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636653 上传时间:2017-08-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2016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 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及 2016 年总体安排部署 最新 近年来,我县在区、市两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全区一流边境县县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自治区党委、市委确立“8337”和“1359”发展思路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机遇,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入调查研究、重新审视县情,编制完成了县域经济发展规划(2015-2017 年),确立了打造“一个桥头堡”、筑牢“两个屏障”、建设“五个基地”,加快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县域经济体的发展思路。“一个桥头堡”,即向北开放桥头堡

2、;“两个屏障”,即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五个基地”,即建设新型煤化工、有色黑色金属采选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产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旅游观光五个基地。今年1-7 月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51.5 亿元,同比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31.55 亿元,可比价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7.84 亿元,同比增长 14.71%;财政收入完成 9.15 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55.1%。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5.22 亿元,同比增长 1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701 元,同比增长 9.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3、5323 元,同比增长 14.8%,实现了逆境中稳定增长。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一)围绕扩大开放,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始终把口岸、园区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引擎,立足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全力推进口岸园区一体化建设,以口岸通关过货为依托、园区加工增值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口岸方面,按照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目标,不断加强口岸建设和管理,累计投入资金 20 多亿元,完成海关监管区、“五进五出”煤炭专用通道、物流仓储、疏港公路及市政等工程建设,实现了规划区道路、给水、供电、供热、通信和电子报关全部畅通。2012 年,口岸原煤进口量达到 1231 万吨,占当年全区煤炭进口总量的一半以

4、上,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区第二位。今年,计划投资 1.8 亿元实施口岸市政工程 14 项。目前,人行道硬化、互市贸易区广场等工程稳步推进,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正在开展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自治区级口岸物流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自治区专家组评审,原煤通道海关无人值守系统启动运行,弛恒海关监管区、重载公路工程进展顺利,口岸通关过货水平及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进一3步提升。截止 8 月 24 日,完成煤炭进口 609.5 万吨,铜精粉进口 1.41 万吨,力争到年底,煤炭进口突破 1500 万吨,铜精粉进口突破 5 万吨。下一步,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稳步扩张矿能产品贸易的基础上

5、,依托互市贸易区平台繁荣小额贸易,推动口岸贸易多元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 3000 万吨,小额贸易向二连浩特口岸看齐,大宗贸易向满洲里口岸看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园区方面,按照口岸园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进口资源就地转化利用,不断加强园区规划建设工作,先后投入资金 37 亿元,完成交通、电力及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水平和龙头拉动能力同步快速提升。目前,入驻企业达到 51 户,形成 2370 万吨洗煤、120 万吨焦化、12万吨甲醇、10 万吨金属冶炼、1500 吨多晶硅、8000 吨工业硅的生产能力。2010 年被确立为自治区沿黄沿线重点工业园区

6、,2011 年跻身自治区级“双百亿重点园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2012 年成为自治区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和进口战略资源加工基地。今年以来,我县在切实加大项目协调和跟踪服务、保障企业满负荷运行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全面完成了绿化硬化、运煤专线、35 千伏输变电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推进中水回用、再生水供水等工程,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稳4步提升,拉动效应更为明显。1-7 月份,园区企业完成产值77.28 亿元,实现利税 2.2 亿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24%。下一步,我县将围绕境外资源转化增值这一重点,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循环经济,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产值达到 2

7、00 亿元,实现利税 8 亿元,形成“大基地、大集群、大发展”的格局。(二)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坚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特色服务业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煤化工、有色黑色金属采选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产输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旅游观光为主,多极支撑、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了神华、太平矿业等营业收入超十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新型煤化工产业方面,按照集约化、循环式、链条式的思路,不断加快煤炭产业的发展步伐,形成 2370 万吨洗煤产能和产值超百亿元的煤产业集

8、群。特别是 2012 年,神华一期首座焦炉成功出焦,填补了巴彦淖尔市焦化产业的空白,新型煤化工示范基地渐成规模。今年,投资 12.7 亿元的神华一期 120 万吨焦化、12 万吨甲醇项目建成投产,投资 18 亿元的二期 300 万吨洗煤、120 万吨焦化、12 万吨5甲醇项目计划年内开工建设;投资 2151 万元的毅腾矿业 60万吨/年煤泥再选及配套工程、投资 6200 万元的大成即济120 万吨和投资 5400 万元的昌隆 60 万吨洗煤扩建等项目全部完工。下一步,我县将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煤炭加工产业,努力推动煤化工企业升级改造和煤化工产业提质增效,力争

9、到“十二五”末,形成 4000 万吨洗煤、720 万吨焦化、72 万吨甲醇的产能,并延伸发展下游精细加工产业。有色黑色金属采选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方面。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已形成 4吨黄金、10 万吨金属冶炼、60 万吨铅锌采选产能。今年以来,重点推进的太平矿业日处理 6 万吨原矿、海明矿业 110万吨铁精粉采选、甲胜盘 100 万吨铅锌等技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年内或明年初相继建成投产,实现产能翻番。今后,我县将进 一 步 加 大 矿 产 资 源 整 合 和 企 业 改 造升 级 力 度 , 积 极 争 取 启 动 铜 冶 炼 项 目 。 力 争 到 “十二

10、五”末,形成 10 吨黄金、10 万吨铜冶炼及加工、100 万吨铅锌、150 万吨铁精粉的生产规模。同时,加快推进中科宇能风电叶片等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太阳能硅片、极板制造及汽车装配等项目,形成风光电装备和汽车装备制造共同发展的局面。6清洁能源生产输出产业方面,依托丰富的风能、光能资源,加快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产业,风电装机并网达到 105 万千瓦。今年,中电投 2 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实现风光同场发电;龙腾光热发电实验项目建成试运行,国华 1 万千瓦、京能一期 4 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年内建成并网,神东 2350MW 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取得自治区“路条”。今后,我县将在解决

11、好风电输出的同时,尽快取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跟标项目的核准批复,启动建设一批火电和太阳能光伏示范项目,形成风电、火电、光电互补的电力供给局面。力争到“十二五”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300 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达到 70 万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达到 50 万千瓦。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产业方面,今年,投资 1.7 亿元的蒙羊肉羊产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预计 9 月底建成投产,全面打造“巴美肉羊”和“乌拉特肉羊”品牌;河套酒业 5000 吨原酒、希热日产 150 吨矿泉水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明年建成投产。今后,我县将以扩规模、上层次、走高端、创品牌为重点,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力度,扶持壮大一批农

12、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培育高端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7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目前,已形成集草原生态、民族民俗风情、阴山岩画、秦汉长城、口岸、跨国及风电观光旅游于一体,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今年 1-7 月份,全县接待游客数量达到 31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000 余万元。今后,我县将以建设草原民族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在自治区旅游线路的总体框架中,按照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原则,打造一批黄金旅游线路,努力把我县建成全市乃至全区的旅游胜地。(三)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按照绿色农业、生

13、态牧业的思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理性地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农牧民增收。高度重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 136.29万亩(其中牧区草玉米种植面积 10 万亩),较去年增加7.9 万亩,夏粮已获丰收,大秋农作物整体长势良好。已建成肉羊养殖园区 20 个、设施农业 5600 亩,形成 5 万亩莜荞麦、25 万亩小麦、45 万亩玉米、50 万亩葵花、230 万只肉羊的规模。到年底,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将达到 8600 亩,各类养殖园区(场)达到 24 个,肉羊饲养总量突破 300 万只。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补贴资金达 1.61 亿元。进一步规范土地草牧场流转,今年已流转土

14、地 8 万亩、流转草牧8场 5 万亩。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农牧民生活条件,改造中低产田 5.8 万亩,累计改造 25 万亩;新建户用沼气500 户,累计建成 8566 户;已实施 10 个年度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投资 2.92 亿元,规模达到 1290 万亩;农牧区道路、安全饮水工程持续推进。今 后 , 我 县 将 以 加 快 生 产 力 布 局和 农 牧 业 结 构 调 整 为 主 线 , 以 增 加 农 牧 民 收 入 为 核 心 , 优化 区 域 布 局 , 以 工 业 化 致 富 农 牧 民 , 以 城 镇 化 带 动 农 牧 区 ,加 快 推 进 农 牧 业 现 代 化 , 建 设

15、 特 色 鲜 明 、 经 济 繁 荣 、 设 施配 套 、 功 能 齐 全 、 环 境 优 美 的 新 农 村 新 牧 区 。 牧 区 坚 持 生态 保 护 优 先 , 建设新型生态家庭牧场,发展草原旅游业;灌区依 托 丰 富 的 资 源 优 势 , 发 展 优 质 、 安 全 、 生 态 、 高 效 、循 环 种 养 业 ; 山 旱 区 通过整合耕地和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力 争 到 “十 二 五 ”末 , 农 牧 业 生 产 总 值突 破 30 亿 元 , 年 均 增 长 13%以 上 ; 农 牧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突 破1.4 万 元 , 年 均 增 长 14%以 上

16、。 (四)围绕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原则,统筹推进中心城镇、特色集镇和新农村新牧区规划、建设,城镇化率达到 51%,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格局基本确立。加大中心城镇建设力度,投入资金近 40 亿元实施了海流图镇新区开发战略,扎实推进旧区水、电、暖、路改造升级工程,中心城镇承载产业、吸9纳要素、带动就业、集聚人口的功能明显提高。按照产业强镇的要求,立足各苏木镇区域特色和资源禀赋,推进集镇改造和产业配套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新型种养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矿产资源生产加工、口岸贸易及特色畜牧业为主的 9 个集镇产业群,集镇连接城乡、服务基层的节点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围绕城乡一体化要求,整合宅基地置换、扶贫整村推进和危房改造等资金项目,强化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创建工作,建成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示范点 20 个,农牧区村居结构不断改善、宜居水平快速提高。今年,我县全面启动苏木镇、场及重要村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