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3636938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 3、激发自己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自己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复习学过的文体导入说明文学习。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后议论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本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三、合作学习,理清思路1、本文围绕着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全文可划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围绕物候这个中心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的问题,课文因此也可划分

2、为四部分。(略)2、再问: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后小结。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3、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三部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是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来安排的,在行文上使用了“首先” 、 “第二个因素” 、 “第三个因素” 。 “此外”

3、等词语。教师提示:我们读一部小说,总是先读到前面的“提要” 。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全貌做极为简要和概括的说明。有时我们还经常读到摘要。摘要,顾名思义就是对原文的要点进行摘录。写摘要和写提要有相同的地方,即都是抓住要点,写成文章。不同的地方是提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作的内容全貌作简要的概括说明,而摘要却是在不损害原作内容的前提下,摘录原作的要点,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按原作的顺序写出来,不掺进自己的观点和评论,但为使上下文连续,可适当加上一些词语,原文有的句子太长可取其主要成分。四、重点研读,品析语言1、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前三段课文。2、理解题目的含义。问:“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课文为什

4、么以此为题?学生讨论,回答。第二段结束时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营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段开头又说:“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可见“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作者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做大自然的语言,显得形象生动。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作者是经过一番认真构思的。首先在课文第二段中有“传语” 、 “暗示” 、 “唱歌”等词语,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其次, “大自然的语言”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说明抽象深奥的物候学知识,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精彩动人地展示出

5、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其产生兴趣,也符合人们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3、理解课文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特点。课文第一段可以说是对题目的解释和具体化,本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学生讨论回答。本段具体描写了“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语言生动、优美、形象,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 “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贴切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受。恰当贴切地解释了“大自然的语言” 。五、总结扩展21、积累关于大自然语言的诗句。2、教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