古代艺术史是 18 世纪认识论革命的一部分,它本身对于美术史的研究而言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同时,通过分析研究温克尔曼,把从瓦萨利到温克尔曼之间的美术史学理论的转变大体摸一个线索。三、关于温克尔曼研究的学术史评述1755 年,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离开了德国的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德累斯顿去了罗马。九年之后,也就是 1764 年,在德累斯顿以德语的形式首版了温克尔曼的名著古代艺术史 。这部伟大的著作很快引起了欧洲学术界的注意,两年之后(1766)便被译成了法文,这在 18 世纪意味着一个学者的作为获得了最为高尚的认同。 1尽

3、管温克尔曼很快就离开了人世,然而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声名鹊起, 2对他的讨论和研究也已经绵延了两个多世纪,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他那清晰而优雅的文笔中感受到学术的智慧、尊严和魅力。本文的主题就是关于温克尔曼艺术史学思想的研究,在作进一步讨论之前,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关于温克尔曼研究的学术史。1、西方学术界对温克尔曼思想的认识的发展古代艺术史出版之后,德国的学术界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1766 年,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 )发表了拉奥孔 ,1769 年,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1803)的批评之林出

4、版,两者都直接与温克尔曼的思想相关。拉奥孔全称拉奥孔或称论画与诗的界限,兼论的若干观点 ,这本书在古代艺术史未发表之前就开始写,开篇论述的第一章,便以与温克尔曼在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 (1755)一文中讨论拉奥孔雕塑的描述作为开1 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指出,18 世纪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巴黎,法语是学者们通用的语言,凡是在巴黎、伦敦或者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东西,只要有意义,马上会译成欧洲的其他主要语言。 (参见阿伦布洛克,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董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年版,页 69-71。 )直到温克尔曼和康德的时代为止,德国文化面貌一直以贫弱为其特征,莱布尼

5、兹生前并没有出版过几本著作,独立的德国思想几乎不存在。出版于德累斯顿的古代艺术史能以如此快的速度见诸法国学界,足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关于法国与德国之学术之间的关系与对比也可以参见美汤普森, 历史著作史 (下卷第三分册),孙秉莹、谢德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 ,页 139-143。2 歌德说:“在对艺术和古学的人和研究中,谁也会想起温克尔曼来,他的才学在祖国是为人所热烈的称道的。 ”“当时一切杂志都一致的赞扬他,访谒他的高贵的游客回去时都得到教益,十分高兴。 ” 见德 歌德, 歌德自传诗与真 ,刘思慕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 ,页 335-336。头,

6、3当写到第二十五章的时候, 古代艺术史就出版了(1764) 4,莱辛的论述转而涉及一些考古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拉奥孔群像的年代,最后一章还指出了古代艺术史的一些错误 5。在拉奥孔一书中,莱辛致力于区分诗与画的界限,指出两者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力图纠正温克尔曼在古典艺术的研究中所着力推崇的静穆的美。此书的主要的着眼点还是在诗,而不是造型艺术,但在行文涉及到了与温科尔曼讨论美的问题,也涉及到了许多古代艺术史在史料运用上的具体问题,算得上是第一本与温克尔曼思想研究相关的重要著作。赫尔德的批评之林 ,全称批评之林或根据最近发表的论文的尺度对美的科学和艺术的一些看法 ,就莱辛和温克尔曼的观点作出了他自己

7、的阐述。 批评之林从详细地剖析拉奥孔开始,认为对艺术的抽象的、非历史的观点是莱辛的缺点。他认为,莱辛注意到美是古代艺术的最高规律这一点是对的,但是问题在于:什么样的古代?在哪一个时期内?由于那些原因?而温克尔曼则试图用希腊人的民族性格、它们的民主制度与政治生活去解释古代艺术的特点。在赫尔德看来,对于希腊艺术的研究应该延续着温克尔曼的道路前进。 6赫尔德曾经反复多次阅读了古代艺术史 7,自称在上面“飞驰而过和爬行” , 8深受受温克尔曼的影响,他认为温克尔曼的论述要比莱辛更加高明。 9年轻的歌德在奥塞尔的指导下,曾经非常勤勉的读过温克尔曼的著作 10,而且非常热切的盼望能够与温克尔曼有一面之缘

8、11。可以说温克尔曼对歌德有着很大的影响 12,他曾写过一篇专论论述温克尔曼的生平和思想,这是研究温克尔曼的重要文献。 13此外,在歌德谈话录和他的回忆录诗与真中都有关于温克尔曼的文字。事实上,温克尔曼死后很长的时间里,人们对温克尔曼的研究和探讨都没有迈出这些伟大的思想家的樊篱,他们对温克尔曼之为人和思想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不刊之论。当然,他们的论述也带有着德国启蒙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色彩,而且,由于他们与温克尔曼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的言论严格的说来是批评而不是历史研究。在那个时代,美学和艺术史学科都处于草创的阶段,人们还不可能从一个学科的内部深入的讨论自身的方法与思想传统。直到黑格尔(

9、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的时代,温克尔曼依然是一个典范。在那部集德国古典美学之大成的美学中,黑格尔关于温克尔曼的讨论并没有超越前人的发现。但是,在不同的是,黑格尔用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概括了温克尔曼的研究类型,即把经验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14应该说,这种分类是美学研究的学术积累和学科成熟的产物。在黑格尔看来,在他以前的研究“只有艺术历史方面的学问还保留它原有的价值,特别是由于上述心灵接受力的进步在各个方向都扩大了这门学问的视野。3 见德莱辛, 拉奥孔 ,朱光潜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年版) ,页 5-7。4 见莱辛, 拉

10、奥孔 ,页 148。5 见莱辛, 拉奥孔 ,第二十六章至第二十九章,页 82-168。6 见苏阿符古留加, 赫尔德 ,侯鸿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页 133-143。7 见德卡岑巴赫, 赫尔德传 ,任立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 ,页 21。8 见苏阿符古留加, 赫尔德 ,页 133。9 见德卡岑巴赫, 赫尔德传 ,页 24-25。10 见歌德, 歌德自传诗与真 ,页 321。奥塞尔(Adam Friedrich Oeser,1717-1799 ) ,1739 年任德累斯顿大学教授和宫廷画师,1764 年任莱比锡艺术学院院长。歌德在莱比锡求学时,曾

11、在奥塞尔的指导下学习绘画的理论和实践。11 见歌德, 歌德自传诗与真 ,页 335-338。12 对于这种影响的性质,佩特有所论述,他说:“在歌德纷繁复杂的修养中,温克尔曼的影响总是清晰可见,这一影响体现为一种清晰、好古的强大、潜在的动力。如果我要问这种影响的关键是什么,歌德自己会告诉我们:它是一种完整性,一种与自身,与完善的理性的统一。 ”见英 佩特, 温克尔曼 ,载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张岩冰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页 196。13 即歌德的论文温克尔曼 (1805) ,载于歌德主编的文集温克尔曼与他的世纪 (蒂宾根,1805) 。我所见到的中译本有 3

12、个:一为邵大箴先生所译;一为罗悌伦译,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页 49-87;一为罗炜所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页 412-444。14 见德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 ,朱光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 ,页 18-27。它的任务在于对个别艺术作品作审美的评价,以及认识从外面对这些艺术作品发生作用的历史环境” 。 15他赞扬温克尔曼“替艺术欣赏养成了一种新的敏感,把庸俗的目的说和单纯的模仿自然说都粉碎了,很有力的主张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史里找出艺术的理念。 ”而且,他还指出“文克尔曼在艺术领域里发现了一种新的机能和一种新的研究方

13、法。 ”16这种新的方法用黑格尔的话说正是他认为有价值的那一部分。到 19 世纪末的时候,西方人已经能够写一本关于古典美学的非常完备的美学史了。这一方面的经典就是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 1848-1923)的美学史 (1892) ,其中对温克尔曼的研究的论述也最为完备。鲍桑葵勾画了温克尔曼著作的四个特点:1、在研究制作技巧时能够感觉到和人的心灵的实在接触;2、能够扩大这种感觉的认识,把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与艺术的发展有机相连;3、能够认识到造型艺术的美的范围以内的表现力的各个方面;4、承认形式美和表现的要求相互冲突,并且能够将他们部分的加以调和。 17但实际上到了鲍桑葵那个时

14、代,温克尔曼“已经仅仅是一个空名字了” 18,从效果的角度讲,不读古代艺术史 ,只是通过温克尔曼以后的学者的论述,我们也能清楚的知道其思想的梗概。鲍桑葵希望佩特(Walter Pater, 1839-1894)的“那篇可爱的论文 ”19能使人们对温克尔曼保持一种永恒的兴趣,这便指的是佩特的那篇重要的论文温克尔曼是西方研究温克尔曼的必读之作,收录于他的文集文艺复兴一书中。此文从温克尔曼的生平游历写起,讨论了温克尔曼的主要思想,他的气质,以及他与歌德的关系与对比。 20其文言辞华美,内容也充实丰富,但是许多判断感性的成分太大,对于他的观点应该持一种审慎的态度。越往后,从美学的角度对温克尔曼的研究都

15、没有超过这些人的论述。温克尔曼作为德国古典美学发生的一个重要因子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常识,各种关于古典美学的著作都会用相当的篇幅讨论温克尔曼,但是已经很难有新的见解了。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角度看,温克尔曼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1文学史的经典叙述也把温克尔曼作为 18、19 世纪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去研究。 22而在一般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著作中,温克尔曼则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名词出现。他们的论述各有千秋,不乏真知灼见。二十世纪以来,现代美术史学科兴起,美术史家注重对自身学术传统的反思,温克尔曼成为一个反思的对象,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史学科奠基人。贡布里希和汉斯贝尔廷等学者侧重于从艺术进步的观

16、念出发,研究温克尔曼的美学和史学与欧洲的古典艺术传统以及艺术史批评传统之间的关系,哈斯克尔则在他的一系列关于趣味与古物及其对传统艺术史的解读中大量的涉及到了温克尔曼,他们的相关论述非常重要, 23但都不是专门15 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 ,朱光潜译,页 26。16 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 ,朱光潜译,页 78-79。17 鲍桑葵, 美学史 ,张今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 ,页 312-331。18 鲍桑葵, 美学史 ,张今译,页 311。19 鲍桑葵, 美学史 ,张今译,页 311。20 见英佩特, 温克尔曼 ,载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张岩冰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页 191-224。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